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logy

犹太人确实仍在等待弥赛亚

犹太人的弥赛亚终将死去,我们的弥赛亚叫我们如今与祂同活。

Elijah on a chariot of fire and Jerusalem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23, 2025
Illustration by Christianity Today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编按:《塔木德》是犹太教的口传律法的汇编,是基于旧约的补充和解释,并非旧约本身。)

在充斥着 “反犹太人” 情绪的环境中,研读《塔木德》曾帮助犹太教维持着信仰。犹太少年及成年男性——特别是最聪颖者——在研经中建立了一种虚拟现实。诠释《塔木德》成为一种心智上的滑雪跳跃训练,锻炼人维持专注力、身体放松,即使在风势猛烈的环境中也不动摇。但《塔木德》是否真为他们带来盼望?

《塔木德》至今仍在锻炼犹太人的智慧。理论上来说,《塔木德》在 “错误的行为” 外围筑起一道高墙,好让人不至误入罪中。而然,任何一个善于观察人性的人都知道,人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使徒保罗曾如此呼喊: “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罗马书7:24) 但当人们真的意识到这一点时,该怎么做?

在犹太圣殿于西元70年被毁之前,以色列人会将罪归在一只无辜的动物身上——代罪羔羊——并在圣殿宰杀它,作为赎罪的代价。但当圣殿被毁后,献祭就停止了。即便研读《塔木德》的学者设下种种防范人们犯罪的措施,人们仍可能在某个时刻违反上帝的律法。所以,人们该怎么做才能得救呢?

基督徒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耶稣基督的献祭就是那永远有效的保障,如同过去的动物献祭一样,基督之死已赎回我们。而《塔木德》提供的选项,是在 “真正的禁戒线” 之外再设好几道界线,让人离罪的核心非常遥远,以至于几乎不会 “触犯诫命”。但也有一些拉比提出第三种可能:是的,人必然会犯错,但悔改、祷告及改变行为可以补赎这些过失。一位被认为是犹太历史上 “最伟大的人物” 之一的思想家就曾如此主张。

在犹太教中,亚伯拉罕、摩西、大卫是最有可能被称为 “最伟大的人物” (GOAT) 的代表人物。而犹太教过去两千年的最有价值人物 (MVP) ,大概是拉比迈蒙尼德 (Maimonides,1135-1204)。他制定了一份包含十三项信仰原则的清单,认为这些是犹太信仰的最低要求。数个世纪以来,这些原则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基督教的《尼西亚信经》、伊斯兰教的五功,或佛教的四圣谛。

这十三项信仰原则包括:上帝存在;祂是独一无二的;祂没有身体;祂是永恒的;祷告应直接且只有向上帝而求;上帝将书面妥拉 (即旧约前五卷) 和口传妥拉 (即塔木德) 赐给摩西;上帝知道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上帝会赏善罚恶;弥赛亚将会来临;死人将会复活。

等等,让我们回头看个仔细——迈蒙尼德立下的第十二项信仰原则是:“我全然相信mashiach的来临;即使祂迟延到来,我仍每日等候祂的到来。” Mashiach这个希伯来词通常翻译为 “弥赛亚”——没错,许多犹太人和基督徒一样,都在等候弥赛亚的来临。只不过,双方的不同之处,不只是弥赛亚的 “来访次数”,更是这个概念本身。犹太人等待的Mashiach (发音为ma-SHEE-ak) 并不是一位具有神性的救主,也不会为他人的罪献上自己。

那么,他是谁?犹太教对弥赛亚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的教义,而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期盼虽然确实存在,却并非现代犹太生活的核心。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之间,许多概念根本无法 (或什至完全不能) 相互对应。一般而言,犹太人对mashiach的想像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学问渊博且智慧过人的人。

许多杰出的拉比认为,mashiach何时会来,取决于人类的行为。有些人说,当世界愈来愈败坏时,他会前来拯救局面;也有人说,当人类变得更好时,他会以奖赏的方式出现。他可能来自现世,也可能——根据《塔木德》中的一些看法——是从死里复活的人物,例如大卫或但以理。正统犹太教相信,先知以利亚曾被活着接升天,他将回来宣布mashiach即将到来。

mashiach到来时,犹太人将归回以色列,世上的邪恶将减少,耶路撒冷将重建,宗教法庭将恢复运作,一位大卫的后裔将登上王位。耶路撒冷将成为万国敬拜独一真神的中心,万邦之间将和平共处。圣殿敬拜也会恢复,但人们只会献上感恩祭,而不再需要赎罪祭,因为那时罪将不复存在。以利亚会回答一切关于教义的疑问,并指出谁有正统血统可以担任恢复后的圣殿敬拜中的大祭司。

迈蒙尼德写道,在弥赛亚的时代,人们既不会变得永生不死,也不会被带进天堂。相反地​​,犹太人将在一位举世闻名的大君王治理下安居以色列,万国之间和平共处。虽然世上仍会有贫富差距,但战争将不再,人们能专心学习哲学及上帝的律法。弥赛亚终究也会死去,但他的儿子将继承王位,成为以色列的君王。

至于弥赛亚何时会来?众说纷纭。几个世纪以来,有人认为,只要以色列悔改哪怕一天,或正确地守好一、两个安息日,mashiach就会来;也有人说,当某一个世代完全失去盼望时,他就会出现。近年来,一些锡安主义者认为,以色列的建国显示人类付出努力的重要性。而在美国过上更好的生活,则一度让 “悔改” 及 “绝望” 这两种条件都变得不太可能。如今,许多人改为透过观察当前局势来寻找迹象。

整体而言,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神学虽共享部分经文,在本质上却极为不同。犹太人不承认拿撒勒人耶稣是弥赛亚,而基督徒也认为,耶稣并非《塔木德》所描述的那位mashiach。弥赛亚骑着驴子而来,不是骏马。犹太人渴望一个敬畏上帝、世界和平的时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基督徒相信,上帝将借着基督的牺牲带来那个时代——甚至比人们所能想像得还要更好的时代——在未来全然实现。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耶稣说,不要为养育孩子忧虑

当我们意识到 “自己与非基督徒并无差别” 这个事实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思想耶稣关于空中的飞鸟的教导。

学者在一片莎草纸上发现耶稣的话语

他们意识到,在那一刻,他们的研究跨越了千年,与另一位被耶稣深深感动的人产生了连结。

Review

“郊区心态” 如何塑造了福音派?

或许,现在是时候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的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

基督徒真的 “更好看、更时尚” 吗?

社群媒体上的 “耶稣光辉” 潮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神学。

News

美签不确定性打乱中国基督徒家庭的计划

一些在家自学或在基督教学校就学的学生,开始寻找其他国家的大学就读。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