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当 “反智主义” 在教会盛行

属灵不应等同于反智。反智主义反对的是基督的智慧。

A man shaping a mind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24, 2025
Illustration by Sergey Isakov

去年,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撰写一本关于基督徒、美国政治,以及在这个时代信实于主且智慧地参与公共事务所面临的挑战的书。但在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些挑战背后有个更深层的问题——不只是政治层面的,而是整体美国福音派所面对的难题:基督徒的心智/思维失去操练已久。

人类大脑虽然不是真正的肌肉,但我们的心智运作的方式却与肌肉相似。当难题临到时,没有什么开关能即时启动心智肌肉。我们必须时常锻炼心智,否则它就会萎缩。

如今,美国福音派的心智状况并不好。对太多基督徒而言,信仰是一件私人的事,只存在于自己的思绪里,但这种想法十分浅薄。马克·诺尔 (Mark Noll) 早在三十年前《福音派心智的丑闻》(The Scandal of the Evangelical Mind) 一书中就指出,许多美国福音派对于深入探索我们历史性的信仰,或对认识这个世界缺乏热情。

而我们似乎也有 “正当的” 理由逃避智识:吃下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正是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起点 (创世记3章);在福音书中,耶稣的对手常是那些受过教育的宗教及政治菁英。宗教领袖曾嗤之以鼻地说:“官长或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没有!” (约翰福音7:48-49)。耶稣确实也曾称赞如孩子般的信心 (马太福音18:3)。

但 “有信心” 并不等同于反智、不对信仰有深刻严肃的反思。事实上,在我们这个混沌而复杂的时代,反智主义对基督信仰反而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我们正处于一个严重分裂、充满危机的时代,我们周遭有太多让人分心的事物,使人们难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及社会参与。

正如神学家斯托得 (John Stott) 曾打趣地说,魔鬼是 “所有常识、节制与平衡的敌人”,基督徒心智上的混淆,不但会加剧国家社会及政治的混乱,也扭曲了真理——而温水煮青蛙地塑造一个薄弱又混乱的福音派心智,正是老魔鬼最喜欢做的事。

我在1980年代的保守福音派教会中长大,那时的信仰着重于追求个人与耶稣建立亲密的关系。当我 “接受基督进入我心中” 后,我明白基督徒生命的主要活动,就是向别人传福音,使他们得救、免受地狱之苦,并将自己的盼望放在来生。当时我所想像的天堂,是个飘渺虚无的地方,充满云彩与竖琴,和地上的生活毫无连贯性及熟悉感。我试着对天堂抱持盼望,但正如那首古老圣诗所唱:“地上的事……会变得奇异地黯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高程度的心灵跳跃。

这种对 “拯救灵魂” 的 (合理) 强调,以及对 “非物质化的天堂” 的 (遗憾) 描绘方式,使我——想必也是许多美国福音派基督徒——对基督徒生活有着一种被削弱的理解/想像。这种信仰观鼓励个人的灵命操练,却阻碍我们更深刻地反思如何作为一个好管家,治理这堕落的受造界 (马太福音25:31-46;以弗所书2:10;雅各书2:14-26)。这种思维将一切的 “外在的社会行为” (无论多么美善、合乎圣经教导) 视为天主教的残余影响,或是误入了自由派社会福音 (social gospel) 的表现——仿佛那是会玷污信仰、使人分心的事物。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基督教,拥有私人的、属灵化的信仰便已足够;而在充满美国梦的土地上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加上20世纪后期那段历史性的和平及两党合作时期,让人更能轻易维持这样的幻象。

这种将基督信仰看作 “一次性的、拯救灵魂的决定” 的观念,无意间欺骗了我们。我们开始认为——或至少我们的行为表明我们就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我们的心思已在基督里蒙救赎,我们的头脑自然能看清各种事物,无需奋力追求“心意更新而变化”。

当然,我们不会用这逻辑来看待我们的身体: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成为基督徒后,马上就会长出大肌肉、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我们有时的行为却充满骄傲,好像成为基督徒后,脑中某个开关就被打开了,导致我们直接忽略圣经中关于我们需要在智慧及悟性上成长的所有教导 (箴言2:1-4;路加福音2:52;雅各书1:5;希伯来书5:12-14)。我们过度依赖自己的想法,自认既然我们如今有圣灵作为保惠师,就可以毫不验证地信任自己的思想,或自己得到的 “圣灵的感动”。

这种天真的骄傲——这种 “智识化的反智主义”——并非基督信仰本质的一部分。事实上,它严重背离历世历代教会的传统。在基督信仰里,其实有一种 “实践智慧” 的伟大传统,这是一种殷勤地寻求造物主、谦卑领受祂的邀请、研读并管理祂所造的世界的传统。社会学家史塔克 (Rodney Stark) 以及历史学家霍兰 (Tom Holland) 都指出,正是基督徒对真理的追求,促成了科学方法的诞生。基督徒在知识上的好奇心,原是一种谦卑及顺服上帝的行动,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整个宇宙都带有上帝的指纹。

当运作正确时,这种好奇心总是与基督信仰特有的两个认知并存:人类的堕落性及人类的尊严。正是这两者结合的信念,建构出今日美国社会及政府的许多基础。现代民主政体、废奴运动、普及教育、医院的设立——这一切以及更多的努力,都源自上帝的子民积极寻求知识,并在世界中采取实际行动、促进万物兴盛。换句话说,这些信念是 “智识化的反智主义” 的对立面所结出的果实。

如今,我们必须回归这个更古老、更健全的信仰模式。头脑需要身体,正如身体需要头脑;我相信,要重建基督徒的心智,必须从教会——基督的身体——开始。

我这里说的 “教会”,既包括跨越时代、国界及宗派的普世教会,也包括地方教会。向世界各地、过去及现代的基督徒学习,能帮助我们超越自身文化的狭窄预设,走向真理。而地方教会则是一个具体的群体生活空间。基督徒的心智无法在孤立中成长,也无法仅被萤幕上的空洞热量滋养。我们被造是为了活在群体中,一同敬拜、在信心与行为上彼此鼓励及敦劝。

一个重新被建造的福音派心智,是个充满谦卑、好奇心,以及对基督和祂所创造之物的爱的心智,能为当前混乱而分裂的社会带来极大的贡献。基督徒理应是一群最敏锐察觉到这个文化中最隐而不显的核心罪恶的人:消费主义、生活上的失焦、人们彼此疏离、以及社会上隐藏的剥削行为。我们也应当致力于用圣经的视角来看政治及伦理议题,即使这意味着要跨越党派界线 (正如已故神学家提摩太·凯勒所指出的,这肯定是必要的)。我们也应当捍卫科学与事实,胜过迷信及那种看似对信仰更有利的方便论述,并在接受和传递资讯时一贯地谨慎、深思熟虑, “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10:16)。

这不是在呼吁大家在小组里多读几本书 (虽然这也不是坏事),但这就像我们无法靠吃几份沙拉就改善身体健康一样。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在 “万事上” 操练自己的心思意念,使我们更像基督——但不是为了自我提升,而是为了更好地爱邻舍、善加管理基督所创造的世界。如同马克·诺尔 (Mark Noll) 在30年前所写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 “为着基督操练心智”,努力真正的 “像个基督徒ㄧ样思索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作、人类社会结构 (如政府与经济) 的特性、历史的意义、艺术创作的本质,以及如何理解自我以外世界的各种情境”。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纪律及操练,而且这样做也无法保证能为我们最棘手的难题带来清晰的答案,更别说引发文化上或政治上的翻转了。但一群能真正深刻反思的基督徒,却可能成为这个充满分裂、怒气及焦虑的时代中的疗伤膏。

我相信,以某种奥秘的方式,那些基督信仰所孕育的思想及智慧,在这世上所留下的痕迹并没有消失无踪。它们也许是我们无缘亲眼见到的大教堂的一部分;是我们作为学徒参与那尚未被世人认出的工作的一部分;或那未来国度建造过程的一部分。而历史不止一次地显示,当基督徒良好地操练心智,真实以基督的心为心时,世界也会有所回应。

Abby M. McCloskey是经济学家、专栏作家及播客主持人,曾为多场总统竞选担任政策总监。她目前领导 “汇聚家庭支持合作组织” (Convergence Collaborative on Supports for Working Families) 。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耶稣说,不要为养育孩子忧虑

当我们意识到 “自己与非基督徒并无差别” 这个事实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思想耶稣关于空中的飞鸟的教导。

学者在一片莎草纸上发现耶稣的话语

他们意识到,在那一刻,他们的研究跨越了千年,与另一位被耶稣深深感动的人产生了连结。

Review

“郊区心态” 如何塑造了福音派?

或许,现在是时候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的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

基督徒真的 “更好看、更时尚” 吗?

社群媒体上的 “耶稣光辉” 潮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神学。

诚实面对你参加 “短宣队” 的动机

短期宣教相当复杂,而且常常不尽人意,但若以智慧和透明的态度进行,仍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