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Life

建立家庭礼拜的习惯

我曾以为敬拜只属于教会。如今,我将它带入自己的家中。

Korean family reading a book together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19, 2025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Tlapek / Source Images: Getty

我是在南韩春川的牧师家庭长大的。除了用餐时间外,我很少在家与家人一起祷告。当我们ㄧ家人分开生活后,要一起祷告变得更加困难。 12岁那年,全家为了我的音乐教育移居美国,一年后,父亲返回韩国继续他的事工。

每逢暑假,我、母亲和弟弟会回韩国探望父亲,偶尔也会和他一起参加每天清晨5点的祷告会。即使我总揉着惺忪的睡眼、努力压抑哈欠,但看到父母在天亮前恳切地祷告、敬拜上帝的榜样,仍让我印象深刻。

我是在教会学会祷告,也是在教会学会敬拜上帝。在家里,当我发烧时,父亲会为我按手祷告;当我与朋友发生冲突时,他也会透过电话为我祷告。但我们各自进行灵修,全家人很少在教会之外的时间一起敬拜上帝。

直到20多岁攻读敬拜学博士时,我才真正接触到 “家庭敬拜” 的概念。当时我已结婚,正计划生育孩子,因此这个概念格外吸引我的注意。

唐纳德·S·惠特尼 (Donald S. Whitney) 在《家庭敬拜》(Family Worship) 一书列出了如申命记6:7等经文,其中上帝吩咐祂的子民要将祂的诫命刻在儿女心上:“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惠特尼清楚指出,上帝的心意是人们在家庭里一同敬拜祂。

写道:“仅仅每周一次或两次的教会聚会,未必能让你的孩子深刻体会到上帝的伟大与荣耀,以至于在离开家后,他们仍渴慕追随祂。这就是家庭敬拜如此重要的原因。”

在我曾经聚会或拜访过的亚洲教会中,家庭敬拜从来不是教会优先考量的事项,因为教会事工往往被置于家庭之上。教会活动繁忙,服事及聚会常将父母从家庭中拉走,而非促使他们与家人更亲近。此外,亚洲的父母通常工作时间冗长,能与孩子共度的时间有限。

然而,一些亚洲教会领袖已开始意识到,应以家庭为单位的让教会家庭积极承担起门徒训练子女的责任。亚洲福音联盟 (Asia Evangelical Alliance, AEA) 将其2024年大会主题定为 “不门训,就灭亡 (Disciple or Die)”,明确传达这个信息:如果基督徒不专注于门训自己的下一代,教会将会消失。

在菲律宾,牧师常会被视为羊群唯一的属灵领袖,因此许多基督徒不认为在家里还需进一步的门徒训练。基督大使命团契 (ㄧ间位于马尼拉的巨型教会) 的牧师彼得 (Peter Tan-Chi) 在电子邮件采访中表示:

“许多父母依赖教会的课程或主日学来培育孩子的属灵生命,但这忽略了《旧约》所描述的由家庭主导门徒训练的重要性。”

他向会众强调:“每个家庭都是一个门徒训练小组” ——父母可以透过祷告、坦诚的对话及跟孩子一起服事来成为他们信仰的榜样。

亚洲其他地区的教会也开始有所行动。亚洲福音联盟 (AEA) 儿童事工主任罗萨里奥 (Gwen de Rozario) 表示,在首尔南部的水原市,Pungsunghan教会的家庭会在主日前几天的日子,先一起讨论即将在讲台上宣讲的经文。接着,教会按照年龄分组进一步查考经文,各个家庭则在一周内有各自的灵修小组。 “过去较为权威式的父母开始与孩子对话,并更加理解他们,” 德罗萨里奥说。

当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我和丈夫也开始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敬拜传统。我们会一边摇着新生儿,一边唱《耶稣爱我》,读一小段圣经,然后一起祷告。虽然有时我们的敬拜会被女儿响亮的哭声打断,但这渐渐成为她甜美的睡前仪式。当她进入学步期后,我们开始为她读儿童圣经,并配合动作唱敬拜诗歌,她常在家庭敬拜中开心地咯咯笑。

然而,当我们的家庭从三口变成四口后,这项属灵操练变得更加困难。我们需要兼顾幼儿与新生儿的需求,有时光是让孩子上床睡觉就已消耗所有时间。有客人来访时,我们也会忘记进行家庭敬拜。后来,我们全家搬到马来西亚,丈夫因工作繁忙,经常到晚上九点才回家,原本每天进行的家庭敬拜渐渐变得遥不可及。等我意识到时,我们已停止家庭敬拜整整三年了。

2024年,我在孩子于槟城就读的学校参加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的妈妈祷告会。那天,同为母亲的玛格丽特带来一些经文卡,卡片上有赞美上帝作为的文字。她说,这些经文卡片帮助她的孩子背诵圣经,也指引他们如何祷告,已成为她们家庭敬拜的一部分15年之久。

十五年?我惊讶不已。我特地坐下请教玛格丽特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这项操练。她说,这一切始于她阅读约翰·麦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所著的《圣经如何教导为人父母》(What the Bible Says about Parenting),其中一句话深深触动了她:

当外界的影响力比父母更深地塑造孩子的品格时,父母便在职责上失败了。上帝将养育儿女,使他们在主的教导和劝诫中成长的责任交在我们手中,而我们将来要向上帝交帐,因为我们是管理这份宝贵礼物的管家。

这段话刺入玛格丽特的内心。她的孩子当时还年幼,但她渴望将基督信仰传承给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积极地训练子女作主的门徒后,她决定每天进行家庭敬拜。

玛格丽特每天早上6点前准备好早餐,让丈夫和三个女儿能在餐桌前一起敬拜。她选择早餐时间,因为这是全家唯一能固定共进的一餐。在这一小时内,全家人一起读圣经、认识上帝、唱敬拜诗歌并祷告。

多年来,玛格丽特与丈夫带领孩子学习上帝的属性、一起读清教徒的祷告本《异象谷》(The Valley of Vision)、为未得之民祷告,并背诵《威斯敏斯特教理问答》。玛格丽特负责规划读经计划及挑选教材,她的丈夫则带领敬拜。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要每天坚持这项属灵操练并不容易。她需要确保孩子们(现在已是高中生) 能够早睡,自己则得在清晨5点起床,不仅是为了准备早餐,也为了有独处的时间来亲近上帝,调整自己的心态来迎接一天的开始。她笑着说:“今天我是要满腹牢骚呢?还是要因上帝的救赎而感恩,让主的喜乐成为我的力量,并以喜乐的心服事家人?”

我另一位朋友,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牧师Leon Lim,也会在家中带领自己独特的家庭敬拜。每当我们住在他家,或他们一家来访时,都会邀请我们一同参与家庭敬拜。

在Leon的家里,包括他的年迈母亲、兄弟、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4岁和8岁)在内的全家人,每晚9点会聚在一起。他们的家庭敬拜长约15分钟:他们会先唱一首敬拜诗歌,然后读圣经、祷告,接着唱《垂怜颂》(求主怜悯的礼仪诗歌)、以主祷文祷告,最后再以祝福结束:“全能的上帝、创造主耶稣基督及圣灵保守你,赐福于你。阿们。”

“我们按圣经的次序一卷卷读下去,而孩子们真的很渴望读经,” Leon说。 “看到他们热爱读圣经,让我们兴奋不已。” 他们家自2019年开始家庭敬拜以来,从未错过一天。有时候,他们会在车里进行敬拜;若有家人外出,则透过Zoom连线。

尽管Leon的父母都是牧师,但他从未在家中见过家庭敬拜的榜样。他指出,在马来西亚,“父亲作为家庭的属灵领袖并带领家人灵命成长的呼召仍然相当薄弱”,多数基督徒仍依赖教会来培养孩子的属灵生命。

起初,他也挣扎于该如何实践家庭敬拜。但如今,这已成为他们全家人期待的时刻,因为 “无论那ㄧ天或那时的生命季节光景如何,我们总能在上帝里寻得避难所。”

这两个家庭的榜样激励了我,让我再次思考自己的家庭该如何在家敬拜上帝。

惠特尼建议,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敬拜,最好是全家人已习惯聚在一起的时刻。对我们来说,这个时间点就是孩子们的睡前时光。我们会坐在床上,轮流分享一天的点滴,以及反思我们如何看见上帝的作为。

最近,我七岁的女儿说,她在我丈夫为一位家人的得救祷告时,看见了上帝的作为。四岁的儿子则插话道:“上帝是我的医治者!祂的名字是拉法!”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们惊喜且会心一笑。接着,我们会一起读儿童圣经,感谢上帝在这一天中的作为,并唱一首祝福的诗歌。

不过,家庭敬拜对我们而言仍充满挑战。四岁的儿子常常在敬拜途中跑开;如果我们当天回家太晚、时间紧迫,我们会省略诗歌,只留下祷告。但我和丈夫仍在努力持续地与孩子一起敬拜上帝,因为正如惠特尼所说:“上帝配得我们在家中和家人一起每日敬拜祂。”

Esther Shin Chuang拥有敬拜研究博士学位,是屡获殊荣的音乐会钢琴家、敬拜领袖,并在东南亚六所神学院任教。她与丈夫皆为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城浸信会(Georgetown Baptist Church) 的牧师。

额外报导:布鲁斯·巴伦 (Bruce Barron)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耶稣说,不要为养育孩子忧虑

当我们意识到 “自己与非基督徒并无差别” 这个事实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思想耶稣关于空中的飞鸟的教导。

学者在一片莎草纸上发现耶稣的话语

他们意识到,在那一刻,他们的研究跨越了千年,与另一位被耶稣深深感动的人产生了连结。

Review

“郊区心态” 如何塑造了福音派?

或许,现在是时候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的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

基督徒真的 “更好看、更时尚” 吗?

社群媒体上的 “耶稣光辉” 潮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神学。

诚实面对你参加 “短宣队” 的动机

短期宣教相当复杂,而且常常不尽人意,但若以智慧和透明的态度进行,仍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