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宗教迫害会降临到西方吗?

这世上有许多基督徒认为受逼迫是一种祝福,西方基督徒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A chain with the crown of thorns as the middle link on a golden background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9, 2025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Tlapek

“宗教迫害会降临到西方吗?”

这是我任职于《敞开的门》(Open Doors US) 美国分部经常听到的问题。《敞开的门》是个有近70年历史,致力于服事和支持全球各地受逼迫的基督徒的事工。

面对西方文化似乎日益对基督信仰冷漠,甚至敌对的情况,一些基督徒以恐惧退缩、远离主流文化或试图自我隔离来应对。另一些基督徒则以愤怒回应,向整个世俗文化 “宣战”。然而,圣经本已明确指出,凡跟随耶稣的人都将遭遇某种程度的“被反对”(太24:9;提后3:12)。当我们谈论宗教迫害时,多数人往往将迫害局限于肢体暴力,例如殉道、被殴打或教堂被焚毁。

这些无疑是逼迫的一部分,但耶稣在八福中提到,那些因祂的名而受辱骂,或被人捏造各样坏话攻击的人也是有福的 (太5:11)。

当我们回顾耶稣在马太福音第5章中的教导时,我不禁思索,“宗教迫害是否会降临在西方”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的问题。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是:“我们是否真的视逼迫为一种祝福?”而在这方面,我们那些受尽逼迫的弟兄姊妹可以教我们许多宝贵的功课。

面对逼迫时,无论是害怕退缩还是愤怒反击,两者的根本原因似乎都来自同个假设——逼迫本质上是坏事,应该尽量避免。

然而,在登山宝训中,耶稣挑战了这个观念,祂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马太福音5:10)。

虽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应祈求逼迫到来,但耶稣确实形容逼迫是一份礼物。身为基督徒,我们确信耶稣的话是真实的,但这种“逼迫是一份礼物”的观念,对我们这些西方基督徒的人生经历而言,却显得格外违反直觉,甚至遥不可及。

或许,我们认为逼迫是一份我们 “现在” 无法完全感受其价值的礼物。以这种角度思考,我们似乎比较能接受耶稣的话:“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 (太5:12)。我们能与这种“延迟满足”的观念共鸣,我们能理解为了将来的益处,现在忍受一点点不适的道理。

我们甚至几乎每天都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实践这一原则:我们愿意今天减少购物预算,好为退休生活储蓄;我们能忍受运动时的痛苦及不舒服,为的是未来更好的健康状态。在《创世记》中,约瑟直到多年后才看出上帝在他哥哥们恶行中的旨意:“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创50:20)。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并不难理解现在经历的逼迫,最终能带来天上的赏赐

然而,尽管耶稣确实提到天上的赏赐,但祂的话并不仅仅关乎未来的祝福。祂说的是:“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而不是“有一天,受逼迫的人将会有福”。逼迫真的可能在我们当下的人生成为一种祝福吗?

逼迫在全球各地的形式千差万别。在像北韩这样的地方,基督徒甚至会因持有一本圣经而被捕。在其他地方,成为基督徒可能会被社区排斥或孤立。而在某些情境下,基督徒可能会被剥夺接受教育或就业的机会,从而无法养家糊口。

我最近与一位来自苏丹的基督徒弟兄易卜拉欣 (Ibrahim) 进行一次对话。他从伊斯兰教归信基督后,被赶出了家门。在向其他穆斯林分享信仰后,他被逮捕和严刑拷打,最终被迫逃离自己的祖国。他将那段时光称为“黑暗时期”,因为他被囚禁在漆黑的牢房中,狭小得几乎无法转身。因着决定跟随耶稣并传福音,他不只一次——而是多次,经历像这样的苦难。

当我问易卜拉欣对马太福音第5章耶稣的教导的看法时,他的观点令我震撼。对他而言,逼迫的祝福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他已经经历并仍在经历的现实。他告诉我:“我进监狱时像一只小猫,但出来时却像一头狮子。”

在监狱中最黑暗的时刻,易卜拉欣说,他被迫面对并承认自己是个“心灵贫乏 (poor in Spirit,和合本翻译为虚心的人)” 的人的事实。但在他的贫乏中,基督的丰盛倾倒在他身上。在那漆黑的牢房里,基督的光炽烈地燃烧,将他的苦难转化为对耶稣信仰的深刻宣告——既向周围的人宣告,也向他自己宣告。

如同亚伯拉罕愿意献上以撒——那应许中的爱子——来证明他将顺服上帝看得高于一切,我的弟兄易卜拉欣也向基督证明他确实珍视基督为超越一切的至宝,在监狱里紧紧地依靠祂。对易卜拉欣而言,他所经历的逼迫是一份他珍藏的礼物,而不是像在圣诞节收到一双自己不想要的袜子那样的勉强之礼。这是一份他紧握不放的礼物,是一份他真心感恩的礼物,也是一份改变他生命的礼物。

尽管一路上充满挑战,易卜拉欣仍继续服事苏丹的百姓。在被迫离开苏丹后,他搬到埃及,继续服事其他流离失所的苏丹人。然而不久后,他再次被要求在两天内离开埃及。

如今,他来到肯亚,专注于装备那些来肯亚受训,然后返回苏丹服事的苏丹基督徒。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回到苏丹,并期待有一天,除了装备其他基督徒外,还能参与在苏丹的前线福音事工,向同胞分享基督的爱。

虽然西方的逼迫看起来与苏丹的情况极为不同,但我的祷告是,我们对逼迫的回应能如这位苏丹弟兄一般。与其凭直觉以恐惧或愤怒回应,我们是否能以感恩的心态,感谢上帝透过苦难所成就的事?我们是否能像彼得劝勉我们那样,因“与基督一同受苦”而欢喜快乐? (彼前4:13)

我祈求上帝,让我们不会被恐惧或愤怒所掌控,而是邀请基督的丰盛来填补我们的贫乏。我祷告,即使我们进入迫害时像小猫一样,出来时却能像狮子一样。这超过我们每个人自身所能承担的范围,但易卜拉欣的见证表明,借着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的力量,这是上帝能在我们生命中成就的事。

莱恩·布朗 (Ryan Brown) 是《敞开的门》美国分部的总裁兼执行长。 《敞开的门》在全球有25个国家办事处,致力于支持受逼迫的基督徒。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 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Telegram

Our Latest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教会长辈,别 “训话” 年轻人生孩子

对婚姻及家庭感到焦虑与矛盾的年轻人,需要的是正面榜样,而不是说教。

耶稣说,不要为养育孩子忧虑

当我们意识到 “自己与非基督徒并无差别” 这个事实时,我们应该停下来思想耶稣关于空中的飞鸟的教导。

学者在一片莎草纸上发现耶稣的话语

他们意识到,在那一刻,他们的研究跨越了千年,与另一位被耶稣深深感动的人产生了连结。

Review

“郊区心态” 如何塑造了福音派?

或许,现在是时候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的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

基督徒真的 “更好看、更时尚” 吗?

社群媒体上的 “耶稣光辉” 潮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神学。

诚实面对你参加 “短宣队” 的动机

短期宣教相当复杂,而且常常不尽人意,但若以智慧和透明的态度进行,仍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