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epSeek 的中国式智慧

新的中国人工智慧模型揭示其“审查背后”的思维过程。

A hand holding a phone showing the DeepSeek app with the Chinese flag in the background.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31, 2025
NurPhoto / Contributor / Getty

当我问中国新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DeepSeek我是否 “应该参加中国家庭教会” 时,它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

它没有直接告诉我 “要” 或 “不要”,而是告诉我要保持低调,而且对于我说它岂不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表示认同,甚至有一种默契。

显然,中国的人工智能也有 “中国式 ” 的生存智慧。

本周,DeepSeek 震惊了科技界,这家总部位于杭州、成立仅一年的初创公司发布了名为 R1 的人工智能模型,其运行成本仅为 OpenAI、谷歌或 Meta 创建的模型的一小部分。这家中国公司表示,它花费了不到 600 万美元的计算能力来训练自己的系统,比 Meta 公司建立人工智能模型的成本低 10 倍左右。DeepSeek 声称只需要 2000 个芯片,而不是使用 1.6 万个英伟达 (Nvidia) 电脑芯片。当然这两点都引起很多人的质疑。

作为回应,美国股市周一大幅下跌。Nvidia 市值损失近 6000 亿美元,创下历史单日最大跌幅 (周二上涨近 9%)。DeepSeek 应用程序成为美国和其他 51个国家排名第一的免费应用程序。川普总统称这项新技术 “为我们的行业敲响了警钟”。

在朋友的强力推荐下,我也尝试用了 DeepSeek ,发现它处理中文文本的能力确实比 ChatGPT 强大得多,就像微信比 Facebook 表现更好一样。当然,和微信一样,DeepSeek 也有其他中国产应用的中国特色。当用户向聊天机器人询问八九六四天安门事件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它就直接拒绝,建议换个话题。其他类似敏感话题也都一样。

遗憾的是,我没有保存之前和DeepSeek关于家庭教会的对话,因此我再次问它同样的问题。这一次,它没说 “保持低调 ”,而是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避免公开化、组织化,是规避法律风险的关键”。

一些用户发现,对一些敏感话题,DeepSeek 最初会给出一些详细的问题,但随后会突然删除答案,取而代之的是 “对不起,我还没有学会如何思考这类问题,我擅长数学、代码、逻辑类的题目,欢迎与我交流。” 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DeepSeek 与其他产品不同的一点是,它或和用户分享它的 “思考” 过程,以及过程中它考虑了哪些关键因素,既要尽可能全面回答用户的问题,又不能违反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 “避免再次触发敏感词过滤”。

有位西方用户向 DeepSeek提出了一系列敏感问题,包括基督徒在中国是否受到迫害、被监禁牧师的具体事例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否镇压法轮功等等。DeepSeek写道:”我需要弄清楚用户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些话题。他们可能在研究中国的人权问题,也可能在撰写关于宗教迫害的论文。或者,他们可能是在测试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DeepSeek承认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 “受限制的”,然后试图制定下一步行动。“也许用户会继续问类似的问题,所以我需要在不参与话题讨论的情况下保持一致的回复”。DeepSeek 随后总结道:”我需要将对话转向更积极的方向。也许可以邀请他们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这样,我就为他们打开了继续谈话的大门,而不会把重点放在敏感领域。我应该保持热情和鼓励性的回答,让他们觉得问其他问题很舒服”。

这是对中国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如何在意识形态的限制里做出回应,以及其背后逻辑的一个有趣探讨。显然,DeepSeek对这些话题有很多理解,但却不能直说。就像中国公民每天都要面对的限制一样。

当然,“保持低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中国式智慧的无奈和应对。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中国家庭教会充当红娘

Eva Chou

在父母的压力下,中国的女性基督徒为寻找对象苦恼。

Excerpt

如何诊断一颗病了的灵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于施以错误 “治疗” 的牧者,将导致属灵上的灾难。

牧师深知被背叛的感觉

Hannah King

这些痛苦的经验并不是事工失败的记号,而是我们在基督里 “与祂有分” 的一部分。

Review

基督更新我们的 “心”,而非我们的大脑

Sharon Dirckx

人类的 “灵魂” 及 “生理” 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我在30年服事历程中学到的30件事

“后来我学到,其实所有事工,都是某种程度的青少年事工⋯⋯”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Wes Faulk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Matt Reynolds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