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福音布道大会的一处偏厅,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站在一个为社群平台照片设计的讲台前,摆出模仿葛理翰演讲时的姿势——高举一只手、嘴巴微开。她的朋友帮她拍照,让她看起来像身处葛理翰历史性的布道会,对着数量庞大的群众宣讲福音。
不过,这位正在巴黎青年使命团 (Youth With A Mission,简称YWAM) 服事的女孩奥菲莉 (Ophélie Prisca-Diane) 告诉本刊,她不认为布道会只是过去时代的事。事实上,她相信欧洲未来仍会有大型布道会。她期待和她同世代的基督徒将成就 “很重大、很重大” 的事。
“我们之中有一把火,我们这ㄧ代对福音敞开的程度,比前几代还要多很多,” 奥菲莉说。
在这场聚集欧洲福音派领袖的大会上,对Z世代 (目前年龄介于13至28岁) 怀抱极大盼望的,不只奥菲莉。即便大会现场充满对世俗化及潜在逼迫的讨论,许多基督教领袖仍反覆表达对年轻一代的信心,相信他们将引领欧洲再次归主。
葛理翰布道协会主席暨执行长葛福临 (Franklin Graham) 表示,装备年轻人是这场大会的核心动机之一。他说,他和其他人都因看见十几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紧抓福音” 而深受鼓舞,他也盼望这次大会能赋予年轻人更多的力量,使他们走得更远。
“一个年轻的世代正在回应挑战,要向欧洲大陆宣讲福音,直到地极。” 葛福临在大会开场致词时说。
ㄧ些数据显示,基督信仰的世代更新或许已经开始。英国圣经公会 (Bible Society) 近期一项报告指出,在英格兰和威尔斯,年轻人,特别是男性,参与教会的人数正在上升。而益普索 (Ipsos) 于202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荷兰与匈牙利,Z世代对祷告及参与教会的兴趣正持续增加。
然而,尽管对宗教感兴趣的比例相对有所上升,但这并未真正改变基督教整体人数下滑的趋势。在欧洲,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年轻人每周参加一次教会礼拜,与年长世代形成鲜明对比。数十年来,欧洲人的宗教参与度一直在稳定下降,尽管这个趋势并非完全线性发展。
如今,欧洲有大量16至29岁的年轻人自认没有隶属 “任何宗教”:捷克高达90%、瑞典75%、英国70%、法国64%。
根据现任荷兰丁道尔神学院 (Tyndale Theological Seminary) 院长、爱沙尼亚神学家马吉 (Gunnar Mägi) 的说法,在爱沙尼亚,参加主日学的人数少到甚至低于统计的误差范围。
尽管如此,马吉和许多欧洲福音派基督徒一样仍然怀抱盼望。
他告诉本刊:“欧洲并非处于 ‘后基督教时代’(post-Christian),而是处于复兴前夕。”
而这并不只是 “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11:1),马吉说。当他看见整个欧洲的年轻人那种 “前所未见的敬拜热情及属灵饥渴” 时,他备受激励。
在这场福音事工大会期间,有三位年轻人走上柏林街头传福音。他们是来自爱沙尼亚的莫罗佐夫 (Inga Morozov)、塞佩尔 (Stefan Carl Seppel) 和马丁 (Markus Martin),三人都表示对布道怀有负担,渴望向人介绍耶稣。他们在大会期间抽空前往波茨坦广场,站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 Gate) 前面,询问路人是否与耶稣有个人关系,或是否认识上帝的爱。
来自波罗的海ㄧ座岛屿的马丁说,他从小在基督徒家庭长大,但直到几年前才开始踏上布道之路。他在2023年参加了Christ for all Nations举办的 “火焰营”(FireCamp),学会如何分享自己的信仰,回国前备受激励。
马丁表示:“我真的感觉自己像被点燃了一样。我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有复兴的潜力,有圣灵在我们之中运行的迹象。”
他也感觉圣灵带领着他的个人生命,他愿意凭信心跨出步伐。马丁告诉本刊,他曾梦到一位小男孩和他的家庭,并感觉那是从上帝而来的梦。几天后,马丁竟真的在布兰登堡门附近遇见梦里那ㄧ家人。
“我们就向他们传福音,” 马丁说。尽管那次互动最终没有具体果效,但马丁没有因此气馁,仍充满热情的在柏林和自己家乡尽可能地和人分享耶稣。
某方面而言,这三位爱沙尼亚人看起来就像其他来到德国这座国际大都会旅游的年轻观光客。塞佩尔 (Seppel) 说,他们三人很享受骑着租来的电动滑板车,在城市中穿梭。但他们也会停下来,主动询问路人有什么可以为他们祷告的。
这种乐于分享信仰的热情,让大会中的年长领袖们倍感振奋。不过,身为经验丰富的布道家,他们也明白:起初的热心可能会逐渐消退,宣教的热情也可能变得黯淡。葛福临指出,要引导这股热忱并培育对布道的长期委身,关键在于训练及教导年轻人读圣经。
“现在有太多混乱的声音,” 葛福临说。“年轻人不认识神的话语。我们需要从他们在手机上看到的头条新闻出发,看圣经如何谈论这些议题,并教导他们神的话语。”
然而,福音派关于性道德的立场,对许多欧洲年轻人而言,可能是一道绊脚石。多项调查显示,欧洲年轻人普遍认同同性恋、支持同性婚姻与跨性别者的权益。例如,在爱尔兰,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支持跨性别认同;在挪威,支持率在十年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在瑞士,多数民众赞成在官方身分文件上纳入非二元的性别认同;在塞尔维亚,有64%的人支持让大众能够接受改变性别特征的医疗手术。
葛福临向聚集在柏林的欧洲福音布道家发出挑战,要他们勇敢谈论性伦理议题,不要回避文化上的冲突。他相信年轻的基督徒尤其会回应挑战。葛福临说,年轻人总是特别能接受挑战——所以挑战他们吧。
牧师暨布道家罗利 (Greg Laurie) 也呼应这个观点。他在大会中表示,他相信应勇敢而坚定地向年轻人传讲基督信仰,呼召他们将生命交给耶稣。
罗利在欧洲福音布道大会上分享自己的故事:1970年,他遇到一位极具恩赐的年轻布道家,隆尼·弗里斯比 (Lonnie Frisbee),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罗利的生命。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为电影《耶稣革命》(Jesus Revolution),讲述弗里斯比如何成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基督见证人,并帮助年轻的罗利走上信仰之路。
自1993年弗里斯比去世以来,他的性别认同及性道德一直备受争议。而罗利对自己的立场非常明确,他表示自己相信同性恋性行为 “违背了上帝的秩序,无论多少情感诉求或政治包装,都无法改变这项圣经教导。”。
罗利并未深入谈论弗里斯比生命中那些混乱的细节,而是提到耶稣运动中那些 “迷失的年轻人” ,并指出弗里斯比是一位热情的布道家。他勉励今日的年轻人也要这样行,并表示他感受到另一波 “耶稣运动” 正在欧洲兴起。
“我们要么起来布道,要么变成化石,” 他说。“要更多传讲十字架和基督的宝血,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大能。”
马吉院长告诉本刊,像这样的布道大会,将在整个欧洲激起一波波的布道热潮。年轻人前来参加这类聚会,或参加Christ for all Nation举办的营会,又或是花一年时间参与青年使命团 (YWAM),然后回到像爱沙尼亚这样的地方,在欧洲各地兴起复兴。
马吉说,这是一种合乎圣经的模式,并指出初代教会的例子:“《使徒行传》里的工人是谁?他们是刚信主、火热的年轻基督徒,并且很快就被装备。”
这位神学院院长表示,历史上有些时刻是上帝开门的时机。有时年长的基督徒看不到眼前的机会,但年轻的基督徒可以。
“我们是有可能错过那个时机的,” 他说。“但这些年轻人不会让这种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