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移民身上的上帝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罪,都应该被丢弃,但基督为我们而死。

Warning signs are displayed at the Paso del Norte international bridge linking Mexico with Texas.

在连接墨西哥与德州的北方通道国际大桥上,警示标志随处可见。

Christianity Today February 24, 2025
Herika Martinez / Getty

美国目前约有4千800万名移民,但那些支持美国应有更严格的移民政策的媒体,往往只报导移民里一小部分人的新闻。

以福斯新闻 (Fox News) 为例:这家有线电视频道几乎每天都在标题中突显特定类型的移民新闻,例如:

这些头条新闻的内容是否属实?大概是的。在一个拥有3.4亿人口的国家,要找到 “烂苹果” 并不难。但仅仅 “是事实” 并不意味着它们是 “全部的事实”。

由于美国49个州的犯罪数据报告不完整,很难准确衡量全国范围内的移民犯罪率。然而,德州的谋杀案定罪记录 (2013-2022年) 显示:“非法移民被判谋杀罪的可能性,比美国本土出生公民低26.2%。”

美国司法部在川普政府第一任期内的一项联邦研究同样发现,德州的无证移民 “在一系列重罪犯罪中,犯罪率远低于美国出生的公民及合法移民”。数据显示,美国出生的公民因暴力或毒品犯罪被捕的可能性是无证移民的两倍多,因财产犯罪被捕的可能性是无证移民的四倍多。

然而,我关心的不仅仅是这些数据。我更在乎的是记者及基督徒的责任。

新闻报导并非一门中立的艺术。记者受训时会学习如何挑选具有人情关怀的故事,但他们的报导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选择关注哪些人、认为哪些事件最引人注目。移民犯罪新闻往往会比 “移民开始去教会” 的故事获得更多点击率,然而,这些默默无闻的故事,总量其实远多于移民犯下的案件量。同样的,打在犯罪者身上的聚光灯,往往比那些努力工作、养家糊口的移民身上的更多——即使后者的人数远超过前者。

像这类选择性的新闻报导,不仅对那些支持严格移民政策的记者来说是种风险,对其他 “希望欢迎移民来到美国” 的人而言也有类似的诱惑:只报导关于 “模范移民们” 如何被腐败或冷酷无情的官员压迫的故事,却忽视大规模的移民可能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例如拥挤的学校和医院、因地方需求增加而上升的房租,或地方教会内的文化冲突——这些同样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故事,也值得被讲述。

有时,比反移民的新闻报导更令人担忧的,是其背后的神学及对人性价值的观点。《希伯来书》13:2清楚指出:“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这节经文指向《创世记》18章,亚伯拉罕热情接待三位陌生人后,才意识到他们是天使。这与圣经中许多关于款待/接待他人的教导相呼应。

有些人不喜欢 “客旅” 这个词,认为我们只需爱住在我们附近的 “邻舍”,而非所有人。但耶稣在《马太福音》第5章的教导十分清楚: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马太福音5:46-47)

虽然没有具体的经文指导我们应如何在世俗国家的层面应用这些原则,但整体方向是明确的:你们要努力这样做!

无论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里落实这些原则,基督徒的标准都应该要比媒体 (甚至是部分基督教媒体) 所传播的那些激烈且误导人的反移民信息——还要高得多。如果我们将《希伯来书》13:2的教导颠倒过来,就会得到福斯新闻所暗示的讯息:不可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魔鬼。这类新闻标题不仅扭曲解释大局面上的事实,也扭曲了圣经真理。

若不加以遏制,这种倒退的观点甚至会让基督徒在言论上将移民去人性化(dehumanize)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移民政策,将承载着上帝形象的人去人性化都是错的。例如,在《American Reformer》12月号中,希尔斯代尔学院 (Hillsdale College) 博士候选人Ben Crenshaw批评某些基督徒,认为他们 “声称人类承载着上帝的形象,因此人类尊严要求我们以怜悯及接纳的政策对待移民和其他有需要的人。” 他进一步指出:“那些接受了这种教导的美国福音派及保守基督徒,认为 ‘基督徒的爱心’ 及 ‘基督的样式’ 要求我们欢迎所有移民,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这种信念是有效率的移民政策的主要障碍”。

为了纠正这种想法,Crenshaw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写道,上帝的形象 (imago Dei) 并不意味着人类 “拥有一种纯粹的、与生俱来的尊严,使他们的 ‘所做’ 或 ‘所成为的一切’ 都有价值,以进而要求个人或政府以有尊严的方式对待他们。” 相反的,他认为,“多数情况下,人会堕落、降级,选择变得像禽兽或植物。对于这种人,应该以他们的状态来对待他们。”

这种说法为 “我们是义人,而他们是次等的人类” 的观念敞开方便的大门,也为在 “多数情况下” 能 “次等地对待他们” 提供正当性。Crenshaw在最后一段急忙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非法移民都是野兽或植物,可以毫不犹豫地丢弃。”

好的,既然不是 “所有人”,那是多少 “人” 呢? 75%? 50%? 25%? 10%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罪,都应该被丢弃,但基督为我们而死。我们本能地倾向排斥不属于自己群体的人,但基督呼召我们重新思考这一点,并以好客之情和爱心对待其他人。

Marvin Olasky为本刊新闻与全球事务执行编辑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身处 “脑腐时代” 的教会

我们可以透过自身的行动来见证:即使在这个数位网络时代,活出一种 “与世界截然不同的基督徒共识”,是可能的。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