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is series
本文是“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教会在战乱与政治动荡的时局中,许多有志之士投入革命救国和新文化运动;另有一群基督徒却以“福音改变人心”的信念,带领了多次属灵大复兴。这当中有一位极其重要但却少为人知的女性奋兴布道家余慈度(Dora Yu,1873-1931),在这股属灵复兴的洪流中扮演了先锋性的角色。受到余慈度影响而投入属灵复兴运动的人很多,其中极著名且极具影响力的是倪柝声。有人说:“中国教会中,没有余慈度,就没有倪柝声。”
余慈度1873年(清朝同治1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美国长老会的差会大院里,她的父亲当时是教会的学习传道。生长在这样的属灵环境,余慈度自幼就开始操练祈祷,并建立对神单纯的信心。1888年(15岁时),她的父母送她到苏州的博习高等医学堂求学;然而没过几年,父母便双双病逝。所幸有一位传教士甘博师母 (Josephine P. Campbell) 对她照顾有加,在灵命及生活上成为余慈度的良师益友。
1896年余慈度以博习高等医学堂首届女毕业生的身份光荣毕业,之后便随着甘博师母到韩国宣教,成为中国第一批跨文化宣教的传教士。在韩国前后六年的时间,余慈度参与了教育、医务及传福音事工。由于当地教会的人数增长迅速,她的服事极其繁重,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使她的身体不堪负荷终于病倒,于1903年返回中国。
在此同时,英国属灵复兴运动像一股巨流,正从威尔斯(Wales)倾泻而出又传向美国,接着到东方的印度、韩国,再流向中国的东北及至整个中国。而余慈度这时刻回到中国,正好赶上了这波圣灵复兴的浪潮,成为神重用的器皿。自此之后,圣灵奋兴的烈火因着她的讲道燃烧了整个中国教会。
1904年开始,余慈度经过祷告后,决定放弃行医,开始全职服事主,并且成为中国第一位脱离西方差会金钱供应,完全凭信心生活的传道人。这样的操练并不容易,然而这成了余慈度此后行事的准则,她就像中国内地会的戴德生一样,绝不开口向人提及有关任何金钱上的需要,只是透过祷告将所需的告诉神,神也一次又一次地让她经历信实的供应。她曾见证说:“神知道我的信心软弱幼稚,因此祂以特殊的方式向我显现;常常在我不知道第二天的供应从哪里来的时候,神就及时地为我预备。”
余慈度不仅凭信心生活,也凭信心为神说话。她讲道的内容以及属灵能力的来源,绝对跟她“不住地祷告”有很大的关联。余慈度曾见证,自孩童时代开始,她说话就有咬舌头的毛病,有时连话都说不清。但神却拣选她担任奋兴布道会的主讲人,而讲道的内容也总是经历神的供应。甚至有时会众都已经入场了,余慈度还不知道该说什么;然而,当她一开口,神就把应讲的话放到她口中,并且大大地祝福这些聚会,引领了许多人悔改信主。据听过她讲道的人回忆,她的信息非常有能力,当她呼召時,听众前面的地上都是一排一排的泪水。
身为一个奋兴布道家,“圣灵的恩赐”是非常必要的,但神却让余慈度看见“生命比恩赐更重要”。因此,她的讲道时常提及“顺服圣灵的引导”,特别是“对付罪”的功课。于是她所主讲的布道会,都可以看到“那使人为罪自责的圣灵临到会众身上……,各种各样的人都一个接一个地去寻找与他们出过问题的人,彼此存着真诚悔改和深切谦卑的心……泪流满面,互相认罪并寻求对方的赦免。”
余慈度在凡事上追求连于元首基督、让神纯洁她的思想和话语;虽然她是个众所周知的奋兴布道家,但她仍谦卑地承认:“纵然我在许多事上仍然很幼稚,也很愚昧,但神竟然用我微弱的见证,把祝福赐给祂的子民。”如此敬虔的生命,为神所重用,许多深具影响力的基督徒,例如:倪柝声以及他的母亲倪林和平,就是在余慈度的布道会上悔改认罪、并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主。
1927年,余慈度受邀到英国参与凯西克大会 (Keswick Convention),并担任大会的主要讲员。她是唯一被邀请到这个西方著名的研经培灵营会主讲的中国传道人。之后两年,余慈度因长期奔波、积劳成疾而病倒,罹患末期乳腺癌。1931年,当宋尚节、丁立美、季志文、赵世光、石美玉等多位新一代传道人兴起,中国属灵复兴运动迈向另一波高峰之际,余慈度安详地回到了主耶稣的怀抱。
从余慈度的一生,我们可以见证,神在每个时代都呼召祂要使用的器皿,但唯有愿意顺服、全然摆上的人,才能真正为主所用。1900年到1920年这段期间,上帝藉着余慈度这位神国英雌,在中国点燃了福音的火炬;更藉着她影响了新一代的传道人,传承这项属灵复兴的使命。余慈度先锋性的角色,在中国教会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她所结出的属灵果子,至今仍然在全球华人教会当中发挥影响力。她就如希伯来书11章4节所说, “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
苏文峰牧师,海外校园机构创办者、现任董事会主席,教会历史专家。丁怡嘉,目前就读于美国正道神学院家庭事工科,与丈夫一起在宾州从事全职学生事工。
原载OC橄榄社区“教会历史中的杰出女性”专题,蒙允转载。
本文是“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