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不会撇下我们

12 月 5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5, 2021

将临期周二:罪与救赎


在让人们准备好迎接弥赛亚方面,施洗约翰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周,我们会思考《圣经》对约翰的目的是怎么说的。 我们反思他关于罪和悔改的教导能如何影响我们自己的基督徒门徒生活。

阅读:玛拉基书3:1-4

今天我们读旧约的最后一卷书,就在我们翻到《马太福音》第一章之前。以色列人从巴比伦流亡归来,耶路撒冷的圣殿已经重建,但他们与神的关系依然……挺复杂。

《玛拉基书》围绕着神的一系列宣告而构建,以色列人对这些宣告则提出了质疑和控诉。随着这些对话的展开,以色列持续的罪恶和背叛被展露无遗,而这位以色列的神的坚定品格也完全彰显。我们今天阅读的第3章中的段落,是从以色列人恳求公义的神显现(2:17)、而神则应许派遣一位使者为主预备道路(3:1)开始的。在那之后,神自己要来到圣殿。这是多么充满希望的应许!拣选以色列人为祂宝贵子民的神要来,再次显明祂对自己子民的承诺。

然而,这种希望在下一节中却突然有了另一种意味。是的,神要来了——但谁能忍受祂来临的日子?神不会因以色列人不冷不热的圣殿事奉、或他们拒绝将荣耀完全归于神而赞扬他们。事实上,即将来临的神就像一团炼去杂质的火或洗去污渍的肥皂,为了以色列人的不义和背道将他们置于祂的审判台前。

在将临期间,在我们等待弥赛亚诞生的纪念日并渴望神再次降临时,我们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世界支离破碎,我们需要一个救世主。但是,就像以色列人一样,我们等待的救世主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他可能也不会称赞我们。相反,我们的缺点会暴露无遗,我们也会被要求要悔改、改变我们的方式。

但这也正是重点。我们的神不是一个会离弃我们、叫我们独善其身的神。祂是一位改变我们的神,而这种改变,只能当我们对生活中迫切需要重新规整的部分觉醒才会实现。正是这种重新规整,这种将我们自己交给神那双能炼净我们的手,才会让我们离神更近,也更接近我们被造所应有的人的样式。

让我们向神敞开,让祂进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接受神再来时的情景可能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可以信赖的是这位伟大的神,祂的良善和温柔,祂是信实的神,祂不会撇下我们。

珍·罗斯纳(Jen Rosner)是富勒神学院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系统神学的附属助理教授,并著有《寻找弥赛亚:福音的犹太性探索之旅》。

阅读:玛拉基书3:1-4。

从几个可能的层面上考虑这段经文的意义:它最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施洗约翰和耶稣的出现,以及基督的再来。这个预言如何展现了神的品格和?祷告,邀请神在你的生活中做熬炼的工作。

亲身活出福音的生命

12 月 4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4,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

阅读:帖撒罗尼迦前书3:9-13

你是否曾经非常想念某人并想再次见到他们?在这漫长、​​看似无休止的大流行病中,有许多我们无法亲眼见到、问候和拥抱的亲人。Zoom或者FaceTime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我们渴望相聚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房间、同一个地点。我们渴望与他们面对面。

使徒保罗也渴望亲眼见到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当提摩太确信地说他们活出了福音的样式、在行为中实践了福音、“靠主站立得稳”(帖前3:8)时,他喜出望外。他想亲自拜访他们,但眼下只能通过这封书信。他给他们的是怎样的信息呢?福音必须被信徒亲自活出来,直到我们见主面的那一天。这看起来像什么?同样,这关于耶稣之爱的福音能叫他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第12节)。

在我们这分裂的世界里,这种爱并不容易体现。今天,许多人已经允许世俗的价值观渗透并取代基督徒的爱和福音的见证。作为一个教会,我们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

保罗及时提醒我们要使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这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相反,保罗说,“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第12节)。

福音的意义是通过我们像基督一样的爱来体现的,尤其是爱那些被我们归于“其他人”的人。如果现在的我们尚且无法忍受眼前主内的弟兄姐妹,我们就不能声称我们正急切地等待着耶稣的第二次来临——那福音叙述的顶峰!

在我们还在等待耶稣再来时,保罗还敦促信徒要在一个赞美妥协和罪恶的社会中“成为圣洁,无可责备”(第13节)。我们对基督第二次来临的热切盼望,挑战着我们始终追求圣洁的生活,以荣耀神。这包括彼此包容,对异见者保持耐心,依靠神的能力来做到这一切。

保罗敦促帖撒罗尼迦人要在耶稣再来的光照中这样生活:用将来的盼望来塑造他们当下的门徒身份。像他们一样,我们也渴望与耶稣面对面。降临期提醒我们这一天终会到来。愿我们在此间努力成为有爱和圣洁的人。主耶稣啊,愿你快来!

马修·金(Matthew D. Kim) 是 戈登—康威尔神学院的 George F. Bennett 讲道和实践神学教授,也是《向处于痛苦的人们布道》 的作者。

思想:帖撒罗尼迦前书3:9-13。

对基督再来的期待将如何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在亲身活出福音的生命时,你有何渴望?在你等待基督再来的日子里,祷告,求神坚固你的心,加深你对他人的爱。

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12 月 3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3,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

阅读:启示录22:12-20

《圣经》以祷告结束:“主耶稣啊,我愿你来!”这样的一个祷告与许多将临期的赞美诗相呼应,比如《以马内利来临歌》(“O Come, O Come, Emmanuel”)和《我们渴望的耶稣》(“Come, Thou Long Expected Jesus”)。

基督徒从很早就开始为此祈祷。这是我们所知最古老的基督教祈祷文(除了主祷文)。我们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保罗曾引用过亚兰文原文的版本,Maranatha,意思是“主必要来!”(林前16:22)。保罗既然认为哥林多教会的希腊语读者能认出这个亚兰文短语,就可以想见它在早期基督教崇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启示录》22:20是对耶稣要再来的应许的回应。在第12节和第20节中,耶稣自己说:“我必快来。”这个应许贯穿整本《启示录》(见2:5, 16; 3:11; 16:15; 22:7, 12, 20),应许祂将来对一些人施行审判,为另一些人带来祝福,直到最终这一应许得到了回应:“来!”

我们首先在第17节听到这个回应。这是“圣灵和新妇”的祷告。说是“圣灵”的祷告,可能是指圣灵在敬拜中通过基督教先知说话。“新娘“就是教会,她加入了圣灵的祈祷。

我们可以想象新娘等待新郎到来时的样子。她已经装饰好、准备迎接他(见19:7-8)。但若仅是如此,说“新娘”就是“教会”还不尽然,即使“教会”确实应该如同“新娘”一般期盼、准备着主的来临。新娘是那祷告着的教会,说着“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我们必须想象在基督教会众崇拜中大声朗读《启示录》的情景。当朗读者读到下一句话时,“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启22:17),整个会众都同声祷告,欢呼:“主耶稣啊,我愿你来!”他们衷心的祷告表明他们真是羔羊的新娘。

但是在第17节的后半部分,“来”这个词的用法发生了变化。现在它关于听到的人——“每个口渴的人”,被邀请“来”,从神那里领受“生命的水”。生命泉的水属于新的创造(21:6)和新耶路撒冷(22:1)。但它也早已属于那些等待着耶稣降临的人。

就好像祂在末后降临之前已经来到我们中间,让我们预尝了新的创造。因为这就是救恩的意义。我们等待祂,因为我们已经遇见过祂。

理查德·包衡(Richard Bauckham)是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退休圣经教授,著述颇丰,包括《启示录中的神学》。

思想:启示录22:12-20。

祷告“主耶稣啊,我愿你来”是什么意思?这个祷告如何挑战或改变你?与跨跃时间和空间的众圣徒一起,在今天默念这个古老的祷告。

光之城

12 月 2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2,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阅读:启示录21:9-22:5

阅读:启示录21:9-22:5

当我从英格兰搬到苏格兰居住时,我发现其中的一件难事是冬天的日光时间变短了。阴天的时候仿佛天从未亮过。我觉得这会让人有些沮丧,但有些人被其严重影响,不得不坐在模仿阳光的灯下。我们的身体健康依赖于阳光;心灵的健康也是这样。

毫不奇怪,在许多文化中人们崇拜太阳,有时也崇拜月亮。为什么晴天会让我们精神振奋?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晒太阳?科学证实,我们的星球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它提供的光和热,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创世之中,神的祝福通过受造物传递给我们,其中就包括阳光。在末后的更新中,我们将生活在神的直接同在中,就像我们在白昼沉浸于日光一样——并且将不再有黑夜。

想象一下:一座充满光的城市。把它想象成一颗璀璨耀眼的水晶宝石(启21:11),光线从第19-20 节列出的各色宝石上反射出来。想象一下,如果你能的话,光是如何穿过建造这城所用的明净精金的(第18、21节)。从远处眺望这城。它矗立在山顶(第10节),照耀着周围的列邦。这是那个世界的光。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光(第24节)。

再来想想教堂里的彩色玻璃,上面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圣经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形象。这些玻璃本身在任何时候都足够美丽,但当阳光透过它时,它亮了。它浓烈的颜色亮起来了!在新耶路撒冷,所有神所造之物的可爱将成为所有人的喜乐。我们终于能把他们看得真切。神直接临在的光不会消除他们的形状或颜色——即他们被造的实在,但这光会照亮他们,改变他们的形象。

在整本圣经中,光是神和耶稣的象征(耶稣在《约翰福音》8:12中说:“我是世界的光。”)。想一想神的光已经照进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方式——它如何照亮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何能在这光中行走。如果我们现在看见这光,它就会照亮我们通往那光之城的道路。我们可以带什么去献给神,并为这座永恒之城的生命做出贡献(启21:24、26)。

理查德·包衡(Richard Bauckham)是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退休圣经教授,著述颇丰,包括《启示录中的神学》。

沉思:启示录21:9-22:5。

这美丽的画面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这光辉和荣耀的描述传达了哪些关于神的真理?这光辉和荣耀的描述又传达了哪些关于新创造、关于我们至终希望的真理?

Books

在审视纯洁文化运动之后,还要做什么?

我们不需要一部更好的指南,或另一套不同的规则。需要的是改变我们沟通的方式。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 2021

我真希望在我青少年时流行的那些有关性行为、约会的书籍还在手边,这样就可以看到15岁的我被哪些名言吸引。我敢肯定,其中一定有一份我手写的名单,上面标题为“我理想的未来丈夫”(不过老实说,上面可能仅有一个名字: 约拿单·泰勒·多马(Jonathan Taylor Thomas))。

在写作《反驳纯洁文化》(Talking Back to Purity Culture)时,我重读了再次买来的那些书。重温那些塑造我和同侪的话语,我感觉到,在我内化信念的重压之下,玻璃正在破裂。同时令我尴尬的是,我了解到许多以前我当作真理来接受的教导,都与符合《圣经》的性行为或神的恩典无关。

《在遇见妳的白马王子之前 》(Before You Meet Prince Charming)的作者萨拉·麦利(Sarah Mally)把女人的心描绘成一个巧克力蛋糕。如果有人在聚会前(即结婚前)把蛋糕吃掉了一块,这个蛋糕,即她在婚姻关系方面的价值,就因此不再是完整的了。在《每个年轻女子的争战》(Every Young Woman’s Battle)的引言中,司提反·阿特伯恩(Stephen Arterburn)警告女性读者说,每次男人与女人发生性关系,他都会取走“她的一部分灵魂”。

这些有关人类价值的教导,与人是按神的形象受造(imago Dei)的神学思想明显相违、不符合《圣经》的。与它们一样错误的,还有那些对所有遵行婚前守贞的人有关婚姻、美好性体验以及后代子女的虚假承诺。但是给我这个在教会长大的少年带来最大的压力的,或许是那种不断灌输的,认为女人要对两性双方的贞节要负责任的观念,。

肖恩蒂·费尔丹(Shaunti Feldhahn)和丽莎·赖斯(Lisa A. Rice)在《只写给年轻女士》(For Young Women Only)一书中报告说,“少年男子与他们强烈的肉体冲动作挣扎”,“许多男孩子没有感到能力或责任来抵挡性欲望”。她们对女性的忠告?“那些小伙子需要妳的帮助来保护你们双方。”

尽管这与耶稣的话正好相反,但我记得,我以前深信,女孩子要注意穿着及行为举止,并负有减少诱惑的责任,不然男孩子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欲。这些书向我表明,性方面的过犯、诱惑,甚至性侵犯的责任,都完全落在了女性的肩上。我简直不敢相信,竟会看到有人藉著《圣经》经文夹带出某些谎言,使用的诸般诡方式,还有那如同胡萝卜一般在眼前晃来晃去的诱惑。我蜷缩起来。我哭泣。有一次,我还把一本书扔到房间的角落。

越来越多的保守的基督徒对福音派在处理性、婚姻和性别问题的方式感到极大不满。我们看到,这些有害的、不合《圣经》的教导为时已久,一种亟需的对其再审视正在兴起。

《性事的大解救》一书的作者及博主希拉·雷·格雷戈瓦(Sheila Wray Gregoire)发觉,随着她更多地了解基督徒女性在婚姻中的经历——包括通过关于婚姻满意度、信仰和对性的看法的一项大规模民调——自己的观点在改变。

“去年我花了很多时间撤下旧的博文,要求不要再出版我早期写的书。”她告诉我说,“我正在重审和改进。我想确保我提供的资讯是真正健康的。”

她希望其他受欢迎的基督徒作家,包括 艾默生·艾格里奇斯(Emerson Eggerichs)(《爱与尊重》(Love & Respect)的作者),和《每个男人的争战》(Every Man’s Battle)的作者司提反·阿特伯恩和弗雷德·斯托克(Fred Stoeker),也同样不要再倡导她认为是对性与婚姻关系错误并有害的信息。

即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过去教学的缺点和错误,也没有阐明我们应该教什么。如果放弃90年代纯洁文化的信条,我们应该教我们的孩子什么有关性这课题呢?

传授明辨力

我最常被问到的是“我能给我家的青少年买什么书?”书是有形的。我们可以触摸它们,推荐它们,在它们的页面作折角。如果你在纯洁承诺卡上签名,您可以把它放在家庭的布告板上或日记本内。如果你买了一枚纯洁戒指,你可以每天戴在手指上。我们喜欢把顺服的象征握在手中。

但我担心的是,在我们试图改革过去的教导时,我们很容易掉入把旧规则换成另一套新规则的陷阱中,并把它们作为所有信徒对智慧、顺服和基督教的新定义。

这些新规则可能看起来不同,但它们很快就会变成教条和不符合《圣经》的。此外,关于一些黑白分明的规定——比如是否能与不是配偶的人亲吻,还有青少年多大时可以开始约会——会减少我们学习神的话语、操练明辨力和培养我们个人信念的需要。

当然,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引导,建立家庭规则和结构是明智的。但是,如果我们假设青少年自己无法克服这些问题的话,我们就低估了他们。给他们一个机会。(你最后还是可以使用你的否决权!)与订定规则相比,交谈可能会让他们畏惧,但最终这种交谈会提供给你的孩子一些工具,让他们能以智慧和明辨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即便是以后他们不在你的看顾之下。

纯洁文化始于《圣经》的概念。圣洁是《圣经》所强调的,就如对奸淫的警告也是在《圣经》里。但我想,如果我们不是把教会青少年团契变成另一场关于约会与求爱的辩论,而是一起深入研究神的属性,那么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或者,如果我们没有举行一场关于端庄服饰的时装秀,而是仔细研究福音书和基督的一生。将某些思想从《圣经》中抽出来并过分强调,不仅可能会造成误解,也有可能创造出我们自己版本的基督教、正义甚至救赎。

当我在高中教英语时,学生们经常问:“考试会考什么?”问到后来,我就不再给他们考试,而开始要他们写报告和作专题研究。这让他们思考更深入及细微,当然,要做更多的工作。不仅是学生喜欢清楚、直接的答案。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会发现,打开一本小说,直接告诉学生们该怎么想、解释世界观,与我们一起读课文、要求他们自己去搞清楚相比,要容易得多。虽然用后者的方式来教细腻和有思想的文学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讨论和会有更多的挫折感。但最终这都是值得的。

明辨能力不是一蹴可成的。如果我们用一系列新的“该如何”、“不该如何”的书籍和研讨会来取代纯洁文化,我们就又回到同样的模式中。当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会在冰箱上贴一份规则清单。孩童需要明确的指导。因为他们仍在成长学习,没有如成年人的明辨力可用来思考问题。清单上的一些规则可能没有在《圣经》里,比如“先收拾好你的玩具,然后再拿出另一套新的”,或是,“晚餐前不准吃甜零食。”但作为成熟的基督徒,我们就不能只吃奶而已。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唯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来5:13-14)。

教会不需要一套新的、更好的性问题规则。我们需要的是塑造我们的灵命。当我们把难解的经文、灰色地带分解成《圣经》以外的规则时,不论是保守的还是进步的,我们就剥夺了基督徒一起讨论、深入思考、反复斟酌神的话语,并效法基督的样式的机会。

不断归正(Always reforming)

格雷戈瓦的新书中有一句话说,“有一点对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能面对我们造成的损害——即使那是个意外——我们就能朝耶稣想要赐给我们的丰盛生活前进。”我丈夫埃文(Evan)甚至建议,这个过程可以引用新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的口号,即“不断归正”(semper reformanda)。

我们必须愿意谦卑地回顾我们所信的和领受的。我们“不断归正”的目标,是更加紧密地遵循神的话语和效法耶稣基督祂自己。需要改革的不是神,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和理解。

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回顾这段教会历史,正是在此其间基督徒决定重新评估纯洁文化,并发现某些评论误解了福音、钟摆的摆动需要调整。我的书将出现在这名单上。许多其他的书也会。但这就是我们不断归正的方式。

我们虽然是不完美的门徒,但仍然不断努力地去更认识神和祂的话语。在这条路上我们会犯错,这需要定期反思。重估。归正。谦逊不仅是初信重生时需要的,也是整个基督徒生命所需要的。

对我们一切所做,所说和宣扬的,我们必须花时间后退一步问自己,“这真是属基督的吗?”这虽会令人精疲力竭,但却是神圣的工作。

雷切尔·乔伊·韦尔彻(Rachel Joy Welcher)《回嘴纯洁文化:重新发现忠实基督徒的性关系》一书的作者,也是《探究》(Fathom)杂志的专栏作家和编辑。

翻译:江山

责任编辑:吴京宁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请通过简讯FacebookTwitterTelegram关注我们。

一切都是新的

12 月 1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1,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

阅读:启示录21:1-6

疫情以来,你是如何应对的?它对你与神的关系有什么影响?有些人与神的关系更近了,也找到了渡过难关的力量。但对于一些或许失去了亲人或对如此全球范围的苦难感到震惊的人来说,大流行病提出了问题。

慈爱的神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这是一个古老的“苦难问题”——至少与《约伯记》一样古老。圣经对此没有唯一的答案。相反,它为我们提供了几个不同的角度。

就在圣经的末尾,我们找到了这样的信息:“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启21:4)。神会将祂的创造从玷污和破坏中治愈。人们有时会抱怨《启示录》中没有多少神的爱的证据。有些人可能会说大流行病也是如此。但你能想象比这更美的神之爱的意象吗:“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21:4)?

《启示录》当然不会吝啬对历史恐怖的描绘。但希望依然贯穿这一切,并在先知所言的最后异象中绽放。神会使一切都更新。神为祂的整个创造预备了一个新的未来。

当我们思想未来时,我们最常想到的是过去和现在将走向何方。但这里所说的“未来”完全不同。如同只有神能创造,也只有神才能更新祂的整个创造。这个更新始于耶稣的复活——一件改变了一切的新事。在被基督之灵改变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预尝新的未来。

那个未来本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但约翰的异象也邀请我们举目注视那座高山(启21:10),就在那里,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透过他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得比平时远得多。

新未来的核心是神:“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做他们的神。”(启21:3)。这一直是神创造的目的,这也将使一切变得不同。

分享约翰的异象并非是虔诚的白日梦。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我们可以开始按照神的应许而生活,这也将在现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全然不同。

理查德·包衡(Richard Bauckham)是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退休圣经教授,著述颇丰,包括《启示录中的神学》。

思想:启示录21:1-6。

这段话如何回应了你生活中的痛苦和艰辛?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痛苦和艰辛?它如何引导你的属灵眼光?以敬拜和信靠的祷告回应神。

右边或左边?

11 月 30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30,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

阅读:马太福音25:31-46

在《马太福音》24-25章,耶稣教导祂的再来,并用了几个比喻来描述“天国将是什么样子”(25:1)。也许耶稣在25章 31-46节的教导中最令人不安的部分,是这两组人竟然都要接受审判。他们并未因接受审判本身而抗议;毕竟,人子已经在荣耀中降临,在一众天兵的簇拥下,就连祂的宝座也是荣耀的。如此场景证实并表明了祂审判的权柄。祂有权召集各个民族来到祂的面前,而他们则必须前来。

令人惊讶的不是审判的事实,也不是法官的权利。相反,左右两边的人都对证据感到困惑。绵羊看着这位荣耀的君王,心想,如果我们事奉过祂,我们本该知道。祂是不会弄错的。山羊也有同样的想法,只是正相反。他们什么时候拒绝过祂?他们竟想不出一个例子。

作为回应,荣耀的基督揭示了关键:祂一直与祂的弟兄姐妹们同在、合一。这不仅仅是一种从属关系;而是真正的认同。谁是祂的弟兄姐妹?耶稣清楚地教导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2:50)。无论一个人的地位、种族、性别或国籍,如果他们与基督联合,那么爱护他们就是在爱耶稣本人了。

这不是由行为成就的义,即各人根据自己的行为得到奖赏或惩罚。这实则揭示了各人对作为君王的耶稣究竟是效忠或是叛离——这也是为何终点只有两种结果的原因。

或许,服从荣耀的基督会更容易——因为那时我们可以亲眼看见祂的大能。但神呼召我们是藉着信心,而不是眼见。事实上,在圣诞节,我们记起祂那时几乎是乔装而来。即使在今天,祂仍然与祂那脆弱而愚笨的子民同在。

光说不做是不行的。对耶稣的真信心会使我们忠心于祂,进而顺服。我们是否相信这位为卑微和受鄙视的门徒服务的基督,远比相信奇迹和预言更能证明我们门徒的身份(太7:21-23)。没有诫命中第二重要,也就不会有诫命中第一重要的;同样,没有第一重要的也不会有第二重要的(太22:37-40)。所有人真正的忠心终将显露出来;让我们相信祂。

瑞秋·吉尔森(Rachel Gibson)任职于 Cru 的神学发展和文化领导团队。 她是《这样重生:站出来、接受信仰,及以后》的作者。

思想:马太福音25:31-46。(选项:同时阅读 马太福音7:21-23,22:37-40。)

这个关于基督再来和审判的教导会如何影响你对认识耶稣、跟随耶稣意味着什么的理解?在你自己的日常门徒训练中,真正效忠耶稣的想法对你有怎样的挑战?

守望祷告

11 月 29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29,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

阅读:路加福音21:25-36

耶稣的第二次降临绝不会是悄无声息的。整个被造界,从诸天到汹涌大海都将震颤;世上所有的人都将亲眼看见并深感绝望。所有人都无处可藏,在那位终将到来施行公义的独一者面前没有一处可以躲藏。在那再来审判活人死人的神之外,再无一处可去。当万民悲痛,耶稣的追随者却被告知不要躲避或寻找掩护,而要站立并抬起头来。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藏身于坐在天上的基督里。所以当祂回到地上时,他们不必惧怕。

耶稣希望祂的门徒明白这件事会迅速而确定地发生。关于“这世代”(路21:32)的所指,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也许它指的是耶稣的直接听众,对他们来说,耶路撒冷的陷落将是末日的记号和预表。也许它指的是将看到耶稣即将再来之迹象的那个世代,这意味着基督的再来会在这些如同树木发芽的事件之后将近。无论是哪一种,耶稣已应许这件事将比自然界本身还要坚固。

门徒们在此时——即等待的同时——要做什么?我们中间来自某些教会背景的人可能投身传福音和门徒训练的呼召,因为人们必须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是的,我们必须这么做。我们中间来自另一些教会背景的人可能会投身伸张正义的呼召,因为我们被呼召去爱神所爱、恨神所恨。是的,我们也必须这么做。

然而,在《路加福音》21章的这个特定时刻,耶稣呼召祂的门徒要小心,要警醒。末了的突然和猛烈,用弹簧夹的意象来形容最为恰当。谁竟如此傲慢以为能够逃脱?无论是狂野派对或过度忧虑,这些从世俗的魅惑想法不过证明任何人类心灵在这终局面前都将不堪重负。而沉重之物,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不可能足够快地逃开。

无论是逃避现实或一味忧虑都无法兑现它们的承诺。前者不会让现实消失;后者也不会让我们真的做好准备。耶稣却呼召我们要警醒、祷告。专心致志地、完全依赖那位定会再来的神。耶稣希望祂的门徒那时能够确实站立在祂的面前;祂也定会回应他们的祷告。

瑞秋·吉尔森(Rachel Gibson)任职于 Cru 的神学发展和文化领导团队。 她是《这样重生:站出来、接受信仰,及以后》的作者。

思想:路加福音21:25-36。

这段话激起了你什么样的情绪或反应?它如何指出了你的问题或是如何激励了你?对于耶稣和福音,它强调了什么?邀请耶稣来帮助你听从祂的呼召,去警醒、祷告。

从结局开始

11 月 28 日的将临期读物。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28, 2021

将临期周一: 基督的再来和永远的统治 本周,我们专注于基督的复临:我们对基督再来的确切盼望。 我们探索《圣经》对基督的大能和公义审判的描绘,以及我们在新创造中与上帝一起等待的荣耀未来。

阅读:提多书2:11-14,启示录1:7-8

我们从结局开始说起。不是从马槽,不是同博士一起献上敬拜的礼物,或与牧羊人在震惊中欢欣,也不是关于马利亚探望伊丽莎白或约瑟梦见天使。我们不是从基督的第一次降临开始说起。而是从祂的第二次降临开始。

就像一本章节被打乱的故事书一样,将临期(Advent)——及至整个基督教礼仪年——都是从故事的结尾开始的。

这不是一个温和、愉悦、“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的结局。它美丽而可怕,令人敬畏也令人恐惧。这是一个远远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结局:将来必有荣耀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祂的国度永无穷尽

降临始于末世:伴随着基督的能力和荣耀、祂公义的审判、祂最终的胜利和永远的统治。这把我们从对圣诞节的情愫中惊醒,邀请我们走进一个更宏大、更广阔的宇宙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那个躺卧在马槽也走向十字架、道成肉身的神有一天将坐在宝座上,万膝都要跪拜,万口都要承认耶稣基督为主(腓2:6-11)。

就像以赛亚对神的圣洁异象的回应一样,我们在默想基督再来的奇妙和荣耀时,唯一自然的回应就是说:“祸哉!我是嘴唇不洁的人”(赛6:1-5)。当我们思想基督的圣洁和大能时,我们会因悔改和谦卑而屈膝跪下。就像多马遇到复活的基督时一样,我们也将宣告:“我的主,我的神!”(约20:28)。

第二次降临清楚地表明,跟随耶稣意味着在顺服和敬拜中将一切交由祂做主。我们对基督所应许的再来的回应——这“有福的盼望”——应是用渴望和期待来塑造我们此时此地的生活,对罪的诱惑说“不”,并成为“热心为善”的民(多2:11-14)。

当我们从结局开始,将临期才会以正确的方式使我们惊醒:它将我们从舒适的基督教和熟悉的门徒训练中拉出来,并把我们带入更深的悔改、敬拜和希望中。当我们从末世异象开始,我们才能够恰如其分地走近马槽——因为我们知道,在那里,裹在襁褓中的是我们的救主,祂的再来是我们蒙福的希望,我们“至大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

阅读:提多书2:11-14,启示录1:7-8。(同时思想:腓立比书2:6-11。)

基督的再来将如何塑造你此时此地的生活?当你默想基督的再来、审判和作王时,你想要如何回应?

Ideas

为什么我不再坚持我对千禧年的看法

Editor in Chief

无论这是否是世界末日,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在进行。

Christianity Today November 25, 2021
Illustration by Rick Szuecs / Source Images: Mesut Kaya / Unsplash / Wikimedia Commons

几年前,我的一位学术同事被他的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问及他对千禧年的看法——《启示录》20章中所描述的基督的千年统治。他是一个前千禧年论者(premillennialist),意味着他认为耶稣会在这个字面理解的千年期之前回来,还是他是一个无千禧年论者(amillennialist),即认为所谓千年统治是象征性地指向基督现在从天上的统治?我的朋友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不记得是什么了——然后说:“但是我不确定,我是否会在迫害下坚持这个观点。”委员会爆发出了笑声。

千禧年不是基督教信仰的主要或次要,甚至第三位的教义。那些坚信同一套强有力的正统观念的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俄利根(Origen)和爱任纽(Irenaeus)的时代。我总是站在前千禧年论者的一边。我甚至在一本书中用一章为这一观点辩护,并在20年里每学期教授给我的学生。

许多人把过去几年称为“世界末日”(apocalypse)。有些人使用这个词,只是为了表示情况“类似于反乌托邦(dystopian)电影”。但其他人,主要是基督徒,则指出了这个词的实际含义——揭开。我们已经看到可怕的事情被揭开。我们曾认为是先知和牧师的人,却原来是(性)捕食者。我们成千上万的邻里在喘息中死去,而其他人却就是否要戴口罩或接种疫苗相互叫骂。教会、教派甚至家庭的分裂,是我们十年前从未想象过的——不是因为现代主义与原教旨主义之争,而是因为我们对电影《小鬼当家续集》(Home Alone 2)中一个小配角(指前总统特朗普在其中饰演一个小配角——译注)的不同看法。

但这并不是被披露的全部内容。我们已经看到,正如耶稣所说,我们在基督里的兄弟姐妹战胜了,即使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欧洲独裁者、拉丁美洲暴君或伊朗阿亚图拉的看似危及生存的威胁下。我们已经看到,那些最有理由离开教会的人——那些在教会中经历过凌辱的人——起来追究教会组织的责任,以便使教会中不再有人会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我们近距离观察到,尽管有人面临着癌症晚期、被配偶离弃、或薪水逐渐消失,但每周都会排起队来聆听“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一个又一个星期天,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像我们这样的罪人接受浸礼,进入老式的新生命。

在这个世界末日的时代,我发现自己花了更多时间在《启示录》上。我看到,耶稣“在帐幔后面”(behind the veil)向使徒约翰展示的东西,看起来不可思议地熟悉。对于一个似乎被帝国罗马踩在脚下的教会,耶稣将一个自高自大的人类,即“兽”的力量,与十字架的道路进行了对比。人类的胁迫性、动物性力量就在那里显示无遗。但我们也看到一种不同的力量:被斩首的圣徒坐在宝座上,“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启12:11)。

从某种意义上说,魔鬼是“这世界的神”(林后4:4),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是那个被捆绑的壮汉,而福音却掠夺了他的家(可3:27)。正如赞美诗所说,这是写给那些面临着“内部争斗和外部恐惧”——我们对抗的教会各种腐败以及将他们的主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个政府——的人们的。

如果说这场大瘟疫破灭了我的前千禧年观点,那有点过分。但我可以说,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启示录》第20章,不仅是为了获得对未来盼望的确据,而且是为了更好了解现在事情是如何以我们所不感知的方式进行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光明还是黑暗,恩典是无处不在,还是一切都在崩溃?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奥古斯丁派对启示录20章的古老看法现在对我来说更有意义。两方面都是真的。

这一现实比我们如何排列我们的预言图表更重要。在我们为《启示录》第20章争论之后,我们可以翻过这一页,看看一切悲伤的事情将如何来变得不真实,正如托尔金(Tolkien)写的那样。我愿意在思考千禧年的过程中得到纠正。未来是光明的,如登山变像(transfiguration)般的光明。但现在也是如此光明,只要我们知道该去哪里看。因为耶稣在掌权。

而这是值得坚持的,即使在受迫害的情况下。

罗素·莫尔(Russell Moore)是《今日基督教》的神学主席。

翻译:吴京宁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请通过简讯FacebookTwitterTelegram关注我们。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