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logy

“怀疑信仰”是个阶梯,不是归宿

教会应当欢迎提问,但这并不意味着拥抱无止境的怀疑。

Christianity Today March 27, 2025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Getty / Lightstock / Unsplash

是什么让信仰基督教变得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可能的答案。而你的回答不仅反映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性格、人生处境、思想及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你所处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基督徒,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

试想,你若生活在耶稣受难后数十年的耶路撒冷,基督信仰的挑战不在于是否相信所谓 “神圣/超越的存在”,也不是因为你与 “圣经时代” 相隔太远,毕竟你正身处圣经时代,这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神的存在。那时,让信仰基督特别困难的,是犹太宗教领袖的逼迫和社会的排挤。公开承认基督的名,可能会使你的生活陷入困境:你的家人可能会与你断绝关系,你的主人可能会加倍虐待你,你的朋友可能会嘲笑你。如果官府认为你是个麻烦人物,甚至可能会把你抓去审问。

或者,假设你是一位中世纪修道院的修女。你将在这里度过一生,不会结婚、生育,甚至没有自己的家。你立誓终身归属上帝,直至死亡。后人可能会称你为 “神秘主义者”,但这个词相比于你常经历的痛苦异象——狂喜中瞥见如焚烧烈火般活生生的主——则显得过于乏味。那么,基督信仰的挑战是什么呢?你当然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因为你亲眼见过祂。名利与财富对你来说也豪无诱惑力,因为你隐藏于世。然而,你的人生并不容易,跟随基督依然很难。

或者,想像你是另一个人,身处另一个地方:一位生活在近代早期英格兰乡村的牧师。你身处宗教与政治动荡的时代,宗教改革颠覆了长久以来的崇拜模式及对教会合一的期许。欧洲大陆上战火连绵,但对你而言,基督信仰的挑战不在遥远的战场上,而在你眼前——这个平凡无奇的小村庄,这群世代务农的家庭。这里的信仰挑战是什么?或许是遥远战场的冲突,但更可能是日复一日的单调及重复:气候更迭、农作物、婚礼、怀孕、生病、丧礼——将临节、圣诞节、大斋期、复活节。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洗涤、冲刷、再重来一遍。

如果我把同样的问题抛给我的朋友,或是我在美国大学的学生,我想我知道他们会怎么回答:在我们这个时代和环境中,使基督信仰变得困难的,是 “怀疑” 的存在。

怀疑上帝的存在,怀疑耶稣的复活,怀疑神迹,怀疑天使、恶魔及圣灵的恩赐;怀疑圣经文本和其背后的历史,或是将这些经文传递下来的教会⋯⋯或怀疑上述所有ㄧ切的可信度。而这一切怀疑,悬浮在一道巨大鸿沟上:一边是充满压迫、奴役和迷信的 “过去的时代”,另一边是强调自由、人权与科学的 “现代”。我们真的该毫无质疑地接受祖先的信仰吗?毕竟,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远胜过他们。

我所描述的,并不是无神论者、叛教者,或所谓的 “前福音派 (exvangelicals)” 的想法。这其实是许多普通基督徒的感受。或至少,这是他们所处的文化氛围,是他们脑海深处挥之不去的念头,是他们星期天清晨闹钟响起时,内心那股不愿起身的潜在动力。现代美国的基督徒不会面临罗马竞技场的迫害,但这种情感及理智上的压力却是极为真实的。而所有这些怀疑,最终累积成一座沉重的负担。

然而,视 “怀疑” 为一种时尚、再正常不过的事,并不能改变什么。 “质疑任何事” 的态度如今已被视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特质,而且不仅在更广泛的文化中如此。我已数不清多少次听到牧师或基督教教授告诉我,“怀疑” 是灵性成熟的标志。人们认为没有怀疑的信仰是表面的,只不过是蜜月期而已,“怀疑” 和 “信心”是 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某种程度上什至是忠诚的伙伴。人们认为怀疑的存在象征着有一颗健康的神学头脑,而一个缺乏怀疑的心智——我想你能自行填补任何评论。

“支持人们应该怀疑 (信仰)” 的人,确实紧握两种重要的观点。首先,他们希望能有空间提出诚实的问题。其次,他们希望消除对怀疑的污名化。

他们希望教会成为一个不视怀疑为病症的地方,一个不把怀疑的经历当作道德失败的地方,一个能够欢迎、陪伴并探讨因怀疑而产生的疑问,或因疑问而产生的怀疑的地方。这样的教会将以其在 “灵性上的慷慨欢迎文化” 为人所知。在这样的环境里,基督徒可以坦率地说出那些让他们夜不能寐的疑问,而不必因害怕被论断或排斥而保持沉默。

我们都应该渴望成为这样的教会。当教会犯错时,牧者应当能纠正方向。我们不希望孩子和年轻人认为提问是错的,更不希望他们以为跟随耶稣意味着在早餐前就要相信六件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

那么,“支持人们应该怀疑 (信仰)” 的人错在哪呢?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首先,支持怀疑的人将某种特定的经验普遍化/一概而论。没错,信仰上的怀疑并非仅凭一些 “属灵话术、正面思考” 就能轻易解决的假议题。但难道相信一位无形的上帝,或者相信耶稣由童贞女所生——对 “所有人” 来说都是基督信仰里最困难的部分?如果你读了很多为怀疑的心辩护的(西方)基督教文学,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但是,若我们回顾教会历史——如同我在前面所做的——就会发现,信仰的难处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接触来自不同世纪、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督徒生活及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自身所面临的挑战的全貌。这些挑战往往是个人的,而非普遍的经验;是地方性的,而非全球性的。它们并非不可避免,也并非无法改变。基督信仰的范围远远超越美国所谓的 “圣经地带” 或西方世俗文化。

其次,支持怀疑态度的人不仅视怀疑为普遍的挑战,甚至视怀疑为 “成熟的信仰” 的必要条件。这其中存在某种选择性偏见和阶级主义:持怀疑态度的人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拥有稳定的办公室工作。这并不是件坏事——毕竟,我自己也符合这个描述。

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如此。我们在信仰里的经历并非普遍适用。在质疑中挣扎并不是深刻地认识上帝的必要条件之ㄧ,也不是每ㄧ个认真跟随基督的人必经的关卡。认为 “成熟的信仰必定带有怀疑” 并不符合事实。难道摩西曾怀疑上帝是否存在吗?保罗曾对他见到的复活的基督产生过犹豫吗?那位真实存在的修女——诺里奇的朱利安 (Julian of Norwich) 呢?难道我们的属灵前辈们那种单纯而坚定的信仰——例如教会长椅上的敬虔祖母们——真的必须被 “问题化” 后,才值得我们尊敬吗?答案不言自明。

第三,“支持人们应该怀疑” 的群体走得太远了,以至于视怀疑为一种美德。怀疑本身并不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值得追求的。上帝或许会使用怀疑来成就善工,它可能是人类与基督同行旅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我们不需要将它美化或赞颂它。简而言之,怀疑既不值得谴责,也不值得歌颂。在多数情况下,它更像是 “肉体上的一根刺” (林后12:7)。

怀疑,充其量只是一架梯子。我们使用梯子是为了攀登,而梯子本身并非归宿。我们使用它是为了到达某个地方或完成某项工作。长期停留在不间断的怀疑中,就像选择在梯子上安家——理论上可行,但绝非理想。如果有人建议你用梯子来解决住房问题,你理应质疑他的判断力。

最后,拥护怀疑的人曲解了 “提问” 的本质。提出问题并不等同于怀疑。教父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提出了数千个问题。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光是提问就超过700个。而基督教传统上的教义问答 (catechism) 难道不正是一连串提问及回答吗?但关键就在这里:怀疑源自于 “信任” 或 “可信度” 的丧失,而提问则不然。我的孩子每天都会问我问题,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怀疑我,而是因为他们信任我。

正因如此,许多圣徒及灵修大师都喜爱提问,甚至热爱提出那些在今生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提问源自于我们对上帝的信靠,提问能帮助我们的信心成长。

将提问与怀疑区分开来,并不是为了赞扬提问并再次污名化怀疑,而是要向基督徒们澄清一个事实:虽然怀疑往往伴随着提问,但提问并不总是 (甚至通常不是) 源自于信仰上的怀疑。对我们之中那些因疑问而焦虑的人来说,这是个好消息。教会应当说:尽管发问吧!我们的主欢迎你提出任何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基督信仰变得困难?是否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事实上,我相信确实有。

基督信仰之所以难,是难在 “信心”,但并不是我们许多人以为的那种方式。对很多在教会长大的基督徒来说,信心意味着心智及情感上的确信,因此,基督徒的生命被定义为 “拼命努力去相信那些很难相信的事”。在这种模式下,一旦某个野性的问题探头闯进你的帐篷,你似乎只剩下两种选择:要嘛想办法 “更努力地相信”,把野兽赶出去;要嘛承认自己的信心是虚假的,然后放弃它。在这种理解下,信心变成了一场竭力维持内在确信的挣扎,一种强迫自己去相信那些 “现代人”、“科学时代的人” 认为荒谬的事。如果这是唯一的选择,那么难怪 “只是抱持怀疑的心态” 看起来这么有吸引力,好似处在一种妥协后的平安。

但信心并非绝望地维护内心的确定性。 “信心 (faith)” 这个词,同样可以 (甚至更精准地) 翻译为 “忠心/信实 (faithfulness)”。拥有信心就是持守信心,就是对上帝保持忠诚,信靠祂,并在此过程中成为值得信靠的人。真正让基督信仰如此困难的,不是我们是否能理解或接受某些艰深的教义,而是无论身处何种人生处境,都坚持着对主忠心。

无论一个人生活在逼迫之中,还是独居于修道院;身处分裂及战争的时代,还是怀疑及富足的世代;活在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巅峰,或今日伊朗的伊斯兰教统治之下——基督的呼召始终如一。在任何处境中,基督都邀请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祂走向各各他 (路9:23)。换句话说,祂呼召我们去 “死”。

有时候,这种 “死” 是字面上的意思;有时候,是宗教上的;有时候,则是社会、经济或家庭层面的;有时候,是以上皆是并且更多 (加2:20)。无论外表上看来多么不同,我们都背负着同样的轭。但基督应许我们,祂的轭是容易的,祂的担子是轻省的——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太11:30)。但这份呼召所要求的 “向自己死去”,却是每日的钉十字架,将我们从肉体的辖制中释放出来。

怀疑可能是这场挣扎中的 “一部分”。这个挣扎真实地存在,会持续一生,并且是所有基督徒共有的经历。然而,挣扎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想要走到哪里,以及我们跟随的是谁;重点是,十字架并非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死亡也不是终点 (林前15:26, 55-57)。我们并非注定要永远地挣扎、受苦、困惑。当我们走出坟墓时,这一切都将被抛诸脑后。就像墓穴里遗落的裹尸布一样,曾经纠缠我们的怀疑也将被丢弃。我们将脱去一切重担,走向真正的生命。

布拉德·伊斯特 (Brad East) 是亚比林基督教大学的神学副教授。他是四本书的作者,包括《教会:上帝子民的指南》和《致未来圣徒的信:灵性饥渴者的信仰基础》。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中国家庭教会充当红娘

Eva Chou

在父母的压力下,中国的女性基督徒为寻找对象苦恼。

Excerpt

如何诊断一颗病了的灵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于施以错误 “治疗” 的牧者,将导致属灵上的灾难。

牧师深知被背叛的感觉

Hannah King

这些痛苦的经验并不是事工失败的记号,而是我们在基督里 “与祂有分” 的一部分。

Review

基督更新我们的 “心”,而非我们的大脑

Sharon Dirckx

人类的 “灵魂” 及 “生理” 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我在30年服事历程中学到的30件事

“后来我学到,其实所有事工,都是某种程度的青少年事工⋯⋯”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Wes Faulk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Matt Reynolds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