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Life

中国家庭教会充当红娘

在父母的压力下,中国的女性基督徒为寻找对象苦恼。

A Chinese couple holding hands.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14, 2025
simonlong / Getty

除王晓菲外,因家庭教会成员面临中国政府的迫害,本文所有姓名皆为化名。

今年五月,罗仪曼正在上海家中床上休养。因车祸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她连翻身都不容易。就在这时,母亲又提起了结婚的事。

“村里年纪到了的女孩今年都结婚了,就剩妳们两个,” 她说,指的是罗仪曼和她的妹妹。“妳真的需要有人在身边陪妳。”

罗仪曼的母亲和其他长辈都认为,34岁还单身已经太老了。然而罗仪曼指出,自大学毕业以来,她一直忙于工作,先是在大连当顾问,后来又到上海担任专案经理,长时间加班,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

2020年,一位朋友邀请罗仪曼参加当地的家庭教会,一年后,她成为了基督徒。教会的生活让她找到了群体与支持——车祸后住院期间,许多教会弟兄姊妹为她送餐、探望并陪伴她。然而,要找到丈夫却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中国单身的男性基督徒比例极低。

罗仪曼所属的教会有一百多人,其中有二十位单身女性,但只有五位单身男性,且多数年龄在二十初头。像这样性别失衡的情况在中国城市的家庭教会中十分普遍,许多单身女性基督徒在寻找伴侣时倍感困难。

在中国社会,许多年轻人因追求事业、害怕婚姻及育儿的责任,或更重视个人需求而延后结婚。根据本文访问的 “单身者事工” 领袖指出,这样的心态也逐渐进到教会。而尚未成为基督徒的父母们,也难以理解孩子坚持只与同为基督徒的人约会、结婚的理由。

为了帮助单身基督徒彼此认识,一些家庭教会开始联合举办交友活动,牧师们也扮演起媒人的角色。同时,ㄧ些单身基督徒开始学习信靠上帝,即使被呼召过单身的生活,也感到知足与平安。

“婚姻是上帝的礼物,” 罗仪曼三月时在部落格中写道,“然而,如果上帝为你预备的不是婚姻,那同样是个祝福。全心全意地接纳它吧,因为任何事——包括婚姻——都不该阻碍你与上帝的关系。”

虽然教会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但在整体中国社会中,独生子女政策与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全国男女比例为每100名女性对105.7名男性。不同地区的单身男女分布也不同:在农村地区,教育程度较低的单身男性常难以找到妻子;而在城市,婚介机构则普遍接到更多女性客户的咨询。

罗仪曼渴望能找到一位能在心灵层面深入交流的伴侣。 2017年搬到上海后,由于工作繁忙、社交机会少,她下载了热门交友App “Soul”。但她很快便感到失望:有已婚男性主动搭讪,也有人只是想找一夜情;她无法辨别配对到的人是否用假照片或假身份欺骗她。

对网路交友感到挫折的罗仪曼删除了App,但在孤单的循环中,她一次又一次重新载回app。

直到2021年信主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家庭教会里,她找到了一位属灵导师、一位羽球伙伴,以及会在她软弱或沮丧时鼓励她的朋友们。她发现自己对妹妹与父母变得更有耐心及宽容。

“拥有令人满足的教会生活,以及与家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已经满足了我的情感需求,” 罗仪曼说。她仍然渴望拥有一位丈夫,尽管她觉得机会可能不大。“我也期待能有更亲密的关系,或体验不同形式的连结。”

由于家庭教会的聚会人数必须控制在约50人以下,以避免政府的关注与查缉,单一教会通常没有足够的人数来开展单身者事工。为了帮助基督徒彼此认识,一些教会会联合举办单身交友活动。位于上海的 “Vis-à-vis” 团体便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周末举办下午茶、英语课程、二手市集等活动,让单身基督徒能互动、交流。透过这些轻松的聚会,领袖们也借机教导并示范圣经中的婚姻观。一些基督徒线上交友平台也应运而生,例如名为 “蒙爱” 的App,让基督徒建立个人档案,再由平台方安排潜在对象的线下会面。

上海一个历史悠久,名为 “校友营” 的单身者事工,由多间家庭教会的领袖在20年前共同创立。校友营每两年举办一次,组成一届为期六个月的基督徒单身小组,每周日下午聚会。报名者需填写关于信仰的问卷,例如:“你读圣经是出于责任感还是真心渴慕?”

牧师与圣经教师会在校友营讲解圣经中的婚姻观,参与者也需阅读相关书籍。多数人享受规划好的团契活动,例如组队漫步上海市中心、共进餐食等。在课程期间,学员有两次机会提交最多三名自己有兴趣交往的对象名单;若双方名单互相吻合,校友营便会提供彼此的联络方式。

尽管校友营提供属灵辅导与成长机会,其配对成功率并不高。该事工导师谢怡解释,校友营有更深刻的核心目的。

“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校友营离开的那一天起,能带着全新的择偶观,明白自己为何想要结婚。” 谢怡说。

在十年的服事经验中,谢怡发现单身基督徒难以找到伴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不愿放下个人偏好。“特别是女性,她们往往有许多期待,例如男性的身高、收入等——当对方无法达到时,便感到失望。若能在非关键的条件上学会妥协,往往能带来祝福,” 她说。

另一项基督徒单身者面临的挑战,是父母干预他们的感情生活。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9年的一项调查,近半数未婚年轻人 “担心父母在相亲前对潜在对象担任把关角色时,他们的建议与关心可能会让自己不得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上海一位家庭教会牧师陈烨指出,许多基督徒情侣分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 “过于依附原生家庭”。

包括基督徒在内的许多父母,仍以世俗标准衡量子女的潜在配偶,注重学历、家庭背景、外貌,甚至政治观点。陈烨表示,这使得年轻基督徒常陷入 “在父母与伴侣之间做选择” 的两难。

黄心苔就曾亲身体会这样的挣扎。身为独生女的她,一直渴望结婚并找到一生的伴侣。2017年,29岁的她在校友营认识了男朋友。然而,当她把男友介绍给父母时,他们勃然大怒。在他们眼中,这位年轻的基督徒男子在各个方面都配不上他们的女儿:她毕业于名校、拥有高薪工作,又外貌出众。她的父母甚至威胁说,如果她不和对方分手,就要与她断绝关系。

在校友营的导师鼓励黄心苔要坚定立场,继续这段关系。但她仍不堪重负。她不想让刚接受重大手术的父母失望,也不愿辜负导师的期望。在这样的拉扯下,男友最终选择与她分手。

更令她心碎的是,导师责备她太受父母影响,还说她错失了一位好男人。这番话让黄心苔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

“我那时非常痛苦,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是ㄧ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 她说。

三年后,新冠疫情爆发,黄心苔无法再参与许多原本喜爱的活动,例如合唱团。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开始投入更多教会事工,帮忙照顾孩童、翻译基督教文章,并帮助连结教会中的单身会友与有家庭的会友建立情谊。

透过这些服事,她认识了教会中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们。当她分享自己渴望婚姻的心愿时,大家为她祷告。2021年底,一位教会姐妹在群组里标注她,说:“我们健身房有个单身的基督徒男生在这里兼职,要不要认识看看?”

黄心苔答应了。“我一开始担心自己的短视会让我再次只看到世俗的条件,但教会的弟兄姊妹一直支持我,帮助我以圣经的眼光看待他,” 她回忆说。她发现自己渐渐被这位名叫张三的年轻男子吸引,欣赏他积极而谦逊的性格。交往一年后,他们结婚了。

在认识黄心苔前,张三也经历过自己的挣扎。教会朋友曾介绍许多单身基督徒姊妹给他,但他个性被动,对理想伴侣没有明确想法。他回想起过去的约会经历中,因为自己从未主动出击,对方最终失去兴趣。然而,随着他在信仰上成长,学习上帝的品格,他变得更愿意承担在关系中带领的责任。

厦门一位家庭教会牧师的妻子王晓菲指出,教会里的单身基督徒往往是最常探望病患、关怀有需要的会友、到当地孤儿院做义工、教导儿童主日学,或参与教会学校事工的一群人。

“单身基督徒常是教会与基督教学校中最投入、最忠心的成员,” 她说。多年来服事单身群体的经验,使她学会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是匆忙安排相亲。

“每个人对婚姻都有自己的看法,” 她指出。“在他们还没有跨越那道门槛前,他们需要的是被理解与接纳。”

如今,黄心苔和张三育有一名两岁的儿子。他们常与教会年轻成员分享上帝如何带领他们走到一起。

对于身边仍单身的基督徒,黄心苔说:“我们应该⋯⋯经常在聚会中为他们公开祷告,让他们感到在这段等候的旅程中,自己并不孤单;有一群人与他们同行,就像使徒在五旬节等待圣灵那样,信靠上帝的应许。”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中国家庭教会充当红娘

Eva Chou

在父母的压力下,中国的女性基督徒为寻找对象苦恼。

Excerpt

如何诊断一颗病了的灵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于施以错误 “治疗” 的牧者,将导致属灵上的灾难。

牧师深知被背叛的感觉

Hannah King

这些痛苦的经验并不是事工失败的记号,而是我们在基督里 “与祂有分” 的一部分。

Review

基督更新我们的 “心”,而非我们的大脑

Sharon Dirckx

人类的 “灵魂” 及 “生理” 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我在30年服事历程中学到的30件事

“后来我学到,其实所有事工,都是某种程度的青少年事工⋯⋯”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Wes Faulk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Matt Reynolds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