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的塑造力

属神的羞耻感使我们敞开心扉,让圣灵做塑造工作。

Christianity Today October 2, 2020
Illustration by Rick Szuecs / Source images: Kushal Medhi / Unsplash

布莱内·布朗(Brené Brown)在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超级灵魂星期天”节目上宣称:“我认为羞耻是致命的,羞耻让人毁灭, 我们陷入其中太深。” 她的 TED 讲座“倾听羞耻”获得了超过 1400 万人次的浏览。 在谈座里她警告说,羞耻就是在我们的头脑中讥笑我们并播放两段录音的的那个小精灵:"你永远不够好”,或者,"你以为你是谁”。

这个比喻把羞耻感比作一个不断重复的陷阱:反复经历羞耻,让我们失去自尊而自卑,自卑又让我们感到更羞耻。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失控,可导致成瘾和破坏性的行为。 对布朗来说,羞耻是一种完全没有建设性意义的有害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唾弃它,并培养对一切形式羞耻的抵抗力。

人们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消除羞耻感是情有可原的,但这样做会削弱我们成为道德之人的能力。 道德上的各种情感是交织一体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存在。 因此,正如 克里斯塔·托马森所写的那样,我们“如要去掉或摆脱一种情感(如羞耻)”,必定会伤及其它。

而且,消除羞耻感可以助长无耻。 正如在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查理·罗斯(Charlie Rose)和阿尔·弗兰肯(Al Franken)受到指控后不久,丹尼尔·亨宁格(Daniel Henninger)在《华尔街日报》上著文所指出的 ,“他们的行为显示出在自我克制方面的完全失败。 这反过来又表明了良知的失散,根本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 因此,当人问及这些人怎么能表现得如此粗俗和可怕时,一个答案就是,他们根本不知羞耻。”

亨宁格警告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以为这些人只是少数或异常。 相反,它们是那种“不知羞耻和没有底线的文化”的产物。 圣经也肯定了羞耻感的必要性,并大声疾呼反对无耻。 先知们谴责以色列人的灵性麻木、对自己的无耻行为毫不脸红(耶3:3, 6:15; 番3:5)。 保罗同样也谴责哥林多人的道德沦丧和不为他们自己的罪悲伤(林前5:2, 15:34)。

可以肯定的是,羞耻感可能会有害 但也不一定必然如此。 但我们必须区分属世和属神的羞耻感。 有了属神的羞耻感,我们的良心受到的是合神标准的价值观,而不是属世价值观的烤炙。 属神的羞耻感是从神的角度来看对与错,它与神的荣美、圣洁紧密相联。 属神的羞耻感指导我们未来的选择、约束我们,不做任何可能给神、教会、他人和我们自己带来耻辱的事情。

它提醒我们,有责任欢迎所有信仰上的兄弟姐妹,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移民或种族背景如何,因为分裂我们的城墙已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摧毁(弗2:14; 门1:16)。 它要求我们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因为我们都是按神的形象受造的(创1:26-27)。

属神的羞耻感也按照不同于世界、并为福音改造过的思路来评价我们过去的思想、行动、所为或无所为(罗12:1-2)。 它谴责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遭受的迫害和痛苦冷漠。要知道基督的肢体一处受害,其它部分也遭受痛苦(林前12:26)。 属神的羞耻感让我们不再犹豫,一同为那些遭受种族歧视的人的哀恸,呼召我们“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它谴责我们热衷于在网上发推文表现自己的“美德”、尖刻地羞辱他人,却看不到他人实实在在的优点。

来自属神的羞耻感的谴责会令人不安、痛苦,但它帮助那些愿意接受试炼的人结出义的果实(希12:11)。 来自属神的羞耻感,纠正我们错位的自尊,使基督徒成熟。

属世的羞耻感导致毁灭,但属神的羞耻感帮助重建。 属神的羞耻感表明我们让圣灵忧伤,但也保证了我们所领受的恩典(希4:16)。 属神的羞耻感来自于我们对神的要求、怜悯的真正了解。 作为对“你永远不够好”的回应,属神的羞耻感承认我们凭自己永远不够好,但因为有了基督,我们做到的已经超过我们所需。(林后5:21)。

回应“你以为你是谁” ,属神的羞耻感指明我们是罪人,但因为与基督的联合,又确认我们成为神的儿女和天国的继承人(罗马书8:17)。 属神的羞耻感与神期望儿女得到的荣誉并不矛盾。 和悔改的浪子一样(路15:17),我们会感受到来自属神羞耻感的责备,督促我们醒悟、悔改和谦卑,然后促使我们回到父神的怀抱——我们被宽恕,被改变、我们的关系得到重建,属于我们的荣誉得恢复。 属神的羞耻感是我们需要的羞耻感,它帮助我们行事为人配得上作为神儿女的呼召。

刘德利(Te-Li Lau)是三一福音神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为耻辱感辩护——保罗书信所显示出的耻辱感的塑造力量》的作者。

翻译:曾广斌

责任编辑:吴京宁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translation? Want to see CT do more?

Interested in helping u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Share your feedback here.

This article is 1 of 200+ CT Global translations. You can also now follow CT on WhatsApp and on Telegram.

Our Latest

News

美签不确定性打乱中国基督徒家庭的计划

一些在家自学或在基督教学校就学的学生,开始寻找其他国家的大学就读。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以修士的姿态生活

若不想随波逐流地被文化所设定的社会规则牵引,就要选择一种 “有意识地跟随主” 的人生愿景,让基督的主权覆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Review

如何在忙到无法思考时仍忠心于主?

当我们忘记上帝是一位什么样的神、忘记我们被造的目的时,会过着一种 “浪费的人生”。

放下效率至上的 “伪福音”

我们拼命追求效率最佳化,上帝却选择以更缓慢的步调在我们生命中工作。

Review

基督徒的首要呼召与职业无关

我们需要重新塑造我们对 “工作” 与 “呼召” 的理解。

Review

我们渴望世界无法给予的东西

《传道书》为一个不快乐的世界指出一条通往有韧性的喜乐之路。

当人们不再害怕魔鬼时

Labubu、《Kpop猎魔女团》、《鬼灭之刃》:人们之所以将这些超自然生物人性化,是因为对善恶有了模糊的定义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