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ors

耶稣会掀翻我教会的桌子吗?

耶稣掀翻了那些拦阻人祷告的东西。今天,教会里有哪些东西需要被清除?

CT Pastors July 29, 2025
Edited illustration by CT Pastors / Source image: ONYXprj (Getty)

新约圣经中最令人震惊的画面之一,是耶稣ㄧ走进圣殿,就开始掀翻桌子。

祂发现有商人在贩卖祭牲、兑换银钱,把敬拜之地变成了一个让人致富的市集。原本应当圣洁的地方,如今充斥着贪婪的喧嚣。祂的反应迅速且激烈。

祂不只是责备他们,而是把他们赶出去,掀翻他们的桌子。

是的,这位真的是耶稣——但不是我们常看到的那一面。不是那位欢迎孩子、医治病人、与罪人一同吃饭的耶稣;不是那位 “和平之君”。这让人不禁想问:这真的是我们在福音书中认识的那位耶稣吗?祂为何有这样的反应?到底是什么让祂如此愤慨?

耶稣借着这个机会教导在场的人:“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 吗?你们倒使它成了贼窝了” (马可福音11:17) 。

文化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这段经文。在第一世纪,耶路撒冷的圣殿被划分为三个区域:一区是给犹太男子使用的,一区是犹太妇女的,而第三区则是为外邦人 (非犹太人) 预备的,邀请他们来祷告、寻求神。兑换银钱和贩卖祭牲的人,很可能是在外邦人院设摊,因为从外地来的信徒需要在这里兑换外币。

这些旅人很可能长途跋涉了数周,甚至数月,只为在圣殿中向神献上祷告。但当他们抵达时,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混乱。他们的注意力被喧嚣的商人分散,被吆喝叫卖声打断,被剥削性的交易分心。原本应是敬拜与祷告的神圣场所,如今成了他人牟利的场所。那原是要帮助人亲近神的地方,竟成了拦阻人经历祂同在及大能的障碍。

神圣的空间,被表面的热闹吞没了。

这正是激起耶稣义怒的原因:一个圣洁的地方被夺用了,那些来寻求主的人面前出现了拦阻。如史普罗 (R. C. Sproul) 所说,这些商人 “根本不该在那里做生意,这种行为违背了上帝为外邦人设计祷告之处的本意”。

这也是为什么耶稣宣告:“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祂是在提醒众人:上帝爱万国万民,祂喜悦那些怀着真诚与悔改之心前来寻求祂的人。藉由翻桌,耶稣清楚地重申圣殿的目的:圣殿是人与上帝相遇的属灵桥梁,而不是让人对上帝的渴慕失焦的地方。

如今,我们不再聚集于一座具体的圣殿,取而代之的是教会——这遍布世界的信徒群体——成了上帝的活殿 (哥林多前书3:16-17;哥林多后书6:16)。虽然外在的形式改变了,但教会的使命却没有变:我们仍被呼召要成为桥梁,帮助人们走向基督。问题是:我们真的在这样做吗?

这是个艰难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诚实面对。

我们里面,或者我们的教会建筑里,是否有什么正在拦阻那些寻求主的人?

我们自己是否已成了阻碍,而不是桥梁?

如果耶稣今天走进我们教会,祂会不会掀翻我们的桌子?

我们是否专心帮助人与上帝建立连结,还是以各种喧嚣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我们是否把太多焦点放在次要的琐事上,反而筑起一道道障碍?

牧者们,你的职责不是担任通往神圣之地的中保。你不是旧约时代守卫至圣所的大祭司。你是一位牧羊人,你的责任是引导那些寻求主的人,带领他们亲自遇见上帝。

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4:11-13所写:

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

我们的呼召,是建立上帝的百姓,引导他们归向基督。但若我们没有将人指向基督,而是不自觉地让人注视我们自己呢?

对许多牧者而言,这种诱惑很常见——用我们的魅力、讲道技巧来吸引人群,使自己成为焦点,而非成为引导者。我们也已经看见这样的文化结出多少败坏的果子。

我们不需要更多案例来说明这种 “以牧者为中心” 的文化如何毁灭一间教会。新闻已一再出现类似的报导:教会丑闻四起、牧者失足,属灵信任崩解。

这个世界对 “名人牧者” 的过度关注,已扭曲了我们对牧职呼召的想像。我们如今面临的危机是:培养出新一代追求牧职的年轻领袖,但不是为了回应圣灵的呼召,而是为了被看见——为了舞台/话语权、追踪者,以及一条看似成功的事业生涯。

这不是耶稣心中的教会样貌。

当这种对牧职的扭曲想像进入教会,它会逐渐重塑教会的整体运作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更在意行销策略,而不是代祷;更相信社群媒体的触及率,而不是禁食祷告的能力;我们因教会座无虚席而欢喜,却不在意这些人是否被真的带领成为愿背起十字架走窄路的基督真门徒。这一切渐渐变得 “正常” ,我们却没有察觉自己已经离原本的方向有多远。

出于好意,我们许多人开始采纳各种风格、策略、或聚会形式,试图打造出一间所谓 “现代化” 、 “能吸引人来” 的教会。我们为了便利而缩短聚会时间;我们精简流程、压缩转场时间;我们设计的信息过于柔和,以致于无法刺透人心。

为了赶着进行下一场聚会,我们匆匆将会众送出会堂,切断建立团契与肢体关系的机会。原本应该像回到家的相知相惜围,变得更像一场场排程紧凑的活动。而在这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牧者也失去了 “羊的气味” ——他不再在羊群中,身上不再有羊的味道,而是被摄影机和聚光灯包围着。

我们用效率取代了深度,用光鲜亮丽的画面取代了降服。

牧者们,你的会众不需要再追随另一位名人,而是需要一位他们可以信靠的牧者。他们需要的是牧羊人。你的呼召不是让他们 “印象深刻” ,而是引导他们成为门徒,让他们的心越来越有基督的样式。

陶恕牧师 (A.W. Tozer) 曾如此诊断这个问题:

 “如果圣灵离开今日的教会,教会所做的95%事工会照常运行,没有人会察觉差异;但若是在新约时代,一但圣灵离开教会,95%的事工会立刻停止,每个人都会察觉到发生什么事了。”

这是一句令人警醒的话。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风格与策略上的 “升级”,而是一场真正的改革与回归——回到我们真正的呼召:将人带到基督面前,并看见基督在他们生命里面成形。我们的主日聚会固然重要,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也有其价值,但这些永远不能取代福音的大能。

我们当然盼望教会成长。许多牧者也梦想有一天能带领一间蓬勃发展的大教会。但我们必须诚实地问自己:是什么在驱动这样的渴望?

我们很容易落入 “与人比较” 的陷阱。我们看着其他更大的教会,心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的追踪者那么少?为什么我的信息好像不够有影响力? 但如果我们根本是在用错误的标准来评估自己呢?成长本身是好的,但若它是由不安全感或虚荣心所驱动,成长也可能成为一张吞噬人心的陷阱。

一个从未听过基督的人,是否可能走进我们的教会,听完一场精致流畅的三首诗歌演出、参与一场无缝的聚会流程、收到一段激励人心的信息,却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能够祷告、与上帝连结的机会?就像耶稣时代的外邦访客一样,他们是否也是带着寻求神的心而来,却只遇见了喧嚣与分心?

上帝的心意是要祂的殿成为一个人们可以真实遇见祂的地方,是一个可以祷告、倾诉、认罪、敬拜、恳求与降服的地方——但如果我们的聚会流程简洁有力、安排精致、娱乐性强到没有人有时间去做这些事,那我们就彻底偏离了目标。

当基督再来时,祂不会问你有多少追踪者,也不会在意有多少人收听你的播客(podcast)。祂不会问你的会堂有几坪大,或你的敬拜团发了几张专辑。祂也不会因你教会圣诞节或复活节庞大的聚会人数而印象深刻。无论是10人、100人还是一万人,祂关注的从来不是规模,而是我们是否是忠心的管家。

祂会简单地问一句:我所交托给你的人,你是怎么牧养的?

管家们 “按才干分银子” 的比喻提醒我们:上帝看重的从来不是数字,而是我们是否忠心地管理祂交给我们的责任。

这正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呼召——作为基督的身体、作为牧者——要以如此清楚、如此谦卑的生命样式做祂的使者,使人们能不被任何事物拦阻或分心,透过我们看见耶稣。

我们从来不是主角。我们的事工梦想也从来不是整出戏的重点。

我们必须离开聚光灯,把一切焦点重新对准祂。

Sebastián Franz来自巴拉圭,现为奥克拉荷马市 “联合神的教会” (Iglesia de Dios United) 的牧师,并与妻子一同带领社青事工及Podcast节目《Volviendo a la Esencia》(回到本质) 。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耶稣说,不要为养育孩子忧虑

当我们意识到 “自己与非基督徒并无差别” 这个事实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思想耶稣关于空中的飞鸟的教导。

学者在一片莎草纸上发现耶稣的话语

他们意识到,在那一刻,他们的研究跨越了千年,与另一位被耶稣深深感动的人产生了连结。

Review

“郊区心态” 如何塑造了福音派?

或许,现在是时候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的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

基督徒真的 “更好看、更时尚” 吗?

社群媒体上的 “耶稣光辉” 潮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神学。

诚实面对你参加 “短宣队” 的动机

短期宣教相当复杂,而且常常不尽人意,但若以智慧和透明的态度进行,仍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