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文化氛围里,与人类的“性取向”有关的对话,常常还没开始就已注定会陷入僵局。我们这些试图持守传统圣经观点的人经常被批评是爱论断人、爱审判人的人。然而由于这类指控如此频繁的发生,我们已经很难分辨这些指控究竟是真实合理的结论,还是出于偏见的一概而论。身为耶稣的跟随者,我们渴望活出并实践正统信仰里美好的部份。虽然“兼顾恩典及真理”之类的口号大家都会说,但我们常痛苦的体验到,要在真诚的关系和真实的对话里实践这句话有多困难。
这样的张力的确让我们紧绷:当有人第一次向你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时,你感觉胸口似乎紧缩成一团。泪水在你的眼眶打转,你不知道如何表达你对这位被同性吸引的朋友的爱,同时又持守上帝对性行为的设计(属于异性婚姻内)。
身为一个曾与同性恋爱多年、有性关系,之后归向基督的人,我曾站在这种困难对话的两边过:我曾是接受严肃话语的那一边,如今我是向人发出严肃话语的那一边。我们之中有些人(我承认我也是其中之ㄧ)更容易倾向讲真理,更难给予人恩典。另外有一些人则偏向缩手不管,他们爱自己的朋友,愿意给他们充沛的恩典,但忽视圣经里关于性行为的明确教导。
近期,我与一位父亲长谈,他痛苦的向我倾诉,几年前他女儿向他出柜时,他最初的反应是筑起一道神学高墙。他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能在不与自己的信念妥协或破坏与女儿关系的前提下弥补他之前的错误。另一位女士找到我,详细地讲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她是如何维持与她同性恋妹妹之间充满爱的亲情,因为她深信这样友好的关系是她对这位家人见证耶稣的方式。如今她害怕自己没有说出真理,最终会带来更大的伤害,但在这么多年不曾和家人聊及此事后,她非常不确定该如何开口。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到哪里寻找可效法的榜样呢?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就是道成肉身、真实活出既有恩典又有真理的那位。是的,我们何等需要祂的指引。
尽管约翰福音第8章受到学者、女性主义者和许多人的激烈讨论,但这段经文为我们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例子。在故事中,我们看到耶稣在圣殿教导人,文士和法利赛人走进来,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抓的妇人。经文里说他们试图用这个问题抓耶稣的把柄──该如何对待这个有罪的妇人?他们应该按照上帝律法的要求对待她吗?
若你属于更注重上帝的恩典的人,请注意,文士和法利赛人指出这个女人的罪行并诉诸律法的处置并没有错。与性关系相关的罪是神所重视的,也是道德上的错误。若你属于更注重上帝真理的人,请注意,使用另一个人的生命来支持自己的道德观点、利用一个神以祂形象所造的人来实现自己的宗教目的,是多么容易发生的一件事。文士和法利赛人未曾与这个妇人对话,他们只是谈论著她,好似她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耶稣没有立即回应他们。祂弯下腰在地上画着,让他们等着。当祂终于回答时,祂站起来,给了他们一个重量级的答案,“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就可以先向她扔石头。”
这是一个冒着风险的举动,因为耶稣面对的是那些“确信自己站在真理那一方”的人(事实上,根据律法和当时的情况,他们是有道理的)。在耶稣的回答里,耶稣基本上同意他们的神学观点,耶稣没有争辩说那个行淫的妇人没有犯罪,也没有争辩说律法并没有真的规定要判她死刑。然而,耶稣在方法论上不同意他们处置的方式。耶稣清楚地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他们的动机和他们自己的罪。耶稣要求我们这些对真理充满热情的人,时时刻刻注意用同样批判他人的眼光来批判自己。
当所有人都离开后,耶稣站起来问,“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这是妇人在此事上第一次和人对话。耶稣问她关于控告她的人的事,让她可以为自己说话。在她的回答中,她仅仅阐述没有人定她的罪,“主啊,没有。”
耶稣的回应举世闻名,但也出乎人的常理。 “我也不定妳的罪,”耶稣说。 “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虽然乍看之下,耶稣似乎并不关心这个人圣洁与否的问题,但事实上,祂比任何人都关心圣洁的问题。祂宽恕了她的罪,并从这种深深的宽恕中产生了爱和圣洁的可能性。这名妇人的一举一动、生活与呼吸都是耶稣将她从死亡和罪恶中拯救出来的见证。如果她受到应得的惩罚(死刑),也许公义得以实现,但罪也获得代价昂贵的胜利──毁灭亚伯拉罕的女儿。但是,耶稣不仅仅是最终战胜罪的神,祂还能从罪恶的深渊生出圣洁的果实。在沙地前,祂呼召圣洁;在十字架上,祂为这名妇女承受应被石头打死的罪责。我们只能想像这名妇人离开时心中的震惊:她从羞辱性的死亡边缘存活下来。
当然,我们不是基督。但我们也可以做这样大胆的宣告吗?是的,事实上,我们可以!作为基督身体的一份子,我们受呼召成为使人与神和解的使者(林后5:18)。我们可以像耶稣一样自由地传递真理,传讲在性上的罪对我们的灵魂造成的危害。但我们也被呼召在“基督救赎的恩典、宽恕、爱”的框架内传讲这一真理。
对那些经历着同性之间的吸引力和性别认同焦虑的人而言,他们更迫切需要的往往是恩典。他们之中多数人早已预期自己会受到无情的论断及审判——我很确定这一点,因为我是他们的一份子。他们之中许多人曾是被家人嫌恶的女儿,或被青少契赶出去的孩子。我深知这一点,因为我曾和无数个经历过这些的人对话,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
而我所说的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当我在我基督徒生涯的早期,我也曾深陷罪的网子里。当时,我正在耶稣的爱里不断成长,感觉自己深刻地被耶稣吸引,但我的心也被我所爱的女孩深深地吸引。让我深感遗憾的是,在我与女孩的关系中,我不仅心里深深地被她吸引,我的身体也深深地被她吸引。
对耶稣和对那位女孩这两股强烈的爱从相反的方向拉扯着我,开始将我撕碎。我知道我必须结束与那个女孩的关系,但我发现自己的决心软弱无力。最终,我把这件事告诉我最好的朋友,一个基督徒。她坐在我对面,眼里噙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我必须结束这段关系。那是个恳求,不是个命令,但那正是我内心所需要的。我的朋友给了我力量,让我能勇敢去做我需要做的事。
在那个当下,如果她选择模棱两可,如果她对圣洁的本质持不确定的态度,她会让我继续跌倒,无法站立。或者,如果她冷酷无情、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我的行为,我也会因受羞辱而退离。但基督透过我的朋友,以祂的方式传递祂的真理:充满恩典的方式。
你所服事的人可能还没有像我一样,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中已准备好接受真理的教导。对于如何服事我们所爱的人,并没有一套既定的公式可依循,然而,行淫的妇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一些简单、可参考之处:我们必须进入到每个当事人在那一刻的处境里。我们必须仔细分辨我们什么时候应说话(以及要说什么)、什么时候则应好好的聆听。如果我们不得不说真话,则要在谦卑的爱里诉说。总是将倾听放在首要位置,也总是将祷告放在首要位置。我们需要尽可能在这方面学习并成长,最重要的是,倚靠上帝全然的掌权,相信祂会亲自带领我们。
就像约翰福音第 8 章那名妇人一样,那些在性道德的罪中挣扎的人,往往预期其他人会拿石头砸向他们的脸。但若我们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我们真心在乎他们的生命,我们也许有机会向他们传递对世人而言最重要的信息:基督的福音──那永远能战胜审判的真理之路。
瑞秋·吉尔森(Rachel Gilson)是克鲁东北大学(Cru Northeast)的神学发展部主任。她的个人部落格为:rachelgilson.com ,也可以在X上 @RachelGilson 追踪她。
翻译:Harry Chou / 校编:Yiting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