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伟大的医生一同走在以马忤斯的路上

神所赐的希望似乎被神所命定的环境打破了。这种困惑是许多基督徒的现实。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16, 2021
Ivan 96 / Getty / Edits by Rick Szuecs

周五下午,他们把他从十字架上取下来。他已经彻底死了。 星期天下午,他和他的两个门徒一起,走了从耶路撒冷到以马忤斯、二十五里路程中的大部分。 那时他已经冲破了死亡的屏障,在地球上又一次活了过来。 在回到他现在居住和掌权的荣耀之所之前的40天里,他向他曾经的追随者和朋友们显现。 这是为了什么? 因为他爱他们,希望他们因看见他活着而喜悦;因为他必须向他们解释他的救赎所成就的,以及他们要作他的见证人;最后但也同样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处在情感和精神的痛苦之中,他们需要唯独他能给予的医治。 这一切都反映在了这个去以马忤斯的路上所发生的事(路24:13-35)。

这位大能的大夫在那里照料的病人是谁? 一个是革流巴(Cleopas,18节)。 另一个,尽管路加没有点名,但因其与革流巴同住,让人很自然地猜测(虽然无法证明)正是“革罗罢”(Clopas)的妻子(约19:25)、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可15:40)。耶稣死的时候,她就站在十字架旁。 (这样说来,革流巴也就是亚勒腓(Alphaeus),即雅各的父亲了。)我姑且认为,那天一起蹒跚回家的就是这对夫妻。 他们走得很慢;大多数人在长途跋涉时都是这样。他们在分享对耶稣之死的困惑和痛苦。 他们的情绪非常低落。 他们以为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夫子;他们觉得生活坠入了谷底。 他们正处于丧失至亲的创伤中,伤得很重。

现在设想一下这个场景。 从他们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步履很快,赶上了他们。 他们自然不再讨论自己的苦恼,取而代之以沉默。 当知道自己满面愁容时,我们会避开不看别人,因为不希望被别人看见。我想象这对夫妇也把头一偏,完全没有面对这位旅伴。 诚然,“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16节),所以若有人问他们:“耶稣与你们同在吗?”他们的回答会是: “别傻了,他已经死了,我们已经失去他了。我们曾希望他是以色列的拯救者,但显然他并不是。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着! 快来看! 快来听! 这恰是一种属灵困惑的最佳示例,(并且我敢肯定)每一个神的儿女迟早都会经历这种困惑。 请注意:它可以让人极度痛苦,而且如果你准备不足,它会让你心烦意乱,情绪受创,并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你——不妨说,这正是撒但每一次的目标 。 结果是你会觉得上帝在和你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祂给了你希望,将你高举,随后祂叫希望破灭,把你摔下去。 祂将祂给予你的倚靠之物突然撤去,你就顷刻倒下。 你觉得祂在和你玩游戏:毕竟、祂一定是个没心没肺、恶毒的食人魔。 所以你觉得自己支离破碎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一位基督徒工作者,也许是平信徒,也许是牧师,接受了一项任务(无论是牧养一个教会,带领一个班级,开始一项新工作,或是其他什么),他确信这是神的呼召,于是期待着祝福和果效。 但随之而来的只有失望和沮丧。 一切都糟透了,人们的行为反常,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自己被同事辜负,事工领域一片狼藉。 抑或是一对夫妻,他们在主内结合,为要一同事奉祂。他们献上家庭、金钱,甚至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孩子也一并献给神。然而他们收获的只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健康问题、经济问题、家人之间的问题,或许还有(也是最痛苦的)自己孩子的问题。 有什么比看到自己努力为神养育的孩子对基督教说“不”更让基督徒父母伤心的呢? 别说这些事从没有在真正虔诚的基督徒身上发生过。你很清楚它们会发生的。 当它们实在发生时,痛苦会因为是觉得神正与你作对、不依不挠地摧毁祂自己曾给你的希望而不断加增。

大约30年前,一个牧师的女儿被一个年轻人吸引。 她是基督徒,而他不是。 她做了基督徒少女在此时应做的事:忍耐祷告。 他信了主,随后他们结婚了。 不久,这个颇为富足的农民小伙感到了神的呼召,变卖家产,接受了牧师的培训。 然而,他的事工还没开始,他就因癌症痛苦地死去,留给寡妇的是一个小儿子,却未留分文。 时至今日,她有一份为个体信徒服务的牧养事工。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她永远不会有这份事奉;然而,她不得不一再地和这样一种感受对抗:“上帝和我玩了个游戏;祂给了我希望,又让希望破灭;祂残酷,卑鄙”。 我想她会一直面对这种挣扎直到死亡。 这样的事确实会发生,并使人痛苦。

来看《圣经》中的例子。少年约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从梦中得到启示,将来要成为族长。 愤怒的兄长们将他变卖为奴,以确保这样的事永不发生。 约瑟在埃及成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军人政治家的得力助手,诸事顺利。 家里的女主人也许觉得被丈夫忽视,就像许多士兵和政治家的妻子会感到的那样,于是想要与约瑟同寝。 约瑟说不。就这样被区区一个奴隶拒绝让这个妇人的欲望变成了仇恨(这样的转变从来都不难)。于是她撒了谎,一瞬间他被下在监里,苟延残喘,名誉扫地,被人遗忘。 他在那里呆了几年,我们被告知他是一个模范囚徒,但没有前途和指望,除了上帝曾给他的伟大梦想。 “耶和华的话试炼他,直等到他所说的应验了”(诗105:19)。 “试炼他”——是啊,然而这是何等的试炼! 我们能怀疑约瑟在狱中曾不断地与这种感觉斗争吗?赐给他希望的神是否现在正努力地摧毁这希望? 我们能想当然地以为他觉得信靠上帝、保持平静安稳是很容易的事吗?

从表面上看,神所赐的希望被神所命定的环境打破了。这种令人心碎的困惑是今天许多基督徒的现实,也将是明天更多基督徒的经历——正如约瑟和在以马忤斯路上的门徒所经历的一样。 现在,回到他们的故事,来看这位伟大的医生如何医治他们。

优秀的医生首先通过诊断技巧来体现他们的水平。 不仅要缓解症状,更要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耶稣认为这对夫妇苦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他与他们的交流可以看出他的诊断结论是他们的 不信。这有两个原因。

先,他们 太沮丧了——太沮丧以至于失去了理性。 此时他们已无法进行任何推断。 他们从失望到哀伤,从哀伤到绝望,从绝望到我们所说的抑郁——这种二十世纪最常见的疾病,北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必须为其接受药物治疗。 如果你曾得过抑郁症或试图帮助过它的受害者,你就会知道抑郁症患者是有多随机应变,总能随时找到不从你对他们说的任何话中获得任何安慰、鼓励或希望的理由。 他们知道你是好意,但他们却不顾你的努力;他们把一切都扭曲成了他们应该黯然神伤、无可奈何的进一步理由(“对你来说都是对的,对我来说却不一样”,等等)。 他们决心把一切都当作坏消息来听。 这正是我们在革流巴关于空坟墓的叙述中看到的。 (此时说话的肯定是革流巴;马利亚不会和一个陌生男人说话,而且这个故事是以一种男性化的方式讲述的)。

“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革流巴说。 “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 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 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奇哉!妙哉!]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路24:22–24)。 (言下之意:这狂言中没有他活着的可能;一定是有人亵渎了坟墓,偷走了尸体,为的是不让他体面地安葬。)因此,革流巴宣布空坟墓只带来了更多坏消息。

然而,在受难之前,耶稣不仅预言了他的死,也预言了第三天的复活(路9:22,18:33,太16:21,17:23,20:19)。 若能在这些预言的光照中思想这空坟墓,必能叫他们“惊讶立时乐欢呼”。 “他说过会死而复生的;现在坟墓已空;他复活了,他复活了,他复活了!”但他们俩如此沮丧,根本想不明白。

究其原因,即他们不信的根源,是他们 太无知了——对圣经的太过无知,耶稣也诊断出了这一点。 “无知的人哪”——耶稣的语气是同情的,并非轻蔑:“噢,你们这些亲爱的愚昧灵魂啊”,这样表达会显出细微的差别——“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24:25-26)。 耶稣可能花了两个小时,从(熟记于心的)经文向他们显明这确实是应当的。 这显示出他看何为门徒们最根本的需要。

正如对《圣经》的无知是以马忤斯路上门徒们的主要困扰,我们也常常如此。 不明白圣经的基督徒们也常因无法从圣经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经历而陷入无谓的困惑和伤害中。 这两个门徒无法理解耶稣的十字架。 许多人因着对圣经认识的缺欠无法理解自己的十字架。 其结果是或多或少的困惑和随之而来的苦恼。而这本是可以避免的。

对这样的诊断结果,耶稣做了三件事来医治这对夫妇的灵魂。 第一步,他做了所有咨询师都必须做的事:他 提出问题,让他们说话,建立关系,从而使他们接受他所要说的话。 他的开场白(17节,“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得到的只是革流巴无礼的回答(18节,“你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感到伤害的人往往如此,藉着对旁人莫名地发怒来外化自己的痛苦。 但耶稣却不慌不忙;他知道革流巴心里的感受,所以坚持发问(“我知道吗? 反正你告诉我吧,让我听你亲口说说”)。 如果他们当时拒绝说出愁苦,耶稣就不可能帮助他们了。 但当他们向他倾吐心声时,医治就开始了。

后,第二步,耶稣 解释经文——用他们的话说是“打开经文”(32节,和合本译作“讲解经文”——译者注)——因为经文与他们的困惑和痛苦息息相关。 他显明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困惑,即他们认为那个会终结罗马统治的救赎者的死,其实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被预言过,正是神终结罪的负担和捆绑的救赎方式。 他一定复述了《以赛亚书》53章,其中1-9节中为罪而死的仆人在10-12节中复活、得胜和掌权;他援引了许多经文,描绘了上帝的弥赛亚通过十字架得到荣耀冠冕;他使他们处于一种恍然大悟和愈加欣喜的状态(他们的心“火热”起来,32节),直到他们到家。 治疗就这样继续着。

这里的原则是,对一个受困的灵魂来说,世界上最有疗效的事就是发现那使人无望、并对一切嬉笑心生恨意的心碎,居然在《圣经》中都被对付了。而且若从爱和神圣的目的来看,这些心碎竟都是有意义的。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圣经》,即上帝给予我们的生活手册,对我们将要遇到的每一个涉及上帝之道的生活问题都有所指导。 所以,如果你自感因神对你所做的而受到伤害,却又找不到针对当下处境的经文,那并不代表《圣经》此时辜负了你。你只是和这些门徒一样,对圣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请那些更有智慧的基督徒就你的痛苦为你打开《圣经》。我保证你会发现确实如此。 (借用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的话说——挑战读者!)(译者注:埃勒里·奎因是美国推理小说家曼弗雷德·班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1905—1971年)和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年)表兄弟二人使用的笔名,他们开创了合著推理小说的先例。埃勒里·奎因同时也是二人小说中虚构主人公的名字,该人物也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侦探。)

后,耶稣 显明了他的同在。“请你同我们住下吧!”,门徒在抵达以马忤斯时曾对他说。 (他们的好客之心,是何等的恩赐! 若非如此,他们会错过什么呢!)在餐桌上,他们请他祝谢。正当他祝谢了将饼递给他们时,“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31节)。 他们究竟是因他手上的钉痕认出他,还是因那喂饱五千人和喂饱四千人时完全一样的声音和动作想起了他。和其他不明就里的人一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但这也并不重要。 现在,也和当时一样。 耶稣使人知晓他存在的方式是通过神圣启示的奥秘。关于这些奥秘,人所能说的,不过像是对所有那些说过、见过、读过、记住了的事一样——只能说它发生过。 就在这里,就这样,医治完成了。

只有当我们放下不祷告而带来的怨恨和自怜,向他敞开心扉,我们才会知晓他的帮助。

可以肯定,在他们认出他的那一刻,他就不见了。 但他们却已然明白,他依然与他们同在。 否则,他们会在疲惫中从桌边起身、连夜赶回耶路撒冷去分享他们的消息吗? 明智的巴勒斯坦人因害怕暴徒和劫匪,不会孤身夜行乡间小路(这也是革流巴和马利亚一开始敦促那陌生人与他们同住的原因)。 但显然,当他们进而为主做工时,是倚赖着他们的主随时保守的同在。 “同我们住下吧!”他们曾说过。现在他们心里知道他确是如此。 所以他们受伤的心得到了修复;他们的忧愁被喜乐替代。

耶稣基督,我们复活的主,昨日、今日,都是一样的。把以马忤斯路上的医治带到我们自己的伤痛处,这才是属于复活节的真正信仰。 要怎样做到呢? 首先,将我们的困扰告诉耶稣,就像祂每天邀请我们做的那样。 祂始终是一个好听众,就像赞美诗中所唱的,“祂同感我们的痛苦”("a fellow-feeling for our pains");只有当我们放下不祷告而带来的怨恨和自怜,向他敞开心扉,我们才会知晓他的帮助。 第二,让祂从圣经中教导我们,使我们将痛苦的来源与神救赎之爱的目的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定期寻求教会中的牧养以及进行私人圣经学习。 第三,请祂向我们保证,当我们行经水与火一般的经历时,他会与我们同行,并一直与我们同在,直到终点。 这样的祷告他总会答应。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做随时的帮助。” (来4:15-16)。 很久以前,使徒这样写给那些被虐待、受困扰、被压迫的信徒们。 以马忤斯路上的故事敦促我们要按他说的去做——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英国神学家、作家 J. I. 巴刻(J. I. Packer)曾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维真神学院(Regent College)系统和历史神学教授。

翻译:许珏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请通过电子邮件FacebookTwitterTelegram关注我们。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