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24年秋季学期,我好不容易在泰勒大学人潮拥挤的学生中心抢到一张桌子坐下来读书时,一个女孩滑到我对面的位置,问能不能坐在一起。我们住在同一栋宿舍,但彼此其实不太熟。我还是点头答应了。她注意到我笔电背后的贴纸,上面写着:“(支持) 圣经里的女性特质,而非女权主义。”
“你怎么定义女权主义?” 她开口问,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圣经对性别的教导、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以及不同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影响。
这场临时的对话,并不是我第一次和同侪讨论争议性话题。我们曾聊过堕胎、移民、婚姻、种族主义、环保等等。我什至在六旗游乐园 (Six Flags) 排游乐设施的队伍时,和朋友讨论过末世论。
Z世代重视透明的真诚,我们渴望稳定,我们在寻找有归属感的群体,而为了找到这一切,我们愿意投身思考艰难的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一个整全地阐述一切的真理。Z世代并不需要一个 “柔化的福音”。
出生于1997至2012年间的 “Z世代” 比网路还年轻。我们之中最年长的一群几乎不记得智慧型手机出现前的生活,而最年轻的一群则从未经历过 “没有社群媒体的世界”。
我们是一个在不稳定的世界中长大的世代。我们的 “公共论坛” 在网路上,而不是报纸或公园;我们习惯接收经过筛选、剪辑、片面化的资讯;我们依赖社群媒体,尤其是TikTok,来追踪新闻;我们倾向不信任既有的体制。政治新闻中的误导性报导,加上社群媒体放大各种另类观点与假讯息,使Z世代变得怀疑一切。一切看起来都很虚假,而Z世代不喜欢这样。
Z世代在一个充满分裂、似乎随时可能走向暴力崩解的政治环境中长大。我们亲眼见到西方文化抛弃了关于性别与婚姻的传统理解与自然界限,并把任何反对声音贴上偏执/歧视的标签。我们这一代许多人仍被新冠疫情时的封城带来的创伤影响,无论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惧,还是对政府应对方式的焦虑。而当我们望向未来,许多Z世代担心自己无法负担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问题。
除此之外,Z世代很孤单。
虽然我们在网路世界里的连结比过去时代的人更多,但许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却没有可以依靠的实体群体。我们这个世代的心理健康困境已被广泛研究,但我们往往依然只能独自承受痛苦。
对透明的真诚、稳定与群体的需求,可能正是为什么有些Z世代开始回归传统理想。他们清楚意识到关于婚姻、性别与生命的 “不同观点” 之间的张力,并且对主流进步主义提供的解方感到幻灭。
儿童权益倡导者Katy Faust如此总结:
Z世代之所以出现向右倾斜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已经亲身尝到并看见家庭破碎如何摧毁他们的生命。他们看着朋友不断尝试各种性向标签,却依旧陷在忧郁、焦虑与孤独之中。他们亲身经历了意义缺失的危机。他们渴望一个替代方案。
不幸的是,许多Z世代的回应,却是摆荡回一种世俗的传统主义。例如,许多年轻男性愈来愈被一种 “极端的男子气概” 所吸引——由像Andrew Tate这样的网红推广的风潮。他们所倡导的男性形象,把男子气概与力量划上等号,美化肉体的情欲,并鼓吹男性要打败弱者。年轻男性之所以被Tate这类人物吸引,似乎是因为他们看似提供了一种能对抗当前文化中敌视男性的解毒剂。
同样地,目前西方许多年轻女性也被 “传统妻子”(tradwife) 的风潮吸引。这种潮流把上帝的呼召简化成一种美学式的扭曲形象,制造出对女性不切实际的期待,甚至可能把圣经中关于 “带领” 的教导扭曲成男性的专制。年轻女性之所以被这种风潮吸引,似乎是因为它抵消了西方社会对她们 “又要能赚钱养家、又要能当家庭主妇” 的压力——而在世俗的传统家庭主义里,她们只需要当好家庭主妇。
然而,这两种男女性的形象都不能真正满足人心,因为它们都错失了真正导致人们生命不稳定、虚假与孤独的根源——人类与上帝关系的破裂。它们试图用 “人的力量” 去修补灵魂上的裂缝。
Z世代需要一个替代方案,而福音的故事正好提供了这个答案。
当人们为了让福音 “好听一点” 而粉饰、淡化其内容时,恰恰减损了福音的大能。福音会开始看起来跟世俗文化中那些带来毁坏的享乐主义、后现代哲学没什么两样。对于一个习惯在资讯洪流中筛选真假的世代来说,把福音过滤成 “柔化版的福音”,只会让福音听起来像 “另一个不稳定、最终导依然致孤独与破碎的意识形态”。
宣讲 “你照着你本来的样子被神接纳” 听起来很安慰人心,但这并不是真理的全貌。是的,上帝会照我们原本的样子爱我们、拯救我们,但祂不会让我们一直停留在原本的生命样式里 (罗马书5:6-11)。当我们回避讲论罪的严重性,以及人与上帝关系破裂的后果时,我们就让基督的牺牲变得廉价。
讲论上帝的爱是好的——因为祂本就是爱。但祂的爱不同于世人所定义的爱。祂的爱是具体的行动 (诗篇136篇),祂的爱不以不义为乐——即使是人们喜爱的那些不义之举——而是以真理为乐 (哥林多前书13:6)。祂的爱是牺牲舍己的爱 (约翰福音 15:13)。
若避开那些听起来让人不舒服的经文,只会让人对上帝和救恩有着残缺的认识,更让人觉得福音无法对现实世界带来真正的改变。
圣经确实能回应不公义、暴力、财务危机,以及孤独等议题。Z世代需要的答案,唯有圣经能提供——前提是我们必须分享整全的圣经真理。
对一个渴望 “透明的真诚” 的世代来说,圣经对人类罪性的揭露既透明且真实 (诗篇51篇;罗马书3:23)。无论旧约或新约作者,都没有逃避谈论这堕落世界中严酷的现实。上帝的话语也诚实指出唯一的救恩之路 (约14:6;罗10:9-10)。圣经宣讲真理时,既不矫揉,也不软化造作 (提后3:16-17;来6:18)。圣经总是透明且真诚。
Z世代想要稳定?上帝是秩序的神 (林前14:33)。祂掌管世界 (诗24:1;太5:45),祂立定是非对错 (弥迦书6:8),祂审判恶人 (赛13:11;罗1:18),也供应那些先求祂国度的人 (太6:33)。祂是房角石、是坚固的根基 (彼前2:6)。祂赐下稳定的生命,因祂正是稳定本身 (路加福音6:46-49)。
Z世代渴望群体?上帝应许永不撇下、永不丢弃我们 (申31:8;来13:5)。祂差遣保惠师与跟随祂的人同在 (约15:26-27);祂无条件地爱我们 (罗5:8),并不会任我们一直停留在败坏中 (帖前4:3)。基督徒拥有一个与众圣徒共同生活的爱的群体 (弗2:19),并且基督本身就是始我们灵魂完整的陪伴者。
我们基督徒需要传讲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 (赛53:5)。祂亲自承受了公义的上帝对邪恶完全的忿怒 (罗3:23-26)。上帝愿意拯救任何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多么堕落的罪人——但祂不会让罪人停留在原本充满罪的生命之中。我们在基督里的真自由并不是继续犯罪的借口 (加5:13),祂的怜悯是要引领人悔改 (罗2:4)。唯有相信祂,才能得着救恩。若仍然活在罪中,就会沦为罪的奴隶 (罗6章)。明白基督是唯一救恩的道路,能撕下那遮蔽人眼目、使人看不见当前文化意识形态最终结局的面具 (罗10:9-10)。
我家附近有一间教会,总能清楚地传讲基督的死与复活。但因这间教会仅仅停留在基督最基础的道理 (来6:1),许多年轻人最终离开了。他们渴望的是能谈论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并指出上帝如何在他们具体的痛苦中仍有拯救计画的教会;他们需要看见,这些核心真理——福音——如何与他们的生命真实地连结在一起。一个 “淡化版” 的福音做不到这一点。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但耶稣却是活生生、真实与我们同在的神。
我的一个妹妹,在西得韦尔大学读大ㄧ时,因为发现 “信仰” 不只是宗教,更是 “一段关系” 后,兴奋地爱上耶稣。耶稣是她可以花时间亲近、更深认识的神。祂不是个与世上正在发生的事毫无关联的存在。
如今正是与年轻人分享 “整全的福音” 的最佳时机,即便这样的信息对世界而言,有时是冒犯人的 (彼得前书2章)。但我的世代需要知道:当我们质疑将人妖魔化、纵欲且强调利己的文化感觉哪里出错时,并没有发疯,更不是冥顽不灵的守旧传统派;我们需要学习并理解 “为自己而活” 为何最终会让人焦虑或沮丧。
年轻的世代普遍能感受到我们的世界出了问题,但许多人却往错误的地方寻找答案。世俗保守主义和世俗自由主义ㄧ样危险。若没有基督所带来的真自由、稳定、坦诚及群体同行,一切都不会改变的。当我们真诚且透明地与Z世代对话,并拥抱圣经整全的真理 (包括那些世人最痛恨的部分) 时,我们这饥渴的世代,就会被吸引到基督——那 “喝了就永远不再口渴” 的永活泉源面前 (约翰福音4:13-14, 10:10)。
Kenna Hartian is the Habecker fellow at Christianit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