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Review

基督徒的首要呼召与职业无关

我们需要重新塑造我们对 “工作” 与 “呼召” 的理解。

A figure walking out of a folder into the light.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22, 2025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Tlapek / Source Images: Getty

我有三个已成年的孩子。在过去两个月里,他们都曾跟我谈过是否真的喜欢自己的工作。这些对话通常从一些明显或隐含的问题开始,例如:我对这份工作有热情吗?、薪水足够吗?、我的主管有帮助我成长吗?这份工作有意义吗? 或是偶尔的:我是否为这世界带来任何意义?

You Have a Calling: Finding Your Vocation in the True, Good, and Beautiful (How to Discover and Fulfill the Callings That Unfold Throughout Your Life)

过去十多年,我专职教授关于 “将信仰与工作整合” 的课程,也常在餐桌上讨论这个主题。尽管如此,我的孩子却很少从 “以上帝为中心” 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工作,例如:“上帝要我在这份工作中看见什么?” 或 “上帝如何在我目前的角色中塑造我的生命?” 以及 “我能如何将祂的美善带进这份工作?”

或许这反映了我在教养上的某种不足。但更明显的是,它反映出一个在西方社会特别普遍的叙事,尤其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间:个人的身分及意义感,往往与工作中的表现和满足感紧密相连。 (当然,另一个同样真实的叙事也存在,围绕着这类问题:为什么我找不到一份足以维生的工作?为什么我总是被剥削?)

当然,面对工作的本质与目的等充满挑战的问题的,不只有年轻人。每个礼拜,关于人工智慧、自动化,以及各种新兴的职场趋势的新闻标题,都会引发大众一波又ㄧ波的好奇、恐惧与重新想像。我和丈夫最近也深刻感受到这种动荡,因为我们双双离开了原本以为会一直做到退休的工作。

尽管我在企业界、教育界以及非营利组织领域已有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如今也作为顾问,致力于帮助个人与机构将信仰融入工作中,我仍对凯伦·普莱尔 (Karen Prior) 的新书《你有一个呼召:在真、善、美中寻找你的使命》万分感谢。这本设计精美的小书蕴含惊人的洞见。我忍不住一页页地读下去,更发现其中充满丰富的神学与实际应用的真理,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

《你有一个呼召》完全是写给那些身处瞬息万变的选择,渴望在日益加剧的倦怠中厘清自己呼召的基督徒。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 “辨识职涯选择” 手册。这本小书试图藉由一个神圣的框架,重新定位 “呼召” 本身的意义。

作者凯伦在这本短短的著作中,探讨呼召与使命的多个面向。虽然全书可以在一两次的阅读中一口气读完,但更适合你慢慢品味,手边配合一本笔记本边写边思考。凯伦担任文学教授数十年的经历,加上她终身的阅读嗜好,清楚地展现在她优雅而多层次的文笔中。她将跨越世纪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无论圣俗、诗歌、文学、回忆录、哲学、商业心理学,还是圣经——编织出一本既有永恒深度、又切合时代需求的作品。

在开篇的章节里,凯伦说明为何关于 “呼召” 的讨论既古老又迫切。她并未提供什么前所未有的创见,而是回溯并澄清那些如尘土般古老,却被遗忘的真理。她厘清 “有酬工作” 与 “无酬工作”、“职业” 与 “呼召” 之间的差异,并展示这些领域之间细腻的互动。虽然这些术语的交错使用偶尔会让人混淆,但最终,读者会对每个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对我而言,书中最有意义的主题,是她直接迎战现代文化对工作的 “叙事”——特别是西方的叙事——并提出以基督为中心的 “另一种可能”。她拓展了我们对呼召与工作的既有定义,并引入神学上的洞见,挑战普遍盛行的劳动观念,更探讨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工作的不同理解。

或许更重要的是,凯伦提醒我们:呼召的核心在于“我们是谁”,而不是 “我们做什么事”。在书的前段,她有力地指出:“每一个人最首要的呼召,是为那位创造世界的上帝作见证”。她在另一处写道:“事实上,人类最初的呼召,大多与工作或职业无关”。我们作为父母、儿女、手足,以及上帝形像承载者的身分,全都远比职场上的任何头衔与角色更为优先。

凯伦批判当代文化对工作的主流期待:要求工作必须是能激发热情、带来成功,并产生可衡量的影响的。她认为,这些理想其实是对基督信仰里 “呼召” 的扭曲理解。引用作家与生产力研究者纽波特 (Cal Newport) 的研究成果,她挑战 “热情先于目的” 这个广受欢迎的主流信念;与此相反的是,凯伦主张有意义的工作往往是从杰出的表现、委身及忠心之中逐渐生长出来的。

她同时也批评人们对找到 “完美的工作” 的执念,指出这其实是一种折磨。因此,凯伦决心提升 “安静而平凡的工作” 的价值,为其辩护——即使这些工作缺乏可见度或光鲜亮丽的外表。综合来说,这本书似乎在传达一个核心观点:找到“正确的工作” 不如 “以正确的方式工作” 更为重要。

在书的最后,凯伦提出一种以 “美德” 为核心的呼召观,将真、善、美置于首位——无论你的工作或职位看似高尚与否。她谨慎地强调,虽然唯有上帝完全拥有这些超越性的特质,但她帮助我们看见,当我们做一件好事 (并好好地做它) 时,其实正是参与在上帝的本性中。凯伦说:

追求真善美这三样 (超越性的价值),就是拥抱 “人类本来应有的样子”——以及身而为人本质中的美德与卓越性。拒绝其中任何一样,都是在削弱我们的人性,而人性的本质正是上帝的形像。

虽然我从未亲自见过凯伦,但我听过她的演讲,而这本书的风格似乎与她的公开表现如出一辙。凯伦的文笔既有思想深度又容易亲近,既富哲理又立足于现实,甚至有时带点幽默感,却能提出严肃的神学主张。这本书的整体语气是反思性的、牧养性的,且充满智慧——从不说教,也不居高临下。

话虽如此,《你有一个呼召》不一定能同样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若你正在找一份 “实用的职涯指南” 来帮你立刻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方向,这本书可能无法给你想要的 “猛药”——即使它确实能让你从必须立刻 “搞清楚一切” 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如果你正在一份缺乏选择权的工作里打拼,甚至处于薪资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还可能被剥削的环境中,那么这本书或许会显得与你的现实有些脱节——即便它的神学基础相当稳固。

此外,那些偏好直白、条列式、商业风格写作的读者,可能较难理解这本书跨越领域综合呈现的方式 (结合不同来源与故事并申论)。而虽然凯伦这本书未必像经典著作如葛尼斯的《一生的圣召》或高思帆的《全球视野下的使命实践》那样具有深刻的塑造力,但在篇幅与语言难度上却更加亲和易读。

总的来说,我最喜欢《你有一个呼召》的其中一点,是凯伦在书中不时穿插的个人故事。她分享自己呼召转变的历程,其中有些是因为选择坚守信念而必须付上代价的痛苦抉择。这些故事表明,她不仅仅空说大理论或下指导棋,而是真实活出她所传达的信息:它们揭示了,要以 “真、善、美” 的方式去工作,往往需要付出昂贵的勇气。

这本书帮助我重新想像如何与我已成年的孩子谈论 “工作” 。我现在更能鼓励我的大女儿,去看见她在品牌愿景策略上,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美感;我再次对原先的想法感到兴奋,更有信心地告诉儿子,他在金融业的工作其实是在用数字界定真理,为商业带来珍贵的透明度;并且,每当我最小的女儿在临床数据的汪洋中感到迷失时,再次向她强调肾脏透析治疗本身所蕴含的良善。

凯伦对真、善、美的呼吁提醒了我的孩子们——也提醒了我——我们的首要呼召,始终指向那位呼召者,以及祂如何透过我们的工作来塑造我们每一个人。我为凯伦的真诚可信喝采,她以巧妙的笔触阐明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听见的关于 “呼召” 的信息。

Missy Wallace是90Seventeen Consulting的创办人、前 “救赎主城市差传中心” (Redeemer City to City) 全球 “信仰与工作” 的倡议总监,是《信仰与工作:激励你的教会在日常中活出影响力》(Faith & Work: Galvanizing Your Church for Everyday Impact) 一书的合著者。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那间改变我生命的 “和平教会”

重洗派已有五百年历史。他们在圣经、群体等方面展现的独特见证,是值得守护的珍宝。

安静的见证,反而更响亮

如但以理示范的那样,“立志做安静人” 反而能开启那允许我们 “大声传讲福音” 的门。

基督徒,别被恐惧扭曲了

恐惧会扭曲我们的感知、缩窄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转离对上帝与邻舍的爱。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