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Review

有些奇迹“超越自然地”发生

科学研究受造的世界,以理解世界的本质及其运行的过程;信仰则探索上帝对世界的计画与目的。

An image of outer space getting torn away to reveal angels and heaven.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5, 2025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Pexels, Wikimedia Commons

根据圣经,我们能发现耶稣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有极高的造诣。正如希伯来书1:2和约翰福音1:3等经文证实的,整个宇宙都是借着祂而造的!即便是现在,耶稣仍维系着宇宙万有——从量子粒子至最遥远的星系 (歌罗西书1:17)。祂是创造的主宰及维持者,正如祂是救恩的主宰及成全者那样。

Faith and Science: A Primer for a Hypernatural World (Christ in Everything)

Faith and Science: A Primer for a Hypernatural World (Christ in Everything)

B&H Academic

160 pages

$13.15

据传,17世纪天文学家克卜勒 (Johannes Kepler) 曾说,我们研究宇宙时,就是在“追随上帝的思路”。因此,当一群天体物理学家因首次听见跨越十亿年的引力波而欣喜若狂时,他们听见的是一种源自喜乐的声音;当研究人员因发现一种错综复杂的精妙模式而欣喜时,他们正在分享那位最初设计这个模式的造物主的喜悦;当化学家利用催化剂从物质中产生更多可能时,他们是在模仿基督催化宇宙万物的工作。

耶稣创造了一切。这使得所有的科学探索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个人意义——尤其对有信仰的人而言。科学帮助我们更认识上帝。

根据16世纪的《比利时信条》,上帝透过两本书说话:圣经,以及受造的世界。而要读懂受造的世界,我们需要科学。

不过我们同样需要一些优秀的书籍,例如基斯利 (Kenneth Keathley) 的《信仰与科学:超自然世界入门》。在现今社会,许多论述视信仰及科学为对立的敌手,因此,客观认识现况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学习真相:信仰与科学并非一直处于冲突之中。事实上,在历史上,教会一直高度重视 “科学” 这份来自上帝的礼物。基斯利清楚地阐述圣经对创造及普遍启示 (general revelation) 的教导,也展示不同的信仰群体如何以不同方式来理解信仰及科学的交会点。

特别是,基斯利指出,信仰群体一直在努力区分 “科学的知识” 及 “信仰的知识”。他在书中提到:

科学及信仰都在探究上帝所创造的宇宙,但它们提出的问题不同……科学研究受造的世界,以理解世界的本质及其运行的过程;而信仰则探索上帝对世界的计画与目的。科学探讨的是“如何”,信仰则寻求理解“为何”。

在阅读《信仰与科学》时,我学到了一些新知,尤其是关于书名副标题那个令人好奇的词汇:“超越自然的 (hypernatural)”。基斯利这样定义 “超越自然主义 (hypernaturalism)”:圣经所描述的上帝对自然法则不寻常的运用。当上帝以超越自然的方式行动时,祂能以打破自然法则及自然现象的方式成就祂的旨意。

基斯利进一步解释说,当上帝的治理 (Providence,即祂设计维持万物运行的自然方式) 与神迹 (即祂直接的超自然介入) 相交汇,产生 “不能被算作自然地发生的结果”,便是 “超越自然的时刻 (hypernatural moments)”。

基斯利举了多个圣经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例如,彼得按照耶稣的指示,在捕获的第一条鱼口中找到金币 (太17:24-27);但以理被扔进狮子坑中一夜却毫发无损;上帝用强风分开红海。而一些学者推测,上帝毁灭所多瑪与蛾摩拉的方式,可能与彗星撞击有关。甚至先知的预言也带有超越自然的特质——因为它涉及看似寻常的事件,但在超自然的主宰下精准实现。

在思考基斯利对 “超越自然主义” 的定义时,我不禁好奇,这个概念是否已经包含在上帝的治理 (the Providence of God) 之内?既然上帝创造并统管万有,那么万物本身是否已然涵盖神迹发生的空间?如果是这样,为何还需要特别区分 “超越自然” 这一类别呢?

或许,这个概念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调和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方面,世界依循着可被科学解释的法则运行 (这是 “上帝的治理” 这ㄧ神学的基本理解);另一方面,上帝也会在特定时刻介入来成就祂的旨意 (可称为 “上帝的特殊治理”)。而超越自然主义正是在描述治理及神迹交汇的其中一个面向。

基斯利认为,超越自然主义的核心目标是:“证明驱动整个受造界的,不仅仅是偶然或必然,而是上帝的治理。” 在他看来,宇宙的自然运行与上帝的超自然治理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 “断层”。

在这本书大部分篇幅里 (第4至8章),基斯利提供许多引人入胜的例证,说明他如何在宇宙中看到 “超越自然” 的运作。他首先探讨的概念便是大爆炸 (Big Bang)。他简要介绍了这一理论 (即宇宙始于某个特定时间点) 后,提醒读者,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初是由天主教神父兼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 (Georges Lemaître) 提出的。基斯利指出,这一理论挑战了长久以来占主导地位的 “宇宙永恒论”。

如果宇宙一直都存在,科学家就能在不涉及任何更高权能的前提下理解宇宙。然而,大爆炸意味着某种 (或某位) 力量必须启动这一切。如今,大爆炸理论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基斯利视大爆炸为一个 “超越自然事件” ——是上帝启动了宇宙,并透过物理法则使 “无” 变为 “有”。基斯利写道:

大爆炸理论意味着宇宙之外存在着一个更伟大的 “因 (Cause)” ——某种超越我们所知世界的存在,促使大爆炸发生。这也显示宇宙是依赖性的,而非自我生成的……并提醒我们,科学探索是有其极限的……虽然这无法成为上帝存在的决定性证据,但它与圣经所教导的 “无中生有 (creatio ex nihilo)” 创造论极为契合。

基斯利还在宇宙的精妙设计中看见超越自然的运作——宇宙整体设计的精密及复杂程度,让人不禁想问:“谁能构思出这一切?” 当然,科学对自然的理解越深入,就越能发现宇宙被精细调整 (fine-tuning) 的迹象。科学研究得越深,就越能看见更多细节。

事实上,我开始相信,无论是在宏观的无限维度,还是微观的极微之处,科学探索都永远无法穷尽受造界的奥秘。或许,上帝透过精妙设计的受造界所启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或许,在新天新地中,科学的探索将持续直到永远。

从这个角度来看,“超越自然主义” 的概念是个引人深思的指引。如果 “上帝如何透过自然及超自然运作世界” 这个奥秘本身也是永恒的呢?我们现在试图用有限的神学及科学理解来形容的东西,或许会是我们未来在永恒中不断思想的课题。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永远无法探透基督是如何使万有在祂里面紧密相连的奥秘。

像这样的认知其实应为我们带来极大的自由。它减轻了基督徒的压力,让我们不必执着于试图厘清上帝如何在自然界中行使祂的主权。当我们知道自己不需要解决所有上帝治理的奥秘时,就能怀着感恩的心,将一切交托在上帝手中。


谦卑地承认永恒的奥秘,也能为不同信仰及科学观点间的对话铺路,使讨论更加宽容和开放。在书的后半部分,基斯利展现了这种宽厚的精神,描述年老地球创造论者 (old-earth creationists) 与演化创造论者 (evolutionary creationists) 之间的差异:

演化创造论与年老地球创造论之间的差异,似乎在于它们对上帝 “特殊的作为” 发生的时机理解。演化创造论主张,宇宙在最初被设计时已预先设定好,使生命能够在至少一个地方——地球——进化。他们认为,超越自然的关键时刻发生在大爆炸的那一刻。相比之下,年老地球创造论则认为,除了大爆炸,化石与基因证据还显示,在自然历史的不同阶段里,可以观察到上帝多次超越自然的作为。

基斯利本人支持年老地球创造论,但他选择以宽容的态度看待持不同观点的基督徒,包括年轻地球创造论者 (Young Earth creationism)。他能看见不同立场的共同点,即它们都试图彰显上帝创造宇宙的权能及荣耀、尊重圣经的教导,并珍视科学这份美好的礼物。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基督徒都同意,上帝透过科技、医学及其他科学发现来治理、看顾人类。我们为这些礼物而感恩——无论是已知的,还是尚待发现的。而从我多年间结识的科学家身上,我学到一个重要的课题:他们始终清楚自己 “尚未了解哪些事” 。每一项新的发现都会引出更多新的问题。

神学家同样可以从科学家们这种谦卑的态度中学习。当我们试图理解上帝的作为时,应当谨记,祂的奥秘远比宇宙的运行更为浩瀚难测。或许,我们可以效法奥古斯丁的态度。他曾在《忏悔录》中写道,关于三位一体,他所亲身经历的远远超过他所能理解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探索上帝如何编织自然及超自然的奥秘时。

约翰·范·斯洛滕 (John Van Sloten) 是一位作家、教师和牧师。他的最新著作为《上帝对科学说话:神经元、大王乌贼与超新星揭示的造物主奥秘》(God Speaks Science: What Neurons, Giant Squid, and Supernovae Reveal About Our Creator)。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中国家庭教会充当红娘

Eva Chou

在父母的压力下,中国的女性基督徒为寻找对象苦恼。

Excerpt

如何诊断一颗病了的灵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于施以错误 “治疗” 的牧者,将导致属灵上的灾难。

牧师深知被背叛的感觉

Hannah King

这些痛苦的经验并不是事工失败的记号,而是我们在基督里 “与祂有分” 的一部分。

Review

基督更新我们的 “心”,而非我们的大脑

Sharon Dirckx

人类的 “灵魂” 及 “生理” 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我在30年服事历程中学到的30件事

“后来我学到,其实所有事工,都是某种程度的青少年事工⋯⋯”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Wes Faulk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