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撒马利亚人帮助被北京压迫的人

美国教会绝不能错过欢迎和帮助香港人和维吾尔人的机会。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13, 2021
Anthony Kwan / Stringer / Edits by Rick Szuecs

拜登总统在上个月的CNN市政厅节目中警告说,中国将因其侵犯人权行为而遭受到“反响”。但是,除了承诺公开谴责外,他几乎没有说出“反响”是什么意思。

拜登没有多说的原因,可能只是像他在市政厅节目开玩笑所说的,“在电视上用10分钟的时间谈论中国政策”有困难,也可能是美国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实际的选择。然而,拜登可以并且应该立即采取一种选择:欢迎维吾尔人、香港人以及其他要逃离北京压迫的人,以寻求庇护者和难民的身份来到美国。

总统无疑已经考虑了这一选择。在去年夏天世界难民日的声明中,他承诺“与我们的盟国和伙伴一起,对抗中国对香港的自由以及对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大规模拘留和镇压,并支持提供一条出路给被迫害的人在美国和其他的国家寻找避风港。”这听起来像存一个开放的态度,模仿英国要给某些香港人公民身份的计划,该计划预期会在未来五年内促成30万人从这前英国殖民地来到英国。然而,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市政厅节目中,拜登明确地将中国的对话与之前关于难民接纳的讨论区分开来。拜登,他曾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谈过维吾尔人问题,“这与难民没有太多关系。”

但这是可能的,基督徒应该希望拜登能够选择避风港作为应对北京的强暴行为的独特工具。就实践政治和《圣经》原则而言,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政治现实是这样的:对中国的威权主义、中国对香港的镇压以及对维吾尔族的种族灭绝待遇——据报导其中包括强迫堕胎 强奸、洗脑、集中营等等——说“反响”是容易的。困难得多的是在设计美国要施加的反响,符合三个重要的标准:(1)不伤害无辜者; (2)不产生无法接受的大国冲突风险,包括可能性很低但在最坏情况下并非不可能发生的,就是扩大到核战争;(3)实际上改变中国政府的行为。

提供庇护给要逃离北京暴力行径的人,却不相同。这是不含对抗的反响。

让我们考虑一下通常的选择。外交压力和拜登提到的谴责是很好的,但它们产生的变化可能很小。这不是因为外交没有效果,而是因为从北京的观点,威权主义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制裁一般会符合标准2,但通常对那些不能影响其政府行动的平民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制裁改变对象的行为的记录非常差。 (一项针对85个政权制裁的重要研究发现,只有四次成功,并且得出的结论是“不大会达成主要的外交政策目标。”)经济制裁的升级或军事行动的威胁,可能会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军队引到灾难性的战争。战争不会减轻痛苦,也不会减轻北京的冲劲。

提供庇护给要逃离北京暴力行径的人,却不相同。这个反响并没有正面对抗。它不会伤害无辜者或威胁战争。如果大量的公民外流,特别是来自香港金融界,可能最终会诱使北京减少其人民逃亡的动力。美国几乎肯定不能强制中国的国内政策,但是,我们可以给那些想离开的香港人,维吾尔人和其他中国政府的受害者提供避风港。 (在政治方面,我们甚至可以比较轻松地做到这一点。这个想法的一个小规模的版本,在去年的一个法案里,得到两党的广泛支持,几乎通过。)

有关欢迎受压迫者和被迫害者来这里,重建一个和平、安全与自由的新生活,有大量的《圣经》经文支持。提供避难所给维吾尔人和香港人是“爱外地来寄居的人”(申10:19)的一个方法,欢迎陌生人,并照顾“弟兄中一个最少的”(太25:35,40), “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1:27),并爱邻舍如同自己。 (如果华盛顿像北京一样执政,我们也可能希望有一个可逃亡的地方!)

一般的CT 读者来说,这些《圣经》观点 熟悉。但是,我看到另一个在《圣经》里一致性的观点,不是源于款待别人的命令,而是源于我们基督徒都被呼召,跟随耶稣效法那自我牺牲的爱(弗5:1 -2)。

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欢迎中国难民将会使美国受益,包括在经济方面。然而,使难民安顿下来既困难又代价高昂。这项提案似乎要求我们处理一个“不是我们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给我们有机会效法基督将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的前面,将他们的问题看作我们的事(腓2:3–4)。这样,我们可以散发出基督的爱的特征。正如我们在约翰一书3:16中所读到的,“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还有,好撒马利亚人。在阅读这个比喻时(路10:30–37),我们的重点趋向于跨越民族仇恨的界限。但是这撒马利亚人也解决了一个他既没有造成也没有遭受的问题,并且从广义来说,一个他没有希望解决的问题。他没有办法使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危险道路更加安全。他不能确保没有人会再次被抢劫和殴打。不过,他确实有办法帮助他遇到的那个受伤的人,他就自己付出代价去做了。

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没有明确的途径可以结束中国政府的暴力,美国当然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华盛顿可以打开美国的大门,对香港人、维吾尔人和其他在中国受迫害的人开放。当他们来的时候,美国教会可以准备好欢迎他们并为他们服务。

Bonnie Kristian是《今日基督教》的专栏作家。

翻译:元鹏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请通过电子邮件FacebookTwitterTelegram关注我们。

Our Latest

耶稣会对今日的“帝国”说些什么?

教会除了应向掌权者说真话,也应该让世界看见我们时,“真的”看见基督的生命样式。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你的总统选票会让你下地狱吗?

若我们试图为“基督被钉十字架并复活的福音”添加额外的门槛,我们所传的就是另一种福音。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