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他真的悔改了吗?” 康希受访视频引发争议

曾因挪用公款被判刑的康希,近日一段访谈视频引发华人教会的讨论。

Singapore Megachurch pastor, Kong Hee, surrounded by computer cursors.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30, 2025
Illustration by Christianity Today / Source Images: Getty, Youtube

庄迺民上一次听到新加坡超大型教会牧师康希 (Kong Hee) 讲道,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2000年代初期,康希曾为宣传他妻子、流行歌手何耀珊 (Sun Ho) 的一张新专辑,在台湾各地巡回。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庄迺民,带着同学参加这对夫妻主办的一场福音音乐会,并买了一张何耀珊的专辑送给一位未信主的朋友。

他再次听到康希的消息,已是约十年后——新加坡当局逮捕康希,指控康希从他所创办的城市丰收教会 (City Harvest Church) 挪用3600万美元 (約2.5亿人民币) 公款,资助自己妻子的歌唱事业。教会方面声称,这些音乐是为了向非基督徒传福音而制作的,但也有人质疑,这样的音乐究竟是否真能支持教会的使命。康希最终因刑事背信及伪造帐目入罪狱服刑两年多。

康希于2019年出狱后,暂时离开牧会工作,之后再回到城市丰收教会担任主任牧师。

因此,当如今已在台湾一间无宗派教会担任青年牧师的庄迺民听说康希将于五月初在台湾一场特会中担任讲员时,出于好奇心便报名参加。特会中播放了一段康希与台北The Hope教会主任牧师万力豪事先录制的访谈视频。庄迺民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康希在视频中谈到自己过去在事工上的失败,以及他在监狱中经历的灵命更新和重生,但庄迺民注意到,康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自己入狱的原因,也没有对自己的犯行表达悔意。

庄迺民当时心想: “也许他们不想让视频焦点转移成一支 ‘道歉视频’。也许因为康希牧师已经道过歉了……或也许万牧师请他不要提这件事,专注在自己的属灵旅程上。”

The Hope教会稍后将这段访谈视频上传到YouTube频道,获得超过25万次观看量,并在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北美的华人基督徒之间引发争议。有人质疑康希是否已真正悔改,以及他是否适合重返教会领袖的岗位;也有人为他辩护,认为视频展现出他在试炼中生命的转变。

这场讨论触及 “悔改” 及 “成功神学” 等议题——这些正是华人教会日益关注的议题,也反映了网路上的华人基督徒在理念上的分歧。

庄迺民切身感受到对该视频的反弹声浪。他在自己的YouTube频道上发布了四支内容细腻、回应康希访谈的视频。在其中一支视频中,庄迺民解释康希与万力豪的访谈,本来就不是为了 “公开道歉” 而拍的;另一支视频则针对外界认为康希 “把教会的钱装进自己口袋” 的误解,进一步澄清康希入狱的原因。结果,他收到了大量负面留言。

“我并不是在支持康希,” 庄迺民说。 “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悔改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像自己说的那么谦卑。我是反对成功神学的……我同意其他YouTuber的观点。”

但他也感叹华人基督徒变得越来越有偏见及分裂,“和其他人一样充满仇恨”。

康希现年60岁,满头白发、笑容和善,是新加坡最知名的牧师之一。在这个有18.9%人口自认是基督徒的国家里,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根据城市丰收教会的官网介绍,康希在圣公会背景中长大,大学时期因听见上帝对他说: “康希,你爱我,胜过世界所能给你的一切吗?你愿意全然为我而活,用你的一生来服事我吗?” 于是开始投入植堂事工。

1989年,康希与妻子一同创立城市丰收教会,当时只有20位年轻会众。这间原属神召会的五旬节派教会,在康希热情洋溢、富有魅力的讲道风格吸引下迅速成长。教会在2012年达到高峰,会友人数多达3万3000人。如今,教会平均每周聚会人数仍接近2万4000人,在两个地点聚会:市中心的大型购物商场内,以及新加玻西部的一栋教会建筑。

庄迺民回忆道,自己高中时觉得康希很酷。“他很幽默,也很有魅力……他的整体呈现方式更有趣,也更吸引年轻人。”

新加坡基督徒Asher Lum也有同感。2000年,还是大学生的Asher参加一场由城市丰收教会举办的复活节福音布道会,在那里决志信主

Asher说,康希的讲道对他这位初信的工程师的属灵生命帮助很大。这间充满活力及热情的教会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而康希的信息常常讲述如何将圣经应用在职场及家庭关系中。

然而,也有不少人批评城市丰收教会推广成功神学,包括宣称 “奉献越多” 的会友会在生活中获得 “越多祝福” ,例如工作获得升迁等。

为了更有效地接触年轻人,康希与何耀珊于2000年发起 “Crossover 计划” ,根据教会内部刊物《City News》的说法,该计划目的是透过主流音乐 “向未曾接触教会的年轻人传达神的爱”。康希表示,他在造访台湾时萌生了这个想法;他观察到,虽然很少年轻人会去教会,但当何耀珊演唱熟悉的流行歌曲时,却有许多人前来观看。

何耀珊的首张华语流行专辑于2002年发行,之后又与台湾华纳音乐合作录制了四张专辑,其中几张获得双白金或三白金销量认证。后来,她也推出几首英文单曲,如〈Fancy Free〉等,甚至登上美国《告示牌》舞曲榜冠军。

2007年,何耀珊尝试打入美国市场,与饶舌歌手Wyclef Jean合作推出单曲〈China Wine〉。这支音乐视频因她穿着暴露、舞蹈动作挑逗,以及歌曲内容缺乏基督信仰信息,引来基督徒社群的强烈批评。随着新加坡当局于2010年开始调查城市丰收教会是否挪用教会资金投入 “Crossover计划”,何耀珊在美国发行专辑的计划也因此中止。

虽然何耀珊从未被起诉,但新加坡慈善总监指控康希挪用资金投入该计划,却声称这笔钱用于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建立教会分堂”。一位证人作证指出,这笔原本用于建堂的资金,实际上被用来宣传何耀珊的音乐事业。城市丰收教会也曾购买价值50万美元 “未售出的” 何耀珊专辑,并声称动用教会资金投入Crossover计划并不违法,因为该计划符合教会章程。

2012年6月26日,新加坡警方逮捕康希和另外四位教会领袖,隔天即正式提起诉讼。

在那段期间,许多会友离开城市丰收教会。其中一位会友Andrew Koay写道,他决定转去其他教会聚会,“从来没有人教导我要深思讲道内容;相反的,我感受到的是,我们被鼓励要把上级所说的一切话都当作真理,因为我的领袖是 ‘上帝所膏立的人’ ”。

然而,也有人选择留下,例如Asher。他回忆道,当初听到康希被捕的消息时,他感到困惑又心碎。在此之前,他曾听说Crossover计划在台湾带来了 “复兴” ,也听说有台湾基督徒专程搬到新加坡,进入城市丰收教会的学校就读。

 “我们以为我们是在为上帝做工,结果一切突然停摆了,” 他说。  “作为一间教会,我们是否做错了什么?”

Asher也承认,教会可能在资金运用上 “有些技术性错误”。但他始终相信这项计划背后的动机是纯正的。“我们不是完美的人,” Asher说。“我们也有一些不值得骄傲的事。但神帮助了我们,神赦免了我们。”

2017年,在康希对其2015年被判处八年徒刑提出上诉后,新加坡高等法院将刑期改判为三年半。另外五位教会领袖也因在挪用教会资金一案中所扮演的角色,被判处减刑后的监禁,刑期从七个月到三年零两个月不等。

2019年8月22日,康希因表现良好,在服刑两年四个月后获新加坡当局提前释放。两天后,他回到城市丰收教会。在向会众发表的一段四分钟演讲中,他说: “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真的非常抱歉,对于因我而遭受的任何痛苦、焦虑、失望或哀伤的人,我感到非常抱歉。”

 “我盼望在未来许许多多年里,能与你们一同在这神的家中服事。”

康希于2020年8月重新回到讲台。

在与万力豪的访谈中,康希坦率地谈及对自己过去的态度和作为后悔——作为一个名声日渐显赫、教会迅速成长的领袖,“​​旧的康希” 易怒、紧绷、没有耐心,而且过度以目标为导向。他也坦言,过去由于事工压力太大,他其实 “并不快乐”,也常担心自己会失败。

“赢得了一间教会,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康希问万牧师。他分享了一次自己情绪失控的经历。有一次,教会在新加坡室内体育馆举办的布道会未达到他的标准,他便召集核心领袖和牧者,在一间会议室里狠狠拍桌、大声斥责他们。

他说,在盛怒之下,他还朝一位牧者扔了一支笔,这个举动深深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康希接着谈到,这件事如何影响了他与那位同工之间的关系。

对庄迺民而言,康希为自己骄傲及自以为义的领导风格悔改,让这段视频比起单单为挪用公款而悔改,是一个 “更好的见证”。他回忆自己高中时听康希讲道,曾因他在台上的傲慢言词而感到不舒服。

“像这样的道歉,在华人牧者之中非常罕见,” 庄迺民说。

康希在访谈视频中承认,在他与何耀珊推动Crossover计划期间,他曾觉得自己像个明星。如今,他感谢上帝让他得以从那样的心态中重新出发。

然而,康希也赞扬这项计划,指出圣灵曾带领他们 “敲对了门、遇到对的人”。当万力豪问他,如果今天能重来一次,会不会改变推动Crossover计划的方式时,康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你永远无法同时取悦两方,” 他说。“对教会来说,你太世俗;但对世界来说,你又还不够世俗。”

新加坡牧师Jenni Ho-Huan认为,康希对Crossover计划的重新叙述,其实是一个关于成功——包括属灵成功——所带来的危险的警示故事。她指出,那些求上帝 “开门或关门” 的祷告,常常把上帝当成负责开门的仆人;而所谓 “开着的门” 其实也可能是诱惑或分心的陷阱。

 “如果他能多谈一点这些层面,以及他们教会现在在运作上有什么不同——例如更倚靠团队、走得更慢——那会更令人感到鼓舞,” Jenni说。

关于访谈视频,多数负面评论都集中在一点:康希在访谈视频中并未提及或承认自己在挪用公款一事上在上帝面前犯了罪。有些人批评康希在视频中说自己在狱中 “学会饶恕人” 的说法并不恰当——毕竟他违反了新加坡法律,所受的刑罚是应得的。

在与万力豪的访谈中,康希着重於谈论他的刑事审判和定罪,让那段期间充满许多 “灵魂上的反思”。他也感谢上帝让他经历那段 “艰难的季节” ——他后来领悟到那是一场 “觉醒”。康希提到倪柝声、大德兰 (Teresa of Ávila) 和马丁路德等人对自己的影响,教导他学会放慢脚步、降服于神。

“我只能说,我没有听见[康希]认错,只有[听到他说]事工很大、事工太忙、以前太凶,监狱很无聊、监狱夏天没冷气很热,” 一位在台湾的基督徒YouTuber “DK” 在他频道上的视频中评论道,这支视频吸引了超过6.8万次观看。

另一位台湾基督徒YouTuber “立恩” 则在一支观看次数达9.1万的视频中表示: “我们都知道, ‘悔改’ 的这个前提,是基督信仰当中最核心、最宝贵的一点⋯⋯我只能说,我不知道 [康希是否真的悔改了],因为在这样的ㄧ个视频当中,我看不到他提到任何有关于这个部分。”

然而,也有人持相反意见。一位观众留言: “我从访谈中可以感受到康希完全的改变,他变得谦卑、坦诚,有内在的平安。” 另一位观众写道: “看到康希牧师的生命在监狱中被主翻转及更新,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喜乐及感恩。”

城市丰收教会会友Theresa Tan也相信,康希和他们教会正如《路加福音》3:8所说的那样,“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

曾在城市丰收教会服事15年、现任新加坡基督教媒体《Salt&Light》总编辑的Theresa表示,康希在2019年回到教会时,“非常诚实地分享了上帝如何使他认识到自己过去太过追求成功,以及耶稣如何问他:‘我对你而言,是否已足够?’ ”

Theresa也看见城市丰收教会如今的改变。她指出,在官司发生前,教会非常重视统计会友人数,因为这被视为教会是否履行大使命的重要指标。但过去六年来,教会学会了放慢脚步。

数字不再是 “最重要的事情——灵魂的得救才是。而那可能是一个又一个、慢慢得着的灵魂,” 她说。

康希在讲台上的信息也有了转变。他在2013和2014年的讲道中,经常激励会友在看似难以跨越的困境中成为得胜者,或讲解上帝对教会的宏大使命

如今,康希谈得更多的是培养灵修操练,例如每日操练活在神的同在中。他在一篇2023年的讲道中引用《帖撒罗尼迦前书》4:10-11,保罗勉励基督徒要 “立志做安静人”。康希说:“我越与耶稣同行,就越明白这件事:在安静中有一种美与荣耀。”

Theresa指出,康希现在的讲道越来越强调安静及独处的重要性。他鼓励会友效法耶稣的榜样,离开人群、独自祷告。“对新加坡人来说,要真的抽身出来与神单独相处,是件很困难的事,不是吗?但康希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Theresa说。

Theresa曾于2008年至2023年在教会担任《City News》数位媒体的负责人。她提到,那时曾与其他同工一同参加为期三天的静默灵修营。她坦言,这样的操练一开始很不容易。但现在,她常会花一整天时间与上帝独处。“这是牧师教我们的,” 她说。“这真的让我在与主的关系上更深成长。”

Jenni认为,康希最终是否真的悔改,并不是她有资格判断的事。

“应该对康希负责的人,是他的家人、同工领袖,或什至是这座城市里与他交情深厚的其他牧者,” Jenni说。她在康希的分享中确实看见了一些悔改的痕迹,例如他不再追求物质、个性变得更成熟、不再像过去那样控制一切,以及他如今经历到内心的平安。

然而,Jenni也指出,康希重返城市丰收教会担任主任牧师,“确实会带来问题,但不是因为他的犯罪纪录,而是因为他的属灵纪录并不清楚”。

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神学教授雷竞业 (Kin Yip Louie) 也表达相同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康希已意识到自己跌倒的原因,但他仍应避免自己再次处于 “类似的试探环境” 中。

“不要再当主任牧师了,当一位教导型牧师就好,” 雷教授表示。“不要碰钱,也不要负责行政。单单教导圣经就好。”

补充报导:Ivan Cen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身处 “脑腐时代” 的教会

我们可以透过自身的行动来见证:即使在这个数位网络时代,活出一种 “与世界截然不同的基督徒共识”,是可能的。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