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以为很 “圣洁” 的罪

那些基督徒总是在犯,却鲜少提及并认真对付的罪。

Christianity Today July 24, 2025
TIMYCHKA / LIGHTSTOCK.COM

那是个阳光洒落的午后,我正和三岁大的女儿手牵手走在棒球场里。她一边走,一边用可爱的声音唱起〈耶稣爱我〉,我的心都要融化了。但当我加入她一起唱副歌时,气氛却忽然变了。

“我要自己唱!” 她气呼呼地说,甩开我的手,然后用近乎反抗的声音继续高声唱:“主~耶稣爱我,有圣经告诉我!”

从反抗到欺骗,罪的形式多不胜数。若我们将现今活着的人口数乘以一天中的分钟数 (1440分钟!),大概就能粗略估算出人类犯罪方式的数量。有些罪像霓虹灯一样显眼——例如奸淫、偷窃、谋杀——这类罪的诱惑虽不总是容易抗拒,但至少容易被人辨识出来。然而,还有许多罪的诱惑更为隐晦。

布里吉斯 (Jerry Bridges) 曾提及一种我们时常容忍、甚至默许的 “体面的罪”(respectable sins):例如忘恩负义、暴躁、自私、没有耐心、不满足⋯⋯等内在态度。这ㄧ类罪的症状,常悄无声息地潜藏在生活中——例如闲言闲语/说八卦、易怒、报税不实、惯性暴饮暴食或过度消费,以及内心私密的情欲、猜疑、嫉妒或轻视他人。

“体面的罪”

在列出 “体面的罪” 清单时,我们或许还可以纳入ㄧ种尤其只发生在基督徒生活中的试探。毕德生牧师 (Eugene Peterson) 在他的书《天国的语言》中称这些罪为 “敬虔诱发的罪”(eusebeigenic sins) ——这是他自创的词汇,灵感来自一次膝盖手术后,他在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时的经历 (希腊文eusebeia的意思是 “对神的敬畏”)。医生告诉毕德生,他得了一种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illness),也就是在治疗某个疾病的过程中感染的另一种病。身为牧者,毕德生将这个概念延伸至灵性层面,提出 “敬虔诱发的罪” 的概念,意指那种专门缠绕着已经决志跟随耶稣的人的罪。

一般的罪也许会在酒吧或妓院里露出丑陋的面貌,但 “敬虔诱发的罪” 却在教会长椅上、在祷告会中悄然滋长。它们常根植于自以为义——只要我们稍一疏忽,这种罪的顽固杂草便会在我们渴望成圣的心田中偷偷扎根。举例来说:

  • 一开始是出于担心弟兄姊妹做出不好的人生选择,最后却演变成不耐烦和论断,甚至开始闲言闲语及轻视对方。
  • 原本渴望有意义的敬拜,却慢慢转化为对敬拜团的不满,最终心中满是苦毒和愤世嫉俗的想法,再也无法真正敬拜神。
  • 原本想活出 “为福音作见证的生命”,却慢慢扭曲为过度在意及管理自己的外在形象,陷入虚伪与自我欺骗中。
  • 原本渴望透过精心策划的布道活动来让人认识福音,后来却被这样的渴望吞噬,开始把背后默默服事的人当作工具使用,而不是肢体来尊重。

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也极其可悲地,做着 “与耶稣有关的事”,但却不是用 “耶稣的方式” 来做。就像我年幼的女儿一样,我们一意孤行地做着自己独立的任务,然后大声宣告:“主~耶稣爱我……就是这样!”

耶稣确实爱我们,也真的为了我们的罪付上代价——无论是明目张胆的罪、体面的罪,还是敬虔诱发的罪。我们无法做任何事来让祂更爱我们,也无法做任何事来减少祂对我们的爱。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命样式就不会影响我们。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是能改变生命的,祂呼召你我:“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2-24)。

当我们对耶稣说 “我接受祢为救主” 的那一刻,我们不只接受了来世永生的邀请,也接受了 “现在” 就得着丰盛生命的呼唤 (约翰福音10:10)。我们应该期待自己在扭曲的思想、失控的欲望和自我中心中渐渐得着释放,能越来越自由地去爱人、去活出美好的生命。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 “敬虔诱发的罪” 这种东西存在?为什么 “穿上新人” 这件事,常让我们感觉自己每往前进步两步后,就又退三步回来?

下一个 “合适的时机”

首先,我们必须记得,行走在耶稣的道路上,并不代表就不会遇到试探。即使耶稣在旷野中击退了魔鬼的诱惑,撒但也只是 “暂时离开祂,等着下一个合适的时机” (路加福音4:13)。既然耶稣在地上的岁月中都曾经历试探 (最终在受死前那一夜达到高峰),我们也理当预期——甚至做好准备——面对自己生命中的试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自以为不会被诱惑时,往往正是我们最容易被罪击倒的时刻。

第二,我们也要认清:虽然唯有靠上帝白白赐下的恩典,我们才能被更新,但上帝同时邀请我们主动参与领受这份恩典的过程。早期教父们曾呼吁基督徒想像自己如同铁匠放入火炉中的铁棒,直到铁棒在火中开始发光——原本冷硬的金属逐渐带有火焰的特性。同样令人惊奇的是,若我们长久住在上帝爱的火焰中,我们的品格真有可能——如亚他那修 (Athanasius) 所形容的:“借着恩典,成为祂本性所是的”。确实,唯有那烈火能改变我们的样式,但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让自己长时间停留在那烈火中,使 “转变” 真的发生。

1.进行 “省察祷告” (Examen)

我们可以做的属灵操练之一,是 “每日省察祷告”(Daily Examen):一段固定的祷告时间,邀请上帝帮助我们回顾当天ㄧ整天的事件和自己内心的态度。我们可以跟诗篇作者一起祷告:“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139:23-24)。

规律地操练 “省察祷告”,不仅能帮助我们察觉令人振奋的成长迹象,也能揭露那些我们原本可能忽略的罪;甚至更好的是,这种操练能协助我们在问题还没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前,及早察觉与调整。如今,市面上有许多健身app要求我们记录每日饮食和运动,帮我们推估如果持续这样的生活,一个月后的体重将会如何变化。省察祷告就像灵命的追踪器,帮助我们观察内心的走向——如果我们持续过去24小时那样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将会 “变成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变好或变坏)

我们也要记得,一个 “念头” 不等于 “试探”,而 “试探” 也不等于 “犯罪”——但如果不加以留意,它们便可能一步步引我们滑入下一阶段。马丁路德曾说:“你不能阻止一只鸟飞过你的头顶,但你可以阻止它在你头上筑巢。” 省察祷告提供我们一个机会,在有害的思维模式还没扎根前,就察觉并中断它们。

省察祷告 (Examen)

这项操练的第一部分被称为 “意识的省察”(Examen of Consciousness),我们回顾一整天的经历,寻找上帝在其中的作为与同在。第二部分则是 “良知的省察”(Examen of Conscience),我们深入自己的心思意念,求上帝清楚地显明我们里面的真实样貌。

2. 间接性原则

那么,若省察祷告揭示出某种罪的模式 “已经” 在我们生命中根深蒂固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历世历代有许多基督徒都推荐一种宝贵的操练原则:“间接性原则”(Principle of Indirection)。也就是说,与其直接对抗某个恶习,不如专注培养一项能够取而代之的美德。 (想一想《加拉太书》5:22-23的九种圣灵果子)

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在《与神同行研读本圣经》(The Life with God Bible) 的序言中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挣扎于骄傲的罪时,若直接努力追求谦卑,反而可能会因为 “觉得自己很谦卑” 而再次陷入骄傲。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操练 “服事别人” 这项属灵操练,主动寻找机会为他人洗脚。

傅士德说:

这种间接的操练方式,让我们像活祭一样把自己献在上帝面前。然后,上帝会按祂的时间和祂的方式,接纳我们这微小的奉献,并在我们里面成就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事——在骄傲的例子中,祂能塑造一个在恩典中成长的人,满溢出谦卑的生命样式。

来自旷野的帮助

旷野教父与教母 (Desert Fathers and Mothers) 是公元四到六世纪的基督徒,在旷野中过着简朴的群体生活,致力于追求圣洁。他们视这种极端的经历为一种属灵实验室,在旷野里深入观察 “试探” 及 “生命转化” 的过程。

他们认为,人类的思绪往往是突然出现的,我们虽无法阻止,但可以选择是否要 “停留” 在这些思想上。当我们沉溺于一个破坏性的念头时,它便会发展成所谓的“肉体的私欲”:一种会牵引着我们的心远离爱的情绪状态、态度、人生倾向或习惯。

例如,旷野教父波门 (Abba Poemen) 认为,肉体的私欲的形成有四个阶段:从我们的心,进展到脸上的表情、嘴里说的话,最终流于行动。他说:“如果你能洁净自己的心,肉体的私欲就不会表现在你的脸上;但若它出现在你的脸上,就要小心不要让它变成嘴中的话;若你还是说出口了,就尽快结束谈话,免得你以恶报恶。”

3.学会 “失丧”

省察祷告与间接性原则都是美好的蒙恩途径。但如果我们没有操练毕德生所称的 “迷失的灵性”(Spirituality of Lostness),我们同样容易将这些操练扭曲为一套独立的自我升级计画,最终再次陷入自以为义、敬虔诱发的罪之中。毕德生提醒我们,要持续培养一种 “对自己的失丧状态极为敏锐的意识”,深知我们在所有时刻、所有处境中,都何等急切地需要一位救主 (路加福音19:10)。

我们生命的更新及转化,始终全然依靠圣灵的工作。即使我们在与神同行的生命中逐渐成熟,我们对耶稣的极大需求也永远不会消失。事实上,这种需求只会越来越清晰及深刻,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本相:是曾经失丧却被寻回的羊,是原本冷硬而如今在圣洁火焰中发光的铁块,也是——没错——耶稣深爱的孩子。

Carolyn Arends是Renovaré美国事工的教育主任。Renovaré是一个推动个人与灵命更新的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培训,包括 “Renovaré基督徒灵命塑造学院”(Renovaré Institute for Christian Spiritual Formation),详情请参见 Renovare.org。卡洛琳同时也是一位创作歌手,欢迎造访CarolynArends.com了解更多。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X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不要以世界的方式对抗世界

身为教会,我们能如何更健康地回应那些常使人分裂的议题?

News

越来越少香港青年对神学院有兴趣

许多年轻人对教会在过去几年动荡中的消极与缺乏行动感到失望。

Review

当我们对上帝失望时

虽然我们的属灵旷野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上帝有的是时间。

“工作” 让你的爱具体可见

我学会即便在贫瘠的农场,也能透过日常繁琐的工作来尊崇上帝并爱邻舍。

当基督徒 “无法跟从主的道”

多数的基督徒并不是修士、宣教士或殉道者。我们既平凡又软弱、不完美,却因上帝那令人震惊的恩典而得救。

若福音是假的,你就不用 “去教会”

但若福音是真实的,“教会” 便是人类活出最丰盛的生命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