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Life

娃娃脸不应让教会轻视我的领导力

在多数以亚裔为主的教会中,年龄歧视依然存在。然而圣经劝勉我们要更新我们对年轻牧者及领袖说话的方式。

Woman and microphone on a pink background
Christianity Today May 24, 2025
Illustration by Christianity Today / Source Images: Unsplash, Pexels

去年,我在教会讲台上朗读了一段圣经经文后,一位会众转头问另一位家长: “她是谁家的女儿?” 两年前,我带领了一场哀悼及敬拜之夜后,一位来宾对我们教会的青少契牧师表示,我们教会的年轻人真有才华。

然而这些人很快就发现,原来我的丈夫是教会的牧师,而我其实已经快40岁了——尽管我常被误认为大学生。这是一种颇为尴尬的处境:一方面,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让人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当他人对我的能力、专业或在群体中的位置作出错误预设时,却又令人不太舒服。

在许多亚洲国家、亚裔美国人和亚裔加拿大人的文化中,尊敬长者是十分重要的价值观。但正因如此,要突破这些文化常规,让年轻的基督徒进入领袖位置,往往困难重重。

根据 “亚裔美国基督教创新空间”(Innovative Space for Asian American Christianity) 去年的一项调查,在超过200间以亚裔美国人为主的教会中,有35%人表示他们的执事会 “没有任何30岁以下的领袖”。

杜卡斯 (Dorcas Cheng-Tozun) 写道,亚裔美国教会中年轻领袖的稀缺,显示出 “不同世代之间在神学及文化上的重大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教会的群体认同、宣教优先次序、领导多元化及牧职传承等方面”。

亚裔背景的牧者和事工领袖对这些挑战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朋友克莉丝汀 (Christine Yeung) 来自香港,29岁时就担任加拿大一间圣公会教会的牧师。她经常从会众或访客那里听到关于她年轻外表的评论。

虽然她有时会感受到,对方暗示她缺乏足够的人生历练,无法提供所需的牧养关怀,但她往往以感谢回应,分享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就领受了事奉的呼召。

克莉丝汀表示,在亚洲文化背景下从事牧养事工, “年龄歧视” 是个重大的障碍。有一次,她第一次与某位会友见面时,对方看到她后露出惊讶的表情,皱起眉头,从头打量到脚,然后说: “你就是新牧师?这么年轻啊。”

人们常对以斯帖 (Esther Tan) 说出类似的话。以斯帖是位35岁的马来西亚华人,现于洛杉矶牧养一间以印尼人为主的教会。她所牧养的会众多为长者,常让她感觉自己像他们的孙女。虽然他们尊重她作为牧者的身份,但以斯帖坦言,这个角色有其挑战性: “因为我们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们的经历也远比我丰富。” 有位年长会友甚至告诉她,自己无法与她分享婚姻问题,因为 “妳太年轻了” ,并请她推荐年纪较长的女牧师来倾诉。

在菲律宾任教的美籍华人伊凡吉玲 (Evangeline Chow) 分享,她那位退休牧师的父亲常打趣说: “华人教会总是在寻找一位有60岁资历、却有30岁活力的牧者。”

不过,并非所有牧者都认为年轻是一种阻碍。新加坡华人伊迦南 (Canaan Ee) 是我所属加拿大华人教会的青少契牧师,他认为年轻的外貌反而成为一种优势,使他能更自然地 “融入” 青少年群体。他补充说,自己的形象打破了人们对牧者应有样貌和行为的刻板印象,也让年轻人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位大哥哥来亲近。

然而,一些挑战依然存在。在过去的事奉环境中,伊迦南27岁、仍是单身时担任牧职,让ㄧ些家长对他有所保留,认为他没有足够的资格来教导他们 “如何栽培孩子” ,即便他所提出的建议如 “全家一起读圣经”、“每天与孩子祷告” 等都非常实际且有智慧。虽然伊迦南对关于自己稚嫩外貌的评论总一笑置之,但在一个隐性的、重复出现年龄歧视的事奉环境中服事,影响可能非常的深远——因为这种环境贬抑了年轻人 (或看起来很年轻的人) 能为教会带来的恩赐及属灵洞见。

因此,亚裔/华人教会对领袖的某些观点及做法,必须在福音真理的光照下被拆毁及重建。即使对牧者或领袖年龄的随口评论听起来无伤大雅,甚至可能被视为幽默或赞美,这类言语仍可能强化这一种叙事:年长的人理所当然更有智慧、更有资格领导教会或事工。

但圣经明确地呼吁我们放下这类双面利刃的言语。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书信中勉励他: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提摩太前书4:12)。

尊荣年长者并没有错,智慧与属灵成熟往往来自人生历练。但这些品格并不会与年龄划上等号。保罗呼吁提摩太,无论年纪如何,都要成为众人的榜样——如同任何一位合格的长老或教会领袖应有的模样。

保罗同时认可,提摩太的年轻不是种阻碍,反而是他可以展现基督样式仆人领袖的契机。他要提摩太采取主动的态度,不要消极地接受他人对其年轻与经验不足的判断。

对我们这些成长于 “维护群体内部和谐” 及 “顾全面子” 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这种做法简直难以实行。一位年轻人无论多温柔地回应/不同意年长者的观点,仍可能被视为无礼或 “不尊敬长辈”。

但若我们以爱为出发点,而不是羞辱或责备对方,这样的 “不同观点” 及对话反而能建立起双方的互相尊重,无论过程多么尴尬或不舒服。

另一位使徒的书信也指出,在教会中,共同的谦卑能够胜过年龄歧视的心态。彼得同时对年长与年轻的信徒说话,勉励年长者要作智慧与慈爱的牧者,也勉励年轻人要顺服长辈 (彼前5:1–5)。

但彼得接下来的一句话则是对所有人说的。他引用箴言3:34强调: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 “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我很欣赏彼得在这里所用的意象及方向性。  “以谦卑束腰” 是一种我们选择去 “穿上” 的姿态——让谦卑塑造我们的言语与行动;并且这样的谦卑是向着彼此的,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关系中的操练,使我们不再轻易下判断、不再含沙射影,而是开放心胸诚实寻问,并追求成全他人、见到他人的生命兴旺。

在洛杉矶牧会的以斯帖已在带领教会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谦卑所带来的实质果效。自去年起,她教会中三、四十岁的会友开始承担起领袖职责——在过去,他们教会通常是一个人长年担任某个职位。

在菲律宾宣教的赵恩惠 (Chow) 过去三年一直在她任教的学校中训练及培育新同工——包含了应届毕业生至退休人士。虽然起初也曾有人认为她太年轻,但她认为自己在该校工作的12年经验,帮助她赢得了尊重及建立关系。

然而,她也坦言,如果自己当年选择留在北美的母会服事——那里的长老与执事看着她长大,从小就把她当成 “小孩子” ——那么她的服事将会 “活在青春的阴影中” 。  “在他们心中,你也许仍是15岁的样子,尽管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我成长的新加坡大型教会里,年龄从未成为参与服事并承担领袖角色的障碍,无论是小组、主日敬拜,或教会营会的服事。当时,我身边的基督徒领袖及同侪并没有因为我在职场上缺乏资格或经验而加以否定,反而欣然接纳并珍惜我这位青少年为了服事上帝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与努力。

如今在我身处的北美教会,即使外表较为年轻,我在敬拜事工及青少年、小组团契的牧养并未因此受限。然而,我也猜想,在我还没褪去娃娃脸、长出明显皱纹、或是头发变白之前,仍会不时听到人们对我的外表年龄有所评论。

尽管如此,我仍怀抱盼望——盼望更多 “保罗” 能在教会中接纳 “提摩太” ,给他们空间及支持,使他们能够成长、成熟、并兴旺发展。我也深信,将会有越来越多年轻领袖,勇于以坚定又充满爱心的态度,纠正他人错误的假设和判断。我更确定自己有真心渴望倾听、学习,并与年纪比我年长或年幼的基督徒建立深厚友谊的心意。

正如35岁的以斯帖如今面对类似的评论时的回应方式:“是的 (我很年轻没错),上帝正在兴起年轻的一代来服事祂。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不是吗?”

Isabel Ong是本刊东亚编辑。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那间改变我生命的 “和平教会”

重洗派已有五百年历史。他们在圣经、群体等方面展现的独特见证,是值得守护的珍宝。

安静的见证,反而更响亮

如但以理示范的那样,“立志做安静人” 反而能开启那允许我们 “大声传讲福音” 的门。

基督徒,别被恐惧扭曲了

恐惧会扭曲我们的感知、缩窄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转离对上帝与邻舍的爱。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