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Review

新影集描绘《使徒行传》在此刻发生的模样

从殉道者的鲜血到游泳池的洗礼,这部新影集以智慧与创意重现圣经的戏剧性情节。

Charlie Beaven as Stephen (center) in Testament.

Charlie Beaven as Stephen (center) in Testament.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12, 2025
© 2025 by Angel Studios, All Rights Reserved

将福音书或《使徒行传》拍摄成电影的制作人们,常寻找方法,努力让耶稣与门徒的故事更贴近现代观众。

有时,他们会将剧情配上现代音乐;有时,则如《神选之人》(The Chosen),在对白中使用现代语汇,甚至把现代设施,如美发沙龙,放进第一世纪的场景;又或将焦点放在角色之间的情感关系上。

有时,他们则走向相反的方向,把第一世纪的故事搬到现代背景中。 《见证》便是如此——这是一部根据《使徒行传》改编的新影集,这种编剧呈现的方式既精彩也引人深思,某些片段则特别撼动人心。

《见证》由席斯塔德 (Paul Syrstad) 执导,他与妻子费丝及她弟弟奥莫莱 (Kenneth Omole,亦在剧中饰演使徒约翰) 共同编剧。剧情将《使徒行传》置于类似现代英国的背景中,称作 “撒冷区”(District of Salem)。而撒冷区正由名为 “帝国”(the Imperium) 的政治势力占领,帝国则藉由 “地方部长”(ministers) 的协助治理撒冷区——这个词巧妙地暗指第一世纪祭司同时具有政治与宗教角色的双重身份。

故事从五旬节开始 (在剧中以希伯来名 “七七节”(Shavuot) 称呼):当圣灵降临在 “公寓的楼上”,使徒们走出门外,看见有群众在等着听他们讲道。接着是游泳池的洗礼,门徒们也预备小型查经小组,并在 “圣殿” 的院子里传讲信息。

剧中的背景既熟悉又略显陌生。角色们会开车、搭火车,但似乎几乎没有数位科技的存在,货币则是以小金条的形式出现,而非硬币或纸钞。士兵身着红色盔甲,戴着不透明的面罩,看起来就像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中的人物,其中一些手持带电的长矛。

配乐同样带有当代、甚至世俗的氛围;基督徒在聚会中所唱的圣诗,其实就是现代的敬拜诗歌。当使徒们第一次从 “地方部长” 的审讯中平安归来时,他们的欢呼声像极了刚在酒吧看完一场精彩比赛的球迷。

虽然古今细节的混搭有时显得有些奇特——我们听说耶稣被钉十字架,但在这个现代都市背景中,很难想像那种刑罚方式——而正因为本剧并不追求切合历史,导演得以专注于挖掘场景的情感真实性,而不必担心所有细节是否 “正确”。

这种设定也让剧组能充分发挥想像力,补上圣经叙事中的空白处,同时加入与现代事工形式相连的全新故事线。

剧中的一些人际连结确实来自圣经文本。圣经中的扫罗起初是迫害教会的人,同时也是加玛列的学生。迦玛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拉比,曾劝同僚不要干预基督徒。虽然《使徒行传》从未让这两人同场出现,《见证》——如同几乎所有有关保罗的影片——则虚构他们之间的互动,并充分利用这段师徒关系制造戏剧冲突,将一方的偏狭与另一方的宽容呈现鲜明对立。

其他支线情节则从全新的角度切入。例如,大祭司该亚法对使徒们公开讲道、行神迹的反应,是抱怨自己原以为 “与耶稣相关的问题” 在一个多月前 (十字架) 已经解决了。我想不出还有哪部电影或影集,能让我意识到基督复活与五旬节之间过了多久时间——以及从祭司的角度来看,被重新卷入这些争议有多令人烦心。

这部影集也留意到许多其他影片常忽略的小细节。圣经记载,保罗有一个姊姊和一个外甥,后者曾帮助保罗揭发一场针对他的暗杀阴谋 (使徒行传23:16-22),但多数与保罗有关的影视作品几乎从未描绘这些人物。(我能想到几部古老且相当冷门的影片曾出现保罗的外甥,但我想不起有任何一部曾描绘保罗的姊姊。)

《见证》第一季结束时,扫罗仍在迫害教会,因此显然还无法深刻地进入那些情节,但剧中已透过几个关键场景铺陈,刻划扫罗和他姊姊 (在剧中名为伊莱莎) 以及外甥亚设之间的关系。

然而,若要说有哪一条剧情为第一季提供完整的故事曲线,那便是司提反的故事。这位初代基督徒最终成为教会第一位殉道者 (对那些从未读完《使徒行传》的人而言,以下略有剧透)。

我们第一次看到司提反时,他正在七七节与母亲以斯帖一起读《路得记》。随着一阵象征圣灵降临的强风,司提反被吸引到屋外,不久便听见彼得讲的第一篇道,并与许多人一同受洗。

司提反非常清楚自己从未亲眼见过耶稣,而这也成为整季反覆出现的主题之一:他如何能相信一位自己从未见过的人?而且,他又如何能呼召 “别人” 跟随这位自己也未曾见过的主——甚至可能因此失去自由,乃至性命?

司提反未曾亲眼见过弥赛亚的遗憾,与使徒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徒们曾亲身认识耶稣,但如今必须适应这个现实:祂已不再以肉身与他们同在,而他们或许需要等待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再次见到祂。

在其中一集里,约翰独自溜到客西马尼园祷告,向耶稣倾诉自己多么想念祂;当一位天使出现在监狱里的使徒面前时,彼得问她是否前来带他们回到耶稣那里。天使的回答是否定的——相反的,她差遣他们回到世上,并再次引起当局注意,而后果比之前更为严峻。

但剧情最终仍回到司提反,以及他与基督徒群体之外、对他的信仰感到困惑的人的互动。

一开始,司提反带着一位名叫该勒的瘸腿乞丐去听使徒讲道,当彼得与约翰真的医治了该勒 (使徒行传第3章) 时,司提反欣喜万分。但故事很快出现意外转折:该勒与使徒被拖到公会受审,该勒这才意识到,他从未希望自己被推到风口浪尖。即便得了医治,该勒仍拒绝成为基督徒,而这让司提反开始对自己的信仰产生疑问。

然后是司提反的母亲以斯帖。当她得知儿子改信耶稣时,几乎与他断绝关系。当然,她显然依然爱着儿子。在第7集,她对儿子殉道的反应虽然安静,却有着强烈而深刻的震慑力。

然而,并非所有情节都能在现代背景下完美转换。

《见证》一开始便将耶稣的跟随者塑造成一个多元族群的群体,但这反而模糊了《使徒行传》的叙事主轴。圣经记载原本的进程是,教会逐渐走向多元化,从希伯来化的犹太人,扩展到希腊化的犹太人 (使徒行传6章)、然后是与犹太人有血缘或宗教关系的族群 (如撒玛利亚人,使徒行传8章),最后才是外邦人 (使徒行传10章)。

当剧情发展到希腊化犹太人的故事时,在剧中,他们被塑造为说拉迪诺语 (一种罕见的犹太西班牙语方言) 的外国人,而司提反被描绘为去服事这群 “外来人” 的 “内部人”。但在圣经中,司提反与所有服事非希伯来化犹太人的执事,其实本身就是希腊化的犹太人 (从他们的希腊名字可看出)。

尽管如此,《见证》仍有非常多令人欣赏的地方:包括 “地方部长” 之间的权力角力,以及对某些最棘手的故事的细腻处理,如亚拿尼亚与撒非喇之死 (他们因向教会谎报奉献而被上帝击杀,使徒行传第5章)。虽然这些情节相当震撼,但整体来说,剧情更多展现了初代基督徒群体内那份喜乐。

对熟悉圣经的观众而言,剧中还隐藏了不少 “彩蛋”。例如,一位名叫玛拉的女圣殿守卫潜入调查时,化名为 “拿俄米”,有意与圣经中拿俄米的故事形成映照,因为旧约的拿俄米曾要朋友称自己为 “玛拉”,意思是 “苦”(路得记1:20);又例如,当撒都该人取笑法利赛人迦玛列,问他是否打算加入他们宗派时,迦玛列回了一句:“也许下辈子再加入吧”——是个细微但幽默的暗示,因为法利赛人相信死人复活,而撒都该人不相信 (使徒行传23:6-8) 。

整体而言,《见证》是一部兼具智慧、创意与深度牧养关怀的作品,是近年来最出色的 “基督宗教类” 影视作品之一。期盼它能继续推出第二季。

《见证》目前仅可在天使工作室串流平台观看。

彼得·T·查塔威 (Peter T. Chattaway) 是一位对圣经题材电影特别感兴趣的影评人。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身处 “脑腐时代” 的教会

我们可以透过自身的行动来见证:即使在这个数位网络时代,活出一种 “与世界截然不同的基督徒共识”,是可能的。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耶稣说,不要为养育孩子忧虑

当我们意识到 “自己与非基督徒并无差别” 这个事实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思想耶稣关于空中的飞鸟的教导。

学者在一片莎草纸上发现耶稣的话语

他们意识到,在那一刻,他们的研究跨越了千年,与另一位被耶稣深深感动的人产生了连结。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