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嫒:全球圣公会第一位女牧师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4, 2024
Illustration by Elizabeth Kaye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在中国教会历史上,涌现出很多为主尽忠的女宣教士和“圣经女教师”。但对于按立女牧师,很多中国教会和海外华人教会仍持反对或保留的意见。而在全球圣公会历史上第一位被按立的女牧师,竟然是一位中国人——她就是李添嫒(Florence Li Tim-Oi ,1907-1992)。

1907年5月,李添嫒出生于香港石排湾。那是一个社会动荡且普遍重男轻女的时代。李添嫒有5个兄弟,她的父亲在英文官立小学担任校长30多年,曾被孙中山先生邀请加入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李父的信仰,受到孙中山的影响,重视社会改良。李父一直希望5个儿子中,至少有一位可以成为牧师,但他们对此并无兴趣。而李添嫒则因家中常有的宗教生活和查经聚会,自小就渴慕基督信仰,有志于传扬福音。

李添嫒的母亲曾于天主教修女创办的女子学校就读。或许是因着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李添嫒从小培养出独立的品性。

1931年,李添嫒进入庇理罗士(Belilios )女子中学读书。在一次中华圣公会港澳区按立仪式中,会吏长在证道中说:“今天有一位姐妹愿意委身为中国教会服事,在座是否还有其他姐妹愿意跟随委身,一同服事中国教会?”李添嫒当即回应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可是我符合你的要求吗?”

1934年1月,李添嫒高中毕业,应聘到香港仔鸭脷洲李升小学担任主任之职,该校是李添嫒父亲为提供贫穷渔民子弟受教育机会所设。同年,李添嫒访问广州协和神学院时,院长龚约翰博士(John Steward Kunkle)鼓励她接受神学装备。后来经过与圣保罗堂主任牧师曹思晃沟通后,李添嫒决定辞去教育工作,来到广州接受神学教育。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广州沦陷。这一年李添嫒神学毕业,随即到香港九龙诸圣堂实习,做助理传道两年。

1940年,李天嫒被调至澳门圣公会马礼逊教堂服事,负责救济因抗日战争涌入澳门的难民事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 更多难民逃至澳门。当时澳门的社会风气极差,赌博、酗酒、色情和吸毒场所随处可见,而澳门圣公会并没有牧师常驻。

1941年5月22日,李添嫒接受港澳教区主教何明华(Ronald Owen Hall)的按立成为“会吏”;1942年复活节,她在澳门开始主持圣餐圣礼,更在饥寒交迫的民众中广传福音。

抗战期间,许多男性从军,外国传教士被抓进集中营。中华圣公会为了事奉不间断,决定破例按立一位女性牧师。1944年1月25日,何明华主教在广东省肇庆圣公会按立李添嫒为牧师,她于是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被按立的基督教圣公会女性牧师。而何明华后来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如周恩来)关系亲密,并且赞扬共产主义,被称为“粉红色主教”。

1946年,英国圣公会大主教对何明华主教破例按立李添嫒为牧师一事提出反对,并提出两个选项:1,何主教辞去主教圣职;2,李添嫒辞去牧师职份。在这种处境下,李添嫒在神面前安静寻求,最终甘心放弃牧师的头衔,唯愿神的旨意得成就。她在《生命的雨点:李添嫒牧师回忆录》一书描述了当时的心境:

“接触这难题之初,深感不安,思想斗争十分激烈,严肃考虑去留职位的问题……我愿意不保留牧师名衔,然而我亦深知按立圣职是应终身遵守的;故我愿意顺服不计较,不反悔,只知尽一己的微力事奉教会,与世无争,这就是我人生的哲学。”

1947年,李添嫒至合浦中华圣公会圣巴拿巴堂担任主任之职;1948年,她被派往美国考察及进修。1949年回国后,在合浦建立留产所、幼稚园和小学。

1951年,李添嫒进入燕京大学神学系深造。1953至1954年,慕容贤主教任命李添嫒至广州协和神学院任教,并兼任女生宿舍舍监;同时协助广州市救主堂圣工。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李添嫒带领神学生,随同教牧人员至江高镇半山区,从事开垦、畜牧、种植、挖鱼塘养鱼、养兔和养鸡等工作。

1961年,李添嫒在三元里社会主义学院,同宗教界人士和民主人士一起,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改造。或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使李添嫒后半生的思想和生命光谱中,存有一些“红色”痕迹。

Wikimedia Commons

1964年8月,李添媛给“组织上”写了一封信,揭发何明华主教的“帝国主义狰狞面目”,批判何主教是“一手接近共产党,一手勾结国民党”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帮凶”,而在她列举的何主教的多项罪行中,竟然包括“破例封立(李添媛为)女牧师”。李在信的结尾声称是“作为反帝爱国的教牧人员,为了大力贯彻三自爱国精神,加强自我改造”而写此信,想必是在那个年代出于自我保护和软弱的违心表现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广州基督教“三自会”办起了“前进化工厂”,李添嫒被调至该化工厂工作,负责包装药物喷射筒、纸箱过胶过光等。三个多月后,又被分配从事糖纸过蜡工作。1966年8月25日,红卫兵闯入李添嫒家中,不仅打伤她,更抄走家中一切有价值的物品,此后又数次被抄家。

1974年7月,李添嫒从前进化工厂退休后,罹患严重眼疾。逆境中,她坚持锻炼身体,经历了神的医治与同在。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高等院校重新开设英语教育课程,李添嫒应邀投入到英语教学之中,同时也重新进入教会的服事。

1982年11月,李添嫒迁居加拿大多伦多(Toronto),在冯家亮牧师牧养的多伦多诸圣堂服事。

1987年对李添嫒来说,有两件非常值得纪念的事情:一为5月9日谢博文法政牧师带领圣马太圣约翰堂全体教友,为李添嫒庆祝80岁生日的感恩聚会,同时以李添嫒的名字建立副堂。另一件为美国纽约圣公会总神学院颁赠李添嫒荣誉神学博士学位,李添嫒由妹妹李季琼陪同至纽约受此殊荣。

1988年,李添嫒以首位女牧师的身份,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十年一次在英国举行的普世圣公宗兰柏主教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的女牧师身份才完全被承认。

1992年2月26日,李添嫒在多伦多家中安息主怀,享年85岁。

李添嫒牧师在西方圣公会群体中备受重视,部分地区为她设立纪念日,举行特别的聚会来纪念她。1994年成立的李添嫒基金会(The Li Tim-oi Foundation),目的是帮助第三世界的女性基督徒委身于传道牧养的工作。

2022年,“红色文化”、“中国革命史”作家李彦于出版“纪实文学”著作《兰台遗卷》,以一封指控李添嫒的匿名信开篇,叙述了一段作者声称在此前是不为人知的历史,尤其把何明华描述成政治倾向“比很多共产党员更像共产党”并且与中国共产党高层有亲密关系的基督徒,不知是否掺杂作者的虚拟和杜撰。那封指控李添媛的匿名信具体指控她什么,李彦似乎也没有披露。宗教与政治纠缠的历史,似乎还有一些幽暗不明之处。

荒原人,福音媒体编辑,现居中国陕西。

本文是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女性基督徒系列文章之一。

Also in this series

Our Latest

那间改变我生命的 “和平教会”

重洗派已有五百年历史。他们在圣经、群体等方面展现的独特见证,是值得守护的珍宝。

News

哈玛斯攻击两年后,基督徒在苦难中看见果实

基督徒领袖盼望穆斯林和犹太人归主,使上帝的和平临到这地。

安静的见证,反而更响亮

如但以理示范的那样,“立志做安静人” 反而能开启那允许我们 “大声传讲福音” 的门。

基督徒,别被恐惧扭曲了

恐惧会扭曲我们的感知、缩窄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转离对上帝与邻舍的爱。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