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苦难里时,我们外表上看起来可能像“在神的灵里安息”,接受祂给我们的一切。但看起来在安息的我们,实际上可能是在掩藏我们危险的、致命的属灵辞职。因为事实是,我们已失去盼望,只是在自己绝望的脸上贴上ㄧ张耶稣贴纸。
在我的幼子保罗(仍是婴儿)去世后,在别人看来是在主里安息的我,实际上做了属灵辞职。我恳求上帝放过我孩子的生命,但就在我祷告的时候,他依然死了。他过世后,我为他策划葬礼,在葬礼上谈论上帝的恩慈,并提供了合理的神学说词——那些我深信的神学。我说我在主里休息、信任祂,并站在祂的应许里。但在我内心深处,我实际上正在把脸从神面前转开。
我太羞于向别人,甚至是向我自己承认我对神的失望,所以我用我想相信的那些陈词滥调来麻痹痛苦,同时将我的心与上帝拉开。我那曾充满活力的信仰很快就陷入冷漠及毫无祷告生活的境地,因为我对上帝是否会聆听我失去希望。
几个月后,在绝望中,我终于再次向神呼求。我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祂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与我相遇,把我拉回祂的身边。因着对祂完全的敞开,我感到一种新的自由,所以我开始说出我的恐惧、写下我的问题,并透过诗篇祷告来处理我的悲伤。这个在祷告中与神摔跤的阶段终于重新将我的心与祂连结。我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却在神那里找到了安息,找到了超越我所能理解的一种平安。在苦难里以祷告与神摔跤的旅程最终使我脱离毫无盼望的属灵辞职,进入对祂真正的信任里。
与神摔跤的原因
祷告里的与神摔跤是在向祂哭求,要求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对祂毫无保留。这不是与神争斗,而是紧紧抓住祂,期待祂回答我们,并拒绝放手或转头不看祂。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写道:“祷告的最好处境是一片荒凉、被遗弃、被剥夺一切的感受。”我们越是绝望,我们的祷告就越认真和具体。当我们知道只有上帝能改变我们正面临的情况时,我们就会跪下,决心不放弃,直等到祂回答。
当我的前夫离开我们家时,我日夜恳求上帝让他悔改。当我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时,我恳求上帝延长并增加我的力量。当我的女儿在青春期变得越来越挑衅时,我请求上帝改变她的心。我不仅仅是为这些事祷告,我恳求祂——有时面向地板,流着泪,一天好几次。不需要任何人来提醒我要祷告,我已是近乎绝望的需要上帝的帮助。
圣经不断指出我们需要进行这种激烈的、坚定的、摔跤式的祷告。雅各整夜与神摔跤,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他的顽强为他赢得了一个新名字——以色列,意思是“他与神较力”(创32:26-28)。哈拿痛苦地向上帝哭诉求一个孩子;在多年不孕之后,神给了她一个儿子(撒上1:9-20)。大卫经常在祷告中与神争辩,他的诗篇里充满了急切的、常常是疯狂的请求,而神也回应了这些请求(诗篇6, 22, 69)。
耶稣在祂的比喻中赞赏坚持不懈的祷告:一个坚持不懈的寡妇向不公正的法官哭诉,要求为她伸张正义(路加福音18:1-8)。由于她不断地祈求——她愿意把事情做到令人烦躁的地步——她得到了回应。耶稣在结束这个比喻时说:“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申冤吗?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申冤。”上帝从不会推诿我们。祂对我们的请求从不感到厌倦,也不会忽视我们的恳求。我们的哭声总是在成就着什么。
想一下哭声对人类婴儿意味着什么。那是对需求的自然反应。饥饿或尿湿时不会哭的婴儿通常会被忽视;他们已学会知道他们的哭泣没有用,无法改变什么。当婴儿哭的时候,这种哭声是一种本能的肯定,即有人会回应他们的需求。这就是在祷告里与神摔跤的核心。当我们与神摔跤时——在痛苦和需求里——我们认信于上帝,相信祂会听到我们的声音,并对我们的哭声作出回应。
事情可能出错的地方
但在祷告中与神摔跤和在祷告中灵里安息都可能有潜在的危险。问题出在“没有信心的摔跤”和“没有摔跤的安息”。当我们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与神摔跤时,我们对自己是真实的,却不承认神的真实;当我们安息而不摔跤时,我们对神是真实的,对自己却不是真实的。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心肠变硬。
虽然主邀请我们在祷告中与祂摔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权利要求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好像是上帝欠我们的,必须听从我们的吩咐。当人们以这种心态祷告时,未得到回应的祷告会使他们在愤怒和敌意中远离神,质疑祂的仁慈、能力,甚至是存在。他们的摔跤感觉已毫无意义,他们在幻想破灭后离开祂。
相反的,拒绝在苦难中与神摔跤——并讲着一些敬虔的话、宗教的陈词滥调和虚假的外在喜悦——往往在掩盖一颗已放弃希望、远离神的心。这种所谓的静心祷告也可能是灵性懒惰的借口,这种祷告既简短且疏离,没有真心或活力。这就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在《祷告在信徒生命里的力量》中所称呼的“指尖上的祷告”——他形容这种祷告为“在仁慈之门前轻巧的敲门声,”这些祷告更多的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或是出于义务,但对得到答案不抱有任何期待。
“我们对神的期望是什么?”可能是辨别我们的祷告是真正的安息还是虚假安息的关键。我们的安息是被动地使我们远离神,因为我们已放弃了祂会回答我们的任何希望?还是,我们的安息实际上正积极地拉近我们与祂的距离,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祂总是会以最好的方式回应我们,即使我们无法理解?
这两种情况我都经历过。在我的孩子保罗过世后,我的“安息”是被动的不信任和失去盼望的假象;但在我的前夫离开后,我在神里的安息是出于主动的信任和永恒的盼望。
安息的理由
我所描述的假安息虽会使我们离神更远,但真正的安息能使我们与祂更近。以赛亚书26:3提醒我们:“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祢。”在神里安息意味着我们积极地信任上帝,将我们的心思意念放在祂身上。
真正的安息来自于神,并且只能在祂身上找到。大卫说:“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我的救恩是从祂而来”(诗62:1)。耶稣敦促我们到祂那里去,为我们的灵魂找到真正的安息(马太福音11:28-29)。当我们像断了奶的孩子一样在上帝面前安静下来时,祷告里的安息会为我们带来超自然的平安和内心的平静(诗131:2)。
神的同在就是我们的安息。当摩西在为未来担忧时,上帝对他说了同样的话:“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33:14)。当我们知道主与我们同在时,我们可以停止对现在或未来的担忧,可以进入祂的安息,相信祂既会保护我们,也会供应我们。这种在主面前的平安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选择信任、在祷告里接近神、向祂的意念降伏的结果。
真正的安息是在与神摔跤后产生的
圣经强调,在苦难中真正的安息和平安往往来自在祷告中恳求并与神摔跤。在腓立比书4:6-7里,保罗劝告我们不要焦虑,而是要为一切事物祷告。只有当我们在主面前倾诉了我们的请求后,祂超自然的平安才会环绕我们。保罗从个人的苦难经历里得知这一点;在哥林多后书12:7-10,他三次恳求主除去他肉体的刺。神没有拔掉这根刺,而是让保罗看到他的软弱是个机会,让他能在神的力量里安息和夸耀。
在耶利米哀歌第三章里,耶利米向神哭诉,他感到荒凉、痛苦和无望。他说出了整本圣经里最痛苦和最绝望的抱怨。他说:“祂筑垒攻击我,用苦楚和艰难围困我…. 我哀号求救,祂把我的祷告关在门外。…. 祂使我转离正路,将我撕碎,使我凄凉。”(5、8、11节)。但当耶利米想起上帝的性格时,他敢于盼望上帝的爱和怜悯会拯救他。他宣告:“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祢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福份,因此我要仰望祂’”(22-24节)。在耶利米哀叹并在祷告中与神摔跤后,他安息了。
当我们以信心在祷告中与神摔跤时,我们会发现神恩典中隐藏的宝藏。并不是软弱的信心使我们在祷告中与神摔跤并度过失眠的夜晚,而是强大的信心,足以相信上帝会亲自迎接并回答我们。祂并非对我们的哭喊无动于衷,而是会为了我们的请求挪动天地。在客西马尼园那晚,门徒们睡着了,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他们的休息是出于无知和软弱。与此同时,耶稣正在与上帝摔跤,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下祷告,“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44),祂恳求天父取消即将发生的痛苦。但求完之后,基督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天父的回答,相信上帝会做最好的决定。
合神心意的安息始于与祂摔跤。若我们没有首先打一场信心的战争,我们就无法在祷告里完全降服于神,安息于祂。当我们在祷告里摔跤时,我们相信神正在透过我们的祷告完成一些事,在这个过程里改变我们,并邀请我们与祂有改变ㄧ生的相遇。我们摔跤是为了看到我们的祷告得到回应,当我们的请求被拒绝时,我们依然继续摔跤——这两种情况最终会领我们进到主里的真正安息。这种积极的安息是我们的心所渴望的,正如奥古斯丁所说:
“祢为自己造了我们,主啊,我们的心无法得到安息,直到它在祢里面安息。”
瓦内塔·兰德尔·里斯纳(Vaneetha Rendall Risner)是一位作家和演讲家。她的最新著作是《走过火焰:失落与救赎的回忆录》。
翻译:Yiting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