认识圣经“地理”能塑造我们的灵命及宣教观

追溯圣经故事的地理样貌让我们见到上帝是如何在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里工作的。

Christianity Today September 13, 2023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 Source Images: THEPALMER / Getty Images / Priscilla du Preez / Unsplash / WikiArt

身为有朝一日将与道成肉身的救主永远同在的我们,在我们仍以肉身状态活在这短暂的世上时,应该如何读圣经呢?也许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问题及各式各样的回答。然而,还有ㄧ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研究圣经地理。如果你一听到“地理”这个词就想打瞌睡,我完全能理解。小学二年级时,我在社会学课的地图阅读部分得到不及格的分数,导致我在接下来的15年都不喜欢读圣经里的地图。然而,直到我开始在一所将地图纳入圣经课程内容的基督教学校任教后,我才意识到地理可以多么的有启发性。

我如今知道,学习圣经的地理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能帮助塑造我们的灵命和宣教观。追溯上帝在物质世界里的作为,可以预备我们在我们的生活和社区里参与祂复活的工作。

1.地理提醒我们,上帝一直在物质世界里做工

当我们带着地图读《创世记》第25-33章时,我们会注意到上帝在雅各生命中的各个关键时刻出现:如大卫·科特(David W. Cotter)指出的,在雅各逃离应许之地前,上帝在伯特利显现;在雅各重新进入应许之地前,上帝在毗努伊勒显现。雅各将这些地方命名为“神的殿”和“神的面”,以纪念他在这些脆弱时刻遇见上帝满有恩典的同在和大能。上帝的启示不是抽象的概念或纯粹发生在灵性层面。上帝的启示也植根于充满意义的地理位置。

自《创世记》以来,上帝一直在历史的长河里穿梭,寻找我们,呼召我们回家。对圣经地理的学习突显出上帝确实进入我们身处的世界,打破人们对物质和灵性之间错误的二分法。在地图上追踪上帝的工作提醒我们,祂一直在做工,祂在物质世界里与我们相遇,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永恒里(启示录21:1-5)。

2.地理帮助我们认识有血有肉的圣经人物,并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生命及处境

让我们追溯路得和拿俄米从饥荒的摩押到大麦丰收的伯利恒的旅程(伯利恒的字面意思是“面包之家”)。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位妇女在这趟旅程的经历时,我们会更容易对她们遭遇的苦处和饥饿产生共鸣,而不是读到她们“一直往前走,直到伯利恒”这节经文后就迅速略过她们的旅程(路得记1:19)。对这段经文背景的理解使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上帝不仅供应路得和拿俄米属灵上的需求,也照顾她们身体的需要。 (译注:本段引用经文根据英文圣经版本翻译,中文和合本记载为“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

当我们认真而具象地看待圣经人物时,我们也更能正视自己的身体与处境。地理是提醒我们的一种方式:我们的救主看重我们的身体及其景况。

3.透过地理的视角读经使我们能更积极主动地融入文本背景里

地理背景邀请我们沉浸在圣经世界里,ㄧ边读经ㄧ边提问。相对于当地的主要贸易路线和边界,伯利恒的位置、海拔高度、自然资源和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圣经里还有哪些事件发生在那里?认识伯利恒的地理位置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圣经某一节经文?这些问题成为我们学习圣经时的引导绳,使我们查经时与物理世界连结在一起,避免对经文作出过度灵意或寓意化的解读。

我们可以透过在圣经空白处勾画地图、使用圣经地图工具书或圣经辞典来追踪圣经人物的足迹,或参考圣经图库、地理介绍影片、甚至亲自拜访圣经地点⋯⋯等,让“道”成了“肉身”式的方法来读圣经。我们教课时,也可以在课程里加入将地理环境视觉化的图像或影片,让圣经信息活跳跳的呈现出来,因为透过视觉化的方式组织信息能大大提高听众的参与度和知识记忆度。这些策略尊荣了上帝的信息——祂是道成肉身的主,祂与圣经人物在那时那地相遇,也与我们在此时此地相遇。

4.地理向我们展示了上帝使命的范围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可福音里会有两个关于耶稣喂饱大批群众的故事(马可福音6:30-44;马可福音8:1-10)?当我搭船驶过加利利海(它是以色列最大湖泊)时,耶路撒冷大学一位教师指出,在耶稣的时代,海的西边是犹太人的区域,东边则是外邦人的区域。我霎时茅塞顿开,因为我意识到,耶稣既喂饱犹太人也喂饱了外邦人,证明祂是所有人的生命之粮。

追溯第一世纪加利利海区域的政治边界,可以看到上帝的子民来自各种不同的民族。这位“犹太人的弥赛亚”渡海进入外邦人的区域,将上帝的国度带给更多的人。圣经里提到“加利利海的另一边”或“遥远的彼岸”,不仅仅只是故事进展的一部分,更是展示了耶稣对万民的心。 (译注:英文圣经版本的约翰福音6:1突显了去到“遥远的彼岸”,中文和合本翻译则仅提到耶稣渡过加利利海。)

关注圣经的地理背景还能装备我们有着宣教思维。耶稣吩咐那个曾被鬼附身的人留在海的另一边,也就是外邦人那边,在他自己的社区里分享天国的好消息(马可福音5:19-20)。耶稣也任命保罗离开他的社区,邀请外邦人进入神的国,并引领保罗向西走,在战略性的港口城市建立基督徒社区(使徒行传9:15)。在地图上追朔上帝对历代基督徒的呼召,提醒我们圣经里有关于“去”及“留下来”的各种例子。这也激励我们更有意识地参与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

5.地理塑造了我们对被钉在十字架上并复活的上帝的认识

当我们拿着地图一边读旧约时,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到上帝长久不间断地与祂的子民在物质世界里相遇。耶稣的事工延续着这个方式,使我们得以与爱世人、甚至为挽救世人而死的上帝(约翰福音3:16)面对面。当我们研究耶稣生活、死亡并从死里复活的地方时,“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这句话的意义就更加真实了(约翰福音1:14)。

站在耶稣童年的故乡拿撒勒附近,我了解到祂是在一个保守的犹太小村庄长大的。透过实地参观或阅读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所著的《追随耶稣的脚步》(In the Steps of Jesus)等书籍了解耶稣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帮助我们认识耶稣这位一世纪的犹太拉比。 “地理”背景就像一条管道,将我们带往耶稣身处的文化环境,让我们能更真实的认识祂的生活和事工。

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刻,圣殿里的幔子裂开了,因着大祭司基督的死,人们得以进入至圣所——祂邀请祂的子民进入祂永恒的同在里(马太福音27:51;希伯来书9章)。正如巴里·贝泽尔(Barry Beitzel)的研究指出,耶稣复活后在各处显现,从耶路撒冷直至地极,标志着耶稣全球性的使命(使徒行传1:8)。

在去往以马忤斯路上的显现中,耶稣引导祂的两个门徒讨论受难的弥赛亚。他们当下并不知道与他们同行的正是复活的救主。耶稣引用旧约里关于基督的预言,教导他们基督的使命。在这条路上,他们逐渐明白耶稣的使命;而到了餐桌上时,他们终于认出了弥赛亚。 (路加福音24:13-32)

当我们像门徒那样,一起踏上经文里各种不同的道路和地形时,我们也会更加了解上帝的使命。

透过地理背景的视角来读圣经是一种属灵操练,能影响我们对上帝、对即将到来的天国以及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神学认识。基督已经死了,并且已经复活了。我们也将死而复活。我们将在有形的地方以有形的身体与上帝同住。当我们将圣经里的故事扎根于真实的全球地理位置上,我们将能以崭新且具体的方式理解上帝在物质世界里的使命。

凯尔莎·格雷比尔(Kelsa Graybill)拥有塔尔博特神学院的圣经阐释硕士学位,并在kelsagraybill.com网站上撰写有关圣经与灵性塑造交叉点的文章。

翻译:Jane Hao / 校编:Yiting Tsai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 通过订阅通讯email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关注我们。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