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荣耀给舞台灯光?

从圣言和圣事等基督教敬拜仪式到戏剧性的灯光秀。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Christianity Today February 26, 2024
David Rama / Pexels / Edits by CT

“灯光。”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听错了。 请学生重复他的答案

“灯光。”

我再次陷入沉默。 显然我漏掉了什么。

“你是说用电吗?例如,代替蜡烛?”我不确定地问。

“不,”他回答。 “我是说电灯——你知道的,电灯。”

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位学生指的是灯光,调光器、聚光灯、彩灯,与“舞台灯光”相关的所有控制装置——你可以在单口喜剧、戏剧制作或音乐会上见到这些东西。

我向大约40名大学新生提出的是这个问题:假设你下周末去一个新的城市旅行,周日早上你选择去教会。 你希望在教会里见到什么?

我经常以这个问题开始关于敬拜仪式的讨论,即不同基督教传统在公共敬拜中遵循的“脚本”,无论教会的敬拜较为热情或是冷静。 学生通常会提到招待小组、引座员、位子的排列、成员、讲道内容、什一奉献、祷告、经文。 有时会提到圣餐。 很少人提到基督教信经和认罪。

但是,学生们有越来越频繁提到科技的趋势:萤幕、影片、摄影机、现场直播。 还有其他同样具有科技含量的元素(尽管他们并不这么认为):麦克风、耳麦、乐团(皆有较多复杂细节的组织)。 所有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和适应的标志;所有这些在基督教仪式上都相对较新;至少在教会普遍使用方面而言,尚未经历数个世代。

我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诚实地说了他的第一个想法:灯光。 当他想像去教会时,当他想像走进教会敬拜的地方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可控的照明系统。 昏暗的灯光用于安静冥想,明亮的灯光用于祝祷,聚光灯用于讲道,不同颜色的灯光用于不同的乐队成员和他们各自的独奏时刻。

从圣言和圣事等基督教敬拜仪式到戏剧性的灯光秀。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我的学生的回答主要反映了他们在大型教会的经验。 我的学生一般都是来自圣经地带的福音派基督徒。 即使他们来自农村或小城镇,他们的成长经历也会让他们觉得那些是规则的例外,而潜规则是拥有高品质敬拜“制作”的富裕大教会。当他们搬到像阿比林这样的大城市时,他们会以这个标准用脚投票(选择教会);当他们搬到休斯顿、奥斯汀或达拉斯-沃斯堡这样的大城市时,他们也会如此 用脚投票。

但根据最近的研究,如今绝大多数美国教会的成员人数都在100人或100人以下。 因此,当我们想到典型的会众结构时,我们脑中的画面应该是个由二、三十个家庭组成的地方教会型态。 这种规模的教会很少有资源配备专业的照明设备,或是对专业照明设备的期望很低。 他们更担心的是如何让教会的灯一直亮着。

此外,虽然美国教会的出席率和成员人数都在下降,而且美国教会的平均人数仅勉强达到三位数,但出席教会的总人口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大型教会。 换句话说,随着参加教会活动的人数下降,有参加教会的人也越来越多选择去大型教会。 这种现象改变了人们想到“一般教会”时会有的感觉及画面,因此也改变了人们对“典型敬拜聚会”的想像。

要负担、维护和操作我学生心目中那种专业灯光,教会的规模必须远远超过90%美国教会的规模,也就是超过250名固定聚会会友。 然而,对我的学生和其他许多人而言,这样的规模及其特征已然成为教会的典型聚会方式,而非特殊的聚会方式。 他们觉得“今日的教会就该是这样啊”,是人们在陌生城市随意参观一间教会时的合理预期。

这样的趋势既是许多教会开始投资科技的原因,也是许多教会投资科技的结果,这些科技使主日早晨成为一个高制作成本的献祭,无论这样的献祭是献给现场的观众看,还是献 给在家看线上直播的人。 早在COVID-19之前,许多教会就已开始一场科技仪式的军备竞赛,以有着高科技公共敬拜的“主日早晨”来吸引慕道友,尤其是年轻的家庭和专业人士。

对许多经验丰富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Gen Z)福音派基督徒来说,最先进的、高画质的、专业水准的录影和音讯及音乐,配上流畅的转场和华丽的灯光 ,无缝无障碍的为网路直播准备——已逐渐成为常态,“教会”,或“敬拜”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最好的情况下,福音保留了穿透所有噪音的力量。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基督徒们既无法接收到主的话语,也接收不到主的身体和宝血。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在长时间的轻摇滚音乐会中间,听到一场精致的TED演讲,具有灵性但没有宗教性。

毫无疑问的,这些教会的牧师们都是出于好意。 如果有更多的人想听福音、赞美上帝,我们难道不该让他们有机会这样做吗? 我们难道不该建造适合的环境,并祷告他们愿意来吗?

极少人会认为,光是教会建筑物的大小就能证明教会不信实于主,而我也不是那种建议教会应丢掉麦克风,让天生有大嗓门恩赐的传道人讲道就好——这种 是所谓的反对科技进步的卢德主义份子(Luddite)才会有的担忧。与科技有关的神学问题比这更严肃。 首先,我们很少能预先找到答案。 科技的益处及坏处需要在实地实践中识别,而我们确实需要识别力。 仅仅因为某样新科技在一开始时看起来有助于教会的使命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反过来检视基督教敬拜的本质是什么。 我问我的学生们,如果他们第一次参观某间教会,他们会期待见到什么?他们应该期待见到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教会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性回答是:他们应该期待圣言(讲道)和圣事的仪式。 他们在拜访一间教会前就知道,除了少数有限度的不同处之外,他们会在教会里祷告、唱诗歌、做信仰宣告(如念信经)、忏悔罪过、聆听主在经文中的话语 、聆听人宣讲福音,并领受主的身体和宝血——为了救赎他们而擘开的天粮。 无论他们在哪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旅行至大城市或是小乡村,拜访的是5000人的教会还是50人的小教区——等待着他们的都应该是这些。

请注意,举行这个仪式的必需品有哪些:以耶稣的名聚集在一起的弟兄姊妹、一位领袖、圣经、一点饼和酒。换句话说,就是基督徒、圣经、象征基督身子跟宝血的某些物质,以及ㄧ个能让人们聚在一起的地方。 就是这么简单。 事实上,每个周日早上,在世界各地任何地方,你都能发现人们在大教堂、私人住所、大楼公寓、购物中心、自助餐厅、泥屋、河边、树下、或藏在地下室和阁楼里 (怕被人发现)——举行这个仪式。

这就是基督教仪式的奥妙之处。 除了制作文本(早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和饮食(生活所必需)所需的工具之外,教会在圣灵和真理中敬拜上帝并不需要任何科技。 也许,就具体情况而言,新科技有帮助仪式进行的潜力。 但它们同时也有造成伤害、扭曲和误导人们的潜力。

一方面而言,敬拜本身是一种教理(catechesis)。 它塑造我们的心思、意念和想像力。 年轻人确实有权在特定的主日期待见到他们在之前数百个主日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在我看来,目前的教理形式显然奏效了,但却是朝错误的方向奏效。

不少福音派基督徒如今误认普通的敬拜仪式就是我在前面形容的“教会科技秀”——各方面而言都是一场表演。但既不是圣餐故事的表演,也不是仪式脚本的重演,而是一场精心制作的高画质节目。 如果我是对的,人们确实开始认为这样的聚会是普通教会的聚会(因为这种形式在较大的教会中很普遍,而如今更多的人选择去到大教会),那么我的建议是 ,牧师们需要回到白板聚会的年代——或者我应该说,我们需要回到久经历史检验的圣言和圣礼的智慧里,也就是基督教仪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而言,试想一下,谁“有能力”参与这场敬拜军备赛? 肯定只有大城市的大教会。而谁没有这种能力呢? 所有其他教会。也就是说,至少有五分之四的教会无法玩高科技游戏。

鉴于过去几十年里,有数千万美国人离开了教会,我们的基督教仪式已然失能。 考虑到教会的使命,敬拜军备赛也是短视之举。 但最重要的是,这是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失败。

我们不希望小型教会关门。 我们希望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教会都能蓬勃发展——以它们现在的样貌,在它们所在之处茁壮成长。 但是,如果现代教会的普通标准已经变成我上面概述的具备高科技制作的能力,那么这些小型教会,即使坐落于大城市,也会继续消亡,因为它们不可避免地缺乏跟上他们的邻舍(大 教会)步伐的资源。

关于如何引领一次充满喜乐的敬拜,传递不受抑制、圣灵深刻临在的敬拜,我们可能有很多想法。 但是,一次信实的敬拜应该是任何教会都能做到的,无论他们的科技能力如何。

我们必须想像一种敬拜、教理(catechesis)的可能性——对像我学生这样的基督徒来说,这种教理首先能让他们想到复活的基督:祂永活的话语、祂的身体和宝血 、祂聚集一处的子民。 问题是:什么样的敬拜仪式才能让我们产生这般心思意念?

作者Brad East是艾伯林基督教大学(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的神学副教授。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简体中文》的文章,或是订阅本刊,如想收到关于新文章的通知, 可通过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Our Latest

Excerpt

如何诊断一颗病了的灵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于施以错误 “治疗” 的牧者,将导致属灵上的灾难。

牧师深知被背叛的感觉

Hannah King

这些痛苦的经验并不是事工失败的记号,而是我们在基督里 “与祂有分” 的一部分。

Review

基督更新我们的 “心”,而非我们的大脑

Sharon Dirckx

人类的 “灵魂” 及 “生理” 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我在30年服事历程中学到的30件事

“后来我学到,其实所有事工,都是某种程度的青少年事工⋯⋯”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Wes Faulk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Matt Reynolds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不要以世界的方式对抗世界

Tryce Prince

身为教会,我们能如何更健康地回应那些常使人分裂的议题?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