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不幸福感”

“情绪成功神学” 让我们以为圣洁能为我们带来幸福。但如果我们的不幸福本身也是圣洁的呢?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1, 2025
Diana Parkhouse / Unsplash

对许多人而言,新日历的开始可能是一年中最有动力的时刻。我们会列出一系列过于乐观的计画,希望新的人生季节比之前的更健康、更成功、更幸福。

对基督徒来说,当我们开始新的读经和灵修计画时,可能带着明显的属灵色彩——我们通常在潜意识里相信,更加忠心于上帝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满平安和喜乐。

然而,有时一月才过了几周,我们便开始感到沮丧、不满足,甚至缺乏动力——当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有个 “快乐的” 新ㄧ年,该如何面对?

我非常熟悉这种失望的感觉。和多数人一样,我的人生也充满起伏。我经历过各种迷失的感受:我唯一的手足——姊姊的突然离世;我经历过不孕;也经历过一两次健康危机。这些经历带来的深刻伤痛至今仍伴随着我,在许多日子里,我以一个哀悼者的身分在世上行走。

但是,若将所有事情放在一起思量,我仍更倾向于认为我是个蒙福的人。我的人生走到今天,以任何合理的标准来评量,都算是个不错的人生——舒适、安全且稳定。从历史的大局来看,我享受前人未有的繁荣与自由。从实际层面上来看,我拥有我所需的一切,以及很多我额外想拥有的事物。

然而,我也深深的感到不幸福。事实上,我发现自己多年来仿佛被某种悲伤所笼罩,像一种缓慢滴落的不满足感及幻灭感——几乎就像,我一直期待着生命中某些未曾到来的事物。简而言之,我感觉我的人生让我很失望。

我明白以上这些话听起来有多令人反感及不舒服。我曾从事人道救援和社会服务工作,我见识过真正的匮乏。像我这样享受了这么多爱及舒适物质生活的人,到底有什么可抱怨的?为什么如此蒙福的人生没有感觉是种祝福?为什么我对圣洁的追求没有总是让我感到幸福

我猜,如果你今天去问人们为什么要参与宗教活动或灵命操练,很多人可能会说,因为这些事让他们感觉更好。信仰能带来一种情感上的安定感,让人们感到平安。

然而,我逐渐相信,这种美好的感觉并不能成为我们选择跟随耶稣的理由。我同意,喜乐和勇气往往是与上帝同行的副产品。研究证实,宗教习惯确实能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但是,与上帝同行的人生并不总能保证我们会有完美且持续不断的幸福感。

我曾参与过的每ㄧ间教会都会断然拒绝教导成功神学 (Prosperity Gospel,又称“丰盛神学”)。我在成长过程中被教导的是,逆境并不可怕,贫穷和疾病并不意味着我的失败,或是上帝不眷顾我的标志。我并不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拥有富足的人生,我知道即便在我处境不好的时候,上帝仍是良善的。

但是,即使我有健康的苦难神学,成功神学价值观里的ㄧ些元素仍有种熟悉感。我虽然不认为上帝是供应“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自动贩卖机,但我确实期望上帝能让我感到幸福、快乐——在属灵生命和人生经历上祝褔我——只要我好好地跟随祂。

我知道上帝可能不会赐给我健康及财富等物质上的东西,但祂至少应赐与我一些无形的礼物,例如工作中的成就感、事工中的意义感、与祂之间亲密而充满喜乐的关系,以及在苦难中的目地及安慰。我以为,只要我相信所有“正确的教义/道理”,就会有“正确的/好的感受”。

但我后来意识到,这种想法在本质上正是一种“情绪版本的成功神学”——是“美好的人生”这种观念较为神圣化的版本——潜移默化地进入普罗大众的神学里。我们之中许多人熟知它所宣扬的教义:发现上帝对你人生的旨意,亲近祂,你就会感到满足。做出合神心意的敬虔选择,平安的心灵及人生就会成为常态,痛苦则会是例外的时刻。

我一直生活在像这样的宇宙方程式的阴影中,生活在「如果这样⋯则会那样⋯」的公式中。付出这个,你就会得到那个;撒下这个种子,就会收获它。因果关系。我的投资的“种子”就是我在神学上的智慧、良善的行为及正确敬虔的选择。这种投资得到的回报至少应是深刻且持久的喜乐。

同时,像痛苦和悲伤等负面情绪在信仰群体中被边缘化,我们被告知这些情绪不属于基督徒的人生侧写。困难的情绪往往被视为不圣洁的——恐惧、愤怒或焦虑被视为缺乏对上帝的信心或没有灵修生活的结果。到最后,我们经常有种明显的冲动,想要透过拥有幸福、喜乐的人生来证明自己的圣洁。

新思想运动(“正向思考的力量”的哲学前身)和成功神学在极大程度上塑造了这种宗教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已体现在基督教书籍、歌曲、讲道系列、墙上装饰物,甚至成了牧师会传讲的心灵鸡汤,如以下这类精美的格言:

  • 我太过蒙福以至于不会感到焦虑。
  • 上帝不会给我超出我能承受的负担。
  •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
  • 我只需要放手,让上帝接手。
  • 多祷告,少担忧。
  • 信心胜过恐惧。

因此,当我们人生中没有任何面向能持续提供我们期望的心理结果时,也难怪我们会觉得自己在灵命上失败了。当我们做出了所有正确的选择,相信了所有正确的想法,却仍感到失望时,我们甚至会觉得上帝骗了我们,在我们做了这一切后没有赐予我们祂的恩惠和属灵上的丰盛。

我想,我们之中许多人把自己的人生压缩在对「蒙福/受祝褔」的狭隘理解中,苦于没有得到“完美的幸福感和情感上的满足”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期望。然而,这种对幸福感持续不懈的追求可能会让人精疲力竭。 “幸福感”可以成为ㄧ种暴君,要求我们献上我们全部的关注力和忠诚。当幸福/满足感被偶像化时,它会吸干我们的人际关系、事工和家庭的活力——这些事物本来就不是被设计来为我们带来完全的满足感的。

“信仰”并非一种狂喜感或某种心理治疗的手段,上帝更不是让我们能「自我实现」的一种机制。真正的宗教不是超越个人限制或情感的某种方法,不是你的安全感小被子,也不是疗伤药膏。当我们将盼望建立在这些感受上时,我们永远都会感到失望。接受并忍受这ㄧ真理很困难,但却让这个世界对我而言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家。

那么,如果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同在并不总是能让我们感到情感上的丰足,祂在我们生命中到底有什么益处呢?为什么还要选择相信耶稣呢?

如今,我对信仰的理解是,它仅仅是我们心灵认识真理后的回应。信仰是我们对我们如今知道是正确的、善良的和神圣的事物说「是的,我相信」。我们和上帝的关系并非交易式的,好似交换某种神圣的商品或服务那样。基督信仰更像一条道,或一趟旅程。它是一种行走及存在于人间的方式,而不仅仅是种思想或感受模式。上帝的同在是美好的,因为祂照亮了这条路,使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上帝呼召我们在今生承担艰难的事情。我们的痛苦可能产生益处,但不是功利主义的方式——好似痛苦是我们灵命终极的净化器、提升器。我们之中很多人已非常熟悉“比起你的幸福,上帝更在乎你的圣洁”这类说法,但如果说,我们的“不幸福感”本身就很重要呢?

我深信“不幸褔的感觉”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赋予我们独特的智慧和清晰的视野。有时,“不幸褔的感觉”是我们的心在告诉我们某些事情出了问题,或需要我们去处理。但有时,上帝透过不幸福感来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实而美好的——什么才是我们这个世界应有的样貌。

自从人类离开伊甸园,罪的咒诅就将我们与上帝创造我们的初衷分离。我们的心里有永恒的图像 (传道书3:11)——但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们的肉体终将归于尘土。我们的灵魂渴望我们本应享受到的“被造的初衷”,享受那全然完美的丰盛,然而我们的肉体却活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里。

悲伤是人类存在这世上的一部分。面对破碎的事物,灵魂感到无法安歇是适当的,甚至是公义的反应。如果你挣扎于失望、挫折或对未来的期待,这并不是因为你的灵命不成熟,而是因为我们活在堕落之后的世界里。在基督在荣耀中再次降临并带我们进入新造的世界前,我们在这世上的存在永远会让我们感觉生命像个不完整的句子,有种永远无法完全满足的饥饿感。

无论是因着我们的罪,我们的软弱,还是我们在现实面前未实现的愿望,要在今生获得持续性的幸福都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任何新年新计画都无法解决这一点。无论你的痛苦像一块巨石或鞋子里的小石子,它都与你可能经历的任何幸福的时刻一样神圣。它甚至可以成为你对这破碎世界现状的哀歌。

而这,亲爱的朋友们,这就是我们不幸福感的神圣之处。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一直是情绪成功神学的忠实信徒。我接受了这个神话:我的生命必须感觉良好、充实且有意义,才算是蒙福的。但我逐渐认识到,仅仅作为上帝所爱的孩子而存在——能够认识祂并活着,能够与祂摔跤,并知道无论如何,祂永远与我同在——本身就是我此生最大的礼物。

我们对上帝的信实并非我们用来交易祝福的筹码,上帝也不是我们达到某种自私目的的手段——祂就是我们的目的。祂就是那条道路,我们此生有祂已足够。

阿曼达·海尔德·奥佩尔特(Amanda Held Opelt)是一位演讲家、作曲家,也是《这世上有个洞:在悲伤及治疗的仪式中寻找盼望》一书的作者。

本文改编自《神圣的不幸福感》(Holy Unhappiness),作者Amanda Held Opelt。 (版权所有 © 2023)经沃西出版社(Worthy Books),哈彻特图书集团(Hachette Book Group, Inc.)分部授权使用。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的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神圣的“不幸福感”

“情绪成功神学” 让我们以为圣洁能为我们带来幸福。但如果我们的不幸福本身也是圣洁的呢?

基督徒妈妈们的压力比谁都大

今日的育儿资源应为家长提供安慰,而不是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负担。

News

逝世:吉米·卡特总统——政治家、花生农夫及基督徒

这位来自乔治亚州的浸信会基督徒,因他的福音派见证及进步派的政治主张挑战了人们传统刻板印象的分类。

呼召不只关乎做什么工作

我们常常把我们的呼召与上帝对我们职业的旨意混为一谈,但这合乎圣经教导吗?

如何牧养愤怒、焦虑、痛苦的人?

好的牧养方式会效法上帝,并带来祂的同在。让我们在羊群所在之处——迷失、愤怒及恐惧中——与他们相遇。

“被圣灵充满”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旬节让每个人能用自己的母语听见福音。圣经翻译者也努力让更多人有这样亲密的体验。

犹尼亚,为福音被囚的“女使徒”

古代教父认为,这位为主戴枷锁的女性一定极为有智慧,使她配得使徒的称号。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