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教我们问 “我能如何服事你?” 而不是 “谁说了算?”

我们对性别角色和关系的看法应该从基督谦卑的模式开始。

《抹大拉的香膏》(Le parfum de Madeleine),詹姆斯·蒂索(James Tissot)作,1886-1894年。

《抹大拉的香膏》(Le parfum de Madeleine),詹姆斯·蒂索(James Tissot)作,1886-1894年。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18, 2024
Brooklyn Museum / WikiMedia Commons

读圣经了人会发现,耶稣的门徒似乎常常没有真正理解祂的所作所为。雅各和约翰想要在耶稣的王国里获得显赫的职位,鼓吹权力、声望和权威。耶稣的回应基本上告诉他们,他们搞错重点了。耶稣建立的王国运作方式,和其他王国完全不一样。

在菲茨帕特里克 (Elyse Fitzpatrick) 和舒马赫 (Eric Sc​​humacher) 看来,过去几十年里,福音派内围绕着性别和性别角色的争论,似乎重复了雅各和约翰的错误焦点。当人们将问题集中在 “谁说了算、谁应当领袖” 的问题上,便错过了耶稣行使权力时谦卑——甚至是卑微——的模式。在《耶稣与性别》(Jesus and Gender: Living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in Christ) 一书中,作者们试图在婚姻、教会、性别角色的问题上,跳出过去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 “性别互补论” 及 “性别平等论” 的框架。

作者们在书中避开这类辩论中常见的标准术语,将重点放在 “基督的模式” 上,认为福音和耶稣的生命、死亡、复活及升天的方式表明:真正的力量体现在服事他人之中,并且真正的权力在人舍己的谦卑中得到验证。耶稣带来的好消息重新诠释人们原先的理解——包括男女之间的关系。

共同的权柄

在前三章中,作者为他们的方法提供神学基础。耶稣应是我们关于 “性别” 和 “性别角色” 在理论及实践上的核心,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耶稣重塑权力和权柄的方式,我们很可能会在生活中引入世俗世界对这些议题的定义。作者指出,忘记耶稣的核心教导,会对婚姻、家庭、教会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由于人类对权力的欲望,滥权和不间断的权力斗争,成为那些未能掌握 “耶稣的方式” 的人的特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我们的目光集中在耶稣身上——祂是我们的兄长,在基督的身体里,祂称我们为弟兄姊妹。因为耶稣,女性在上帝的家庭中拥有继承人的身份,男性也有了基督新妇的身份。圣经中的这些形象并非要削弱或否定性别差异,而是要表明,男性和女性都被耶稣呼召至祂组建的新家庭中合一,彼此顺服,彼此服事。

在接下来的四个章节中,作者们阐述了基督的性别观,他们是这样总结的:

 “在基督里,信主的男性和女性要透过合作来荣耀上帝,共同推进福音的传播 ,并效法基督自愿受辱的方式,互惠互利、生命共同繁荣。”

作为上帝形象的承载者,男性和女性皆被赋予创造的使命。作为上帝家中的兄弟姊妹,男女性都被赋予基督的大使命 (马太福音28章),被呼召相互鼓励、装备彼此以完成上帝赋予我们的使命。正如上面总结所强调的,所有这些任务和呼召,是耶稣赋予男性和女性的共同使命。

接下来的三章更具体地概述基督的性别观如何塑造婚姻、养育子女的方式和教会。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被呼召自由地相爱和服事彼此。养育子女则应根据基督的门训方式,而不是根据性别角色 (多数的性别角色来自人类更广泛的文化里的期望,而不是圣经) 来抚养和教育子女。在教会内,男性和女性被呼召共同行使权力,但这种权力并非来自性别,而是来自圣经的力量和权柄——也就是一种使人甘心信服的力量,而非强迫人信服的力量。

最后,本书在最后一章里讲述许多在各个领域和呼召中,服事教会和社区的女性和男性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助于说明作者的关键观点——也就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并非 “谁说了算、谁负责带领” ,而是男性和女性如何被上帝呼召至服事禾场上,使用他们的恩赐来建立教会,传达基督的爱。

使用 “权力” 的不同方式

《耶稣与性别》一书有几个优点。它将焦点放在福音和道成肉身上,从耶稣向我们展示的 “我们应如何当个人” 的榜样中汲取灵感。作者坚定不移且正确地指出,耶稣的生命、死亡、复活和升天,是我们思考并实践我们如何使用权柄和权力的模板。

庆幸的是,作者们避开了 “耶稣与圣经教导对立” 的方式——有些人采用这种方式来回避圣经全部的劝告。相反的,他们强调圣经 “可以” 而且 “应该” 约束我们的良知。但他们也指出,一些所谓的 “符合圣经教导” 的性别框架,其实超出圣经本身的教导,将我们自身文化里的性别刻板印象置入讨论里。他们一再指出这类错误,因为当人们错误地把自身文化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当作圣经真理来教导时,会在圣经坚定而明确的一些问题上造成人们的迷失和对基督福音的不信任。

本书的另一个强项,是提供了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工实例,包括以各种方式服事的男性和女性的亲身见证。作者使用的一些术语所涵盖的范围宽广,让这些范例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作者谈到我们所有人身为 “彼此的弟兄姊妹” 这个呼召,要求我们走在 “效法基督自愿受辱,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的道路上。

当然,这些都是很美的话,人们需要见到有血有肉的实例。而这正是本书里来自各行各业、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的具体见证如此有帮助和说服力的原因。在书里分享人生故事的人们,显然是彼此的 “兄弟姊妹”——他们并不在乎 “谁说了​​算” ,相反的,他们问的是: “我能怎么服事你?”

不过,有些读者可能会对作者没有明确回答关所谓的 “男女性在教会内应处的领导位置” 等具体问题而感到不畅快。然而,对作者们来说,这并非他们偶然的疏忽,而是刻意的遗漏。他们想强调的是,关于按牧和领导权的问题,应该 “根据每间地方教会的处境来决定。在每个地方教会里,主内的肢体们根据自己的良知 (或暂时的软弱) 及圣经的光亮,自由地选择其跟随基督的方式。”

作者认为 “性别角色/教会内领导权” 等相关问题,是教会可以彼此同意/不同意的 “次要问题” ,虽然这种立场不太可能让 “强硬的性别互补主义者” 或 “强硬的性别平等主义者” 满意,但作者认为,众圣徒应优先思考自己能如何使用恩赐来服事基督的身体,而不是一味追求权力和声望。

虽然这本书有许多值得称赞之处,但有一个明显的缺漏令人感到遗憾。在有着如《耶稣与性别》这样的书名来看,我原本期待作者至少会对圣经中一些过度强调男女差异的刻板性别印象有所回应,也会处理当今文化在性别认同上的争议,例如试图抹除性别、或将性别简化为纯粹的社会建构。然而,这本书探讨的主要是福音派内部关于性别角色的争论,这些讨论基本上仍预设 “男性” 与 “女性” 这两个范畴的存在,却没有进一步回应当代性别理论对教会所提出的挑战。

我能理解,这本书的主要读者群似乎是来自较为保守的教会圈子,他们通常不会否认 “上帝创造人为男与女” 这一信仰立场。但即便如此,作者本可以多花些篇幅来处理当代文化中那些有问题的性别观及实践。若缺乏一个明确而稳固的性别差异观,读者很容易会从保守阵营中 “僵化、不合圣经的性别刻板印象” 摆荡到进步派的另一端,也就是认为性别是完全可塑的、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的观点。

尽管这本书没有提及这部分,《耶稣与性别》仍有助于我们胜过雅各和约翰之争的试探,采取耶稣的权力方式。作者描绘的基督愿景,为我们指出基督徒在教会内外 “不同于世界的” 权力和权柄实践方式。在这个充满对立的世界里,教会需要恢复一个由男女性组成,在自愿受辱、注重互惠仁爱,致力帮助彼此生命能共同繁荣的“基督家庭” 的真实意义。在这个权力至上的世界里,这种谦卑的服事之路,将成为那位 “前来服事人” 、道成肉身的真理的鲜明见证

布兰森·帕勒(Branson Parler)是The Foundry的神学教育主任和神学教授。 他即将出版新书《每个人的故事:关于性的6个神话和关于婚姻与单身的福音真理》(Every Body’s Story: 6 Myths About Sex and the Gospel Truth About Marriage and Singleness)。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哈玛斯攻击两年后,基督徒在苦难中看见果实

基督徒领袖盼望穆斯林和犹太人归主,使上帝的和平临到这地。

安静的见证,反而更响亮

如但以理示范的那样,“立志做安静人” 反而能开启那允许我们 “大声传讲福音” 的门。

基督徒,别被恐惧扭曲了

恐惧会扭曲我们的感知、缩窄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转离对上帝与邻舍的爱。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身处 “脑腐时代” 的教会

我们可以透过自身的行动来见证:即使在这个数位网络时代,活出一种 “与世界截然不同的基督徒共识”,是可能的。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