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1,200名以色列人和1,100名巴勒斯坦人被杀害,令全世界震惊的不仅是以色列-哈马斯战争里惊人的伤亡总数,还有哈马斯残暴的程度。
有200多名年轻人在音乐节上被杀害,附近的村庄和农场遭到袭击和恐吓,哈玛斯说,如果以色列不停止对沿海地区的空袭的话,将会杀害估计约150名人质。
由于以色列不可能停止空袭,伤亡人数肯定会继续增加。
向来以压倒性的武力回应恐怖主义,以色列召集了36万名预备役士兵,准备发起对加萨区域(Gaza Strip)的陆地进攻。过去在这个被围困的25英里区域发生的冲突已造成惊人的伤亡总数,包括2014年造成73名以色列人和21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的冲突。
在此期间,许多以色列人一直活在恐惧中。自2005年9月以色列单方撤出加萨以来,犹太虚拟图书馆统计共有334起恐怖主义死亡事件,至少有20648枚火箭和迫击炮弹射入以色列领土。
在这些惊人的数字之间,当地两方基督徒之间却有着跨越种族鸿沟的和平共识。 《今日基督教》访问了三位弥赛亚派犹太人、三位巴勒斯坦福音派基督徒和两位目前不在家乡的加萨基督徒。
(编按:“弥赛亚派犹太人”为归信基督教的犹太裔基督徒)
共同的震惊
特拉维夫市和耶路撒冷《犹太人支持耶稣会》组织分部主任伊莱·伯恩鲍姆(Eli Birnbaum)说:“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仇恨和邪恶程度确实令人震惊。这是我们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它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
他说,他所在的社区受到的袭击非常激烈,人们都待在室内。他的社区与家人、朋友和50名全职员工正尽最大努力维持联系并彼此鼓励。
袭击开始的那个星期六,伯恩鲍姆(Birnbaum)的会众聚集在一起祷告。由于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他们分发了祷告清单,一起为人质祷告能安全返回。有些成员点起了蜡烛。
《犹太人支持耶稣会》为流离失所的家庭和边境士兵募集物资。
至少有一名弥赛亚派犹太人为国捐躯。大卫·拉特纳(David Ratner)的指挥官称他为战争英雄,在400名哈马斯战士冲进他们的哨所时,他拯救了五名战友的生命。他虽然颈部中弹,但在接下来的八个小时仍坚持战斗。
伯恩鲍姆告诫他的孩子们要抵抗仇恨的欲望。他要求以色列人寻求公义,而不是复仇。他要求每个人都真诚的关心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为加萨能脱离哈玛斯的控制祷告。
“当我们的国家陷入危机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代表主呢?”他说:“请为我们祷告,让我们能明智地做选择,在这个非常黑暗的地方散发祂的光芒。”
巴勒斯坦神学教育家格雷丝·祖尔比(Grace Al-Zoughbi)也在寻找主的光。
她说:“教会试图抓住任何一丝盼望。目前的局势令人非常不安,暴行令人震惊。”
火箭弹从相反的方向落在她位于伯利恒的家附近,也让她感到惊怕。由于担心事态升级,家家户户涌入杂货店囤积货物。她说,旅游业的损失将进一步破坏经济,而教会正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教会的第一反应是热切祷告祈求冲突的结束。
“主啊,求祢把所有的邪恶都像玻璃那样砸碎,碾成灰烬,”祖尔比恳求道。 “我们的盼望是,相信不久的将来,祢的道路将被实现。”
她要求双方的基督徒都成为使人和平的人。她要求各国的基督徒避免对以巴冲突有“邪恶扭曲”的解读。就她自己而言,她专注在诗篇122篇:为耶路撒冷求平安。愿所有爱你的人平安。
共同的距离
加萨浸信会的前牧师哈纳·马萨德(Hanna Massad)也将目光转向诗篇:耶和华啊,求祢怜悯我们,怜悯我们!因为我们被藐视,已到极处。(诗篇123:3)。
马萨德身为第一位在当地出生的巴勒斯坦裔牧师,在加萨牧会30年之久,他在2007年的暴力事件后离开了教会,那次暴力事件包括他的教会遭到袭击,以及附属基督教书店的一名年轻职员被绑架及杀害。他亲身经历过激进主义,并理解以色列人的恐惧。
马萨德成为美国公民后,除了每周透过zoom为人进行心理创伤咨商,几乎每天都与教会成员交流,他每年也会回加萨三次,分发援助物资并鼓励教会。
他说,他的最后一次访问于两周前结束,以色列对他的待遇比平常略好。以色列为了与美国建立在免签证入境方面的互惠,边境当局为美国和巴勒斯坦的双重国籍公民简化了手续。他这次从耶利哥(Jericho)入境,安检等待时间仅需一小时。
马萨德说,“我们并未受到同等尊严的对待,而是根据我们携带的文件受到不同的待遇。”
他继续说,对多数巴勒斯坦人而言,这是一种屈辱。自2007年被封锁以来,加萨有50%的人口失业,65%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230万人口中只有17,000人获准在以色列找工作。这个数字随着政策的变化而改变,他们在检查站受到的待遇也更为苛刻。其余的人则被困在加萨内。
马萨德说:“加萨是一座大监狱。正常情况下,我每次探访都会发现情况比之前更糟一些。”
现在,随着战争的爆发,以色列宣布将切断加萨地区的电力和供水。挫折感不断累积;虽然他的父亲曾希望在此建立巴勒斯坦国,但马萨德表示他现在已经60岁,他怀疑这是否可能实现。而当地的基督徒不支持任何一方使用暴力。
“这不是我们追求的尊严,”马萨德说。 “我们的榜样是耶稣。每当有人真正与上帝相遇时,祂会将他的心填满对全人类的爱。”
即使在他的家园被摧毁的时刻。
同胞哈利勒·萨耶(Khalil Sayegh)家人所住的公寓被以色列火箭击中。他们现在在加萨当地三间教会里的一间避难,和流落在学校或各种设施里的其他25万人一样。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在此建立一条人道走廊。
萨耶说:“他们差点逃不出来,因为他们认为家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目前住在美国的萨耶是“阿戈拉倡议”(Agora Initiative)的成员,该倡议旨在与其他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共同努力,促进宪政民主的文化。他说,他很高兴看到美国人谴责哈马斯的攻击。同时,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他的人民遭受的苦难被如此轻易地忽略了。
萨耶在诗篇73篇找到安慰,在这篇诗篇里,诗人几乎要屈服于对富裕的恶人的嫉妒:远离祢的必要死亡,凡离弃祢行邪淫的祢都灭绝了。但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我以主耶和华为我的避难所。
在这样的平安心境下,萨耶的信息很明确。
萨耶说:“不要屈服于仇恨、部落主义或复仇。我们要努力结束这场血腥的暴力,也要消除以色列的占领所带来的结构性不公正,这样我们才能活在和平中。”
共同的愤怒
弥赛亚派犹太律师贾米·考恩(Jaime Cowen)对战前威胁以色列的结构性变化感到愤怒。他说,自从纳坦雅胡率领包括前犹太恐怖分子在内的极右翼联盟重返总理岗位以来,纳坦雅胡一直试图颠倒以色列的司法体系,从而分裂国家。
纳坦雅胡一方面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与阿拉伯世界和平相处的推动者,另一方面却透过授权建立更多的非法定居点,进一步激怒以色列国内被边缘化的巴勒斯坦社区。
考恩在影片声明中说:“(纳坦雅胡的行径)让有些事情注定要发生,而这次确实发生了。对这个国家来说,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时刻。”
他祷告能尽快击败哈马斯,哈马斯可能是为了阻挠纳坦雅胡与沙乌地阿拉伯的结盟接触。但他说,真正的威胁在北面,真主党的数千枚精准飞弹随时可以打到以色列最远的城市。一旦战争结束,考恩希望政府辞职,并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确定是什么导致本届政府在情报搜集和军事准备方面的“巨大”失误。
他说,“在此之前,人们对无辜的犹太家庭生命的损失深感悲痛和愤怒。”
以色列的巴勒斯坦福音派基督徒自愿提供帮助。以色列福音派教会联盟宣布,任何被迫离开家园的弥赛亚派犹太人都可以在其会员家庭中寻找庇护。
“在这样的时刻,身为以色列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基督徒公民,我们能为大家提供什么呢?”福音派教会联盟主席博特鲁斯·曼苏尔(Botrus Mansour)在他位于拿撒勒的教会里讲道时问道。他的答案是耶稣。
在他所住的目前相对安全的北部地区——他们只需要确认自己附近的避难所是否准备就绪——在战争转移他的注意力前,他原本在准备一篇关于教会管理的演讲。他们礼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祷告,曼苏尔引用圣方济各的话鼓励会友:让我成为你们和平的工具。尽管基督徒内心充满复杂难受的情绪,但他们必须成为使人和平的人。
即使他们在多个方面上感到愤怒,
曼苏尔说:“人们对哈马斯的野蛮攻击感到愤怒。但他们也感到,只要冲突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暴力就会持续下去。”
和考恩一样,他祷告上帝能替换掉现任总理。他分享了常使人得安慰的经文。耶利米哀歌3:22-23: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祢的诚实极其广大。
共同的福音
伯利恒和平与正义研究所的弥赛亚犹太教成员丽莎·洛登(Lisa Loden)说:“在这种情况里,没有什么是对的,也没有什么是好的。但人们强烈希望看到上帝能使用这些事件吸引人们归向祂。”
洛登住在特拉维夫以北的沿海城市内坦亚(Netanya),她与别人共同领导一间教会,自战争开始以来,他们已组织多起祷告会。他们祈求上帝怜悯以色列和加萨的平民。他们为领袖、人质和失去亲人的人祷告。
他们祷告求尽快结束冲突、伸张正义,并且双方的基督徒不要因此决裂。她也向全世界关注此事的基督徒发出呼吁。
洛登要求说:“不要急于站队。但要进行真正的对话,寻求解决这场棘手冲突的办法。”
在拉马拉(Ramallah),圣地地方福音教会理事会主席穆尼尔·卡基(Munir Kakish)牧师也发表类似的演讲。
他说:“为我们双方的基督徒祷告。我们看不到上帝的目的,但祂是至高无上的。”
他的教会坐满了人,他在强调上帝平安的诗歌伴奏下,向紧张的会众传递祷告的信息。会众里面有些人刚从加萨移居以色列,他们非常担心留在那里的亲人。
同时,由于担心以色列入侵加萨会引发约旦河西岸的暴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城封锁,卡基也确保他们有储备食品货物,并与当地一间杂货店合作准备食物包。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伤亡。
但他说的最后一点与地理有关。为争夺领土斗争的人忽略了一点。
他说:“即使任何一方占领了从地中海一直到太平洋的土地,却没有耶稣,他仍然什么也不是。他们依然需要耶稣。”
翻译:Yiting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