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台湾Metoo运动中的”人设翻车”

对基督徒来说,犯错之后最重要的不是保住自己的形象,而是如何藉著悔改回转归向神。

伦勃朗画派《犹大和他玛》

伦勃朗画派《犹大和他玛》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26, 2023
WikiMedia Commons

台湾这一波#MeToo运动持续延烧,每天都有新“确诊”个案,且从一开始的政治、媒体与名嘴圈烧向文化、公益、学术与影剧圈,光是网友所整理截至2023年6月22日的“#MeToo事件清单”就有149人。

对于#MeToo运动,我能同情也理解真正的受害者可能因为举证困难、不对等的权力结构、所属职场或组织对被害人不友善的环境等诸多现实压力而未提出申诉或告诉,当初没报案或举报并不表示事情一定没发生。

但#MeToo运动诉诸“网路群众公审”,往往缺乏正当法律程序保障的性质,仍让有些人担心众口铄金下的舆论审判是否可能沦为“猎巫”或出现冤错假案。

毕竟就连司法实务中指控性侵,本该是被害人的一方事后也不是没有被检方以诬告起诉的例子。约瑟这个圣经最有名的“职场性骚扰”案例,同样因自己的衣裳落在引诱他的波提乏之妻手里,反而被控调戏主母,从性骚扰的被害人被诬为加害人锒铛入狱(创世记第39章)。

面对#MeToo指控,有人否认到底;有人企图“以讼止谤”;有人明知系争性骚扰案已超过半年的告诉期,仍厚颜摆出“快来告我”的姿态,仿佛可藉不起诉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许多出面表示歉意的被控诉者其声明则被批评为“没有诚意、避重就轻、转移焦点、替被害者代言”;把有意的身体接触淡化为无意冒犯,以“我忘记了”或“酒醉断片”替自己卸责,将权力不对等的侵犯定位为“个人感情处理不好”,或承认自己“有点变态”的同时却又不甘独自灭顶,以“毁灭式爆料”拖他人下水。

如果这些被指控者真的是加害人,这许多以道歉为名的回应或许就不是真能平抚受害者伤口的真心忏悔,而是试图替形象崩毁止血的危机处理,只是一种公关操作。

这也是#MeToo运动的极限所在,即使有些性掠食者可能因为#MeToo强大的网路串连能力现出原形,并使加害者为其犯行付出一定代价;但#MeToo无法保证加害者是真诚的为其所造成的伤害向受害人致歉,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形象更甚于被害人的苦痛。

这也是人类始祖犯罪堕落以来的常态,不论亚当、夏娃或杀了亚伯的该隐,他们面对神究责的态度都是推诿卸责,而不是坦承自己的过犯并祈求宽宥。

#MeToo加害人即使遭爆料涉及性骚扰或性侵,仍试图藉公关操作来维护形象,也说明了他们最担心的是“人设崩坏”后所失去的产品代言、商业利益、演艺生命或政治前途,而不是自己的生命到底出了甚么问题?

然而主耶稣在提醒防备“法利赛人的酵”时却指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2)。

法利赛人努力维持受大众欢迎,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公关高手”。但再高明的公关手法也瞒不了神,因为神的全知察透每一角落和每一心思。耶稣强调,我们该敬畏晓得我们一切秘密、有权柄把我们丢在地狱里的那一位。

也因此如果一个人真的表里不一,即使其人设没有因#MeToo翻车,或在高明的危机处理下幸运得到粉丝的谅解,也未必真是好事,因为这可能反而让当事人错过了真正悔改的机会。

在这波#MeToo运动中,我们看到许多人还是相信“遮掩己过”的“必定亨通”,也确实有些人表面上似乎暂时“亨通”;但圣经却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言28:13)。

掩饰自己侵犯了别人身体或财产的权利,就是在神与人面前装假,否认自己需要赦免与从罪中得释放,却终究无法避开神知道他犯了罪并会惩罚罪的事实。

但神不是没有给犯错的人出路,大卫的经验清楚告诉我们:只要“我向祢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祢就赦免我罪恶”(诗篇32:5)。

因此,对基督徒来说,犯错之后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保住自己的形象与附随这形象之下的相关利益,而是如何藉著悔改回转归向神,从而得到神的怜悯。

犹大本来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他离开神的“圣约家庭”,与败坏的迦南人同住(创世记38:1) ;看见吸引他的迦南女子,就娶来为妻(创世记38:2)。身为兄弟中的领袖,他也无情的力主将约瑟卖给米甸商人(创世记37:27) ,除掉了这个最有可能和他竞争长子继承权的弟弟。

他的长子与次子因行恶死了,他没有自我反省,反而怪罪媳妇他玛;还为了保住仅存的小儿子示拉,欺骗媳妇等其长大就让她为死去的兄长留后。

在通往亭拿的伊拿印村嫖妓之后,他急着想拿回自己给妓女的信物(当头),也说明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名声,不想自己的信物留在妓院里,成为当地人的笑柄。

等到媳妇他玛因行淫有了身孕的消息传来,他更毫不犹豫要人拉出她来、把她烧了(创世记38:24) ,似乎是希望趁这机会把他玛除掉,儿子示拉就不用娶她了。

其实他玛拿出信物证明她是从公公受孕后,犹大本可以如#MeToo运动这些被指控者继续否认到底。但此时神开他的眼,让他看见自己的不义,于是他承认“她比我更有义”(创世记38:26),也就是“她才是义,不是我”。

犹大公开承认自己做错,这是他改变的第一步;他后来因而变得懂得爱护弟弟,也能体谅父亲雅各不能再承受失去幼子的痛苦,从而愿意替便雅悯留在埃及永远为奴,整个生命彻底转变。

承认自己嫖妓、睡了自己的媳妇又欺骗自己的媳妇无疑是羞辱的,自己的人设也肯定会崩坏。但犹大选择认错,这一时的羞辱换来的却是他在救恩历史上从自我中心转变到舍己为人的荣耀。

面对#MeToo运动,我们理当营造一个让受害者勇于举报,也不因举报背负污名的友善环境;并透过公正的调查,避免下一个受害者出现。

利用不对等的权力要求性方面的好处或从事不受欢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别歧视的言行,无疑是该受谴责的行为。

但冷嘲热讽无法让加害者真正悔改,他们需要基督的恩典,才能看见自己伤害别人的罪恶,并且因认识自己有罪、承认自己需要神的怜悯而脱离利用他人满足自己情欲的败坏。

但愿基督徒不是因#MeToo运动变得更加自义,而是知道自己即使不会或不曾犯这些性骚扰或性侵犯的罪,依然需要在神面前承认己过,因为“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Monica Augustine Chen,基督徒网路文字工作者,盼望以福音为中心回应文化的挑战。

本文转自作者脸书,谢谢作者允准转载。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 通过订阅通讯email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关注我们。

Our Latest

中国家庭教会充当红娘

Eva Chou

在父母的压力下,中国的女性基督徒为寻找对象苦恼。

Excerpt

如何诊断一颗病了的灵魂

Harold L. Senkbeil

那些急于施以错误 “治疗” 的牧者,将导致属灵上的灾难。

牧师深知被背叛的感觉

Hannah King

这些痛苦的经验并不是事工失败的记号,而是我们在基督里 “与祂有分” 的一部分。

Review

基督更新我们的 “心”,而非我们的大脑

Sharon Dirckx

人类的 “灵魂” 及 “生理” 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我在30年服事历程中学到的30件事

“后来我学到,其实所有事工,都是某种程度的青少年事工⋯⋯”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Wes Faulk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Matt Reynolds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