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2》让焦虑回归本位

这部暑期热映的续集电影为担心着未来的年轻基督徒提供智慧的见解。

Christianity Today July 9, 2024
©Disney

《头脑特工队》香港译名为《玩转脑朋友》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了。我到底怎么了?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耶稣。我能知道我确实相信祂吗?”

“我就读的基督教高中从来没有教我关于美国种族主义的历史,我该怎么看待我所接受的教育?我怎么能再回到那种基督教里?我该这样做吗?”

我有幸与基督徒年轻人坐在一起,聆听他们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关于身份认同及发展、变化及长大的问题。他们想知道:我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变化和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关联?

这类灵魂拷问正是今夏风靡全球的电影续集《头脑特工队2》的核心主题。皮克斯的粉丝们第一次见到11岁的莱莉是在2015年的《头脑特工队》,当时乐乐、惊惊、忧忧、怒怒和厌厌一起帮助她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现在,莱莉即将开始高中生涯,她正试图加入曲棍球队,并度过复杂的青春期。她的青春期在五种原始情绪外加入新的混乱状态:阿羞、阿慕、阿废,以及最引人注意的阿焦。

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一方面是麻痹,一方面是谨慎。焦虑面向着未来,帮助我们辨识负面结果,并努力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焦虑让我们远离悬崖;焦虑避免我们跑去跟熊自拍。

在阿焦的带领下,我们看到莱莉成功地度过青春期生活的种种危机。她透过猜测高中女生们聊天的话题来结交新朋友,甚至冒险与曲棍球队长交谈,以弥补与其他队友ㄧ开始时的不愉快。

不过,《头脑特工队2》也清楚地表明,焦虑——即使是“成功”的焦虑——也是有代价的。莱莉疯狂地思考别人会怎么看她,在运动和社交上会出什么差错。她产生一种“对不确定性的零容忍度”;她在不存在危险的地方感到危险,因为她无法完全了解队友和教练对她的看法而备受煎熬。在一个特别焦虑的片段中,她想像自己会很糟糕,以至于被嘲笑到离开球队;一分钟后,她又担心自己实际上太优秀了,队友们会嫉妒她。为了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处境,她偷偷翻看教练的私人笔记本,背叛了自己的价值观。

当阿焦越发疯狂地引导莱莉度过压力处境时,其他情绪意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阿焦也只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停止了赢家通吃的战场,转而帮助阿焦在莱莉复杂的情感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焦虑的情绪可以在提供正面贡献的同时不让强迫性的绝望占上风。

许多焦虑的年轻福音派基督徒,包括和我一起服事的一些学生,都很难成功地与焦虑的情绪共处。他们之中多数人都明白,焦虑并不是罪;他们知道,当焦虑失控时,心理治疗、圣经咨商和药物治疗都是有益的。但是,我们的焦虑和我们的基督教信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如果我们被鼓励“应当一无挂虑”(腓4:6),那么,我们的焦虑怎么可能不是个问题呢?

“应当一无挂虑”这节经文大家都很熟悉。但多数人不太熟悉的是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28里使用的相同希腊文字merimna:保罗提及“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merimna)在我身上”。保罗将这种焦虑与他在使徒生涯中面临的许多其他困难——监禁、海难、饥饿、干渴、危险——视为同样等级的困难,他所有焦虑都是出于对他所建立的教会的怜悯和看到他们灵命兴旺的渴望。

Merimna有时也被译为“关心”。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25 中用它来谈论教会成员在基督的肢体中应该彼此merimna——“相顾”或“关心”。当我们关心他人的生命时,我们会想起他们有多么脆弱且宝贵;有时,我们自然地会为他们感到焦虑。

我不希望与我一起服事的年经基督徒过度冷静至自满的地步。我希望他们关心(merimna事奉耶稣:我希望他们能对自己“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的信仰提出艰难的问题。我希望他们明白,作为上帝按造自己的形象所造的人,他们肩负着管理世界的重任。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行动能让他们邻舍的生活变得更好,或更糟。

但我也希望他们在福音的确定性中体验这种对呼召、使命和为主而活的“焦虑”之之中。我希望他们安息在上帝对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的爱之中。我希望他们能像保罗所说的那样一无挂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最终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努力托付给那位最关心他们的神,透过谦卑的祷告生活将自己的忧虑卸给祂(彼前5:6-7)。

在《头脑特工队2》中,我们不仅看到莱莉焦虑的症状——彻夜难眠、心跳加速,还看到她的焦虑如何掩盖并扭曲她原本一些健康的渴望。莱莉渴望长大。她渴望得到爱和尊重。她渴望做出贡献,渴望成为团队的一员,渴望成为优秀的人,并被认可为优秀的人。

我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焦虑往往会揭示他们的许多本质。对成绩的焦虑透露出他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对父母的接纳感到焦虑说明他们顾念家人对他们的付出。对网路文化的焦虑是对社群媒体的力量和潜力的认可。在我们担心所有一切可能会崩塌的焦虑恐惧背后,是我们对万事能被更新的渴望。

在柯蒂斯·张(Curtis Chang)所著的《焦虑的机会》(The Anxiety Opportunity)一书中,他指出耶稣在福音书中经常遇到焦虑的人:祂倾听寡妇的心声,抚摸麻风病人,在人们最需要祂的地方陪伴他们,而不是鼓励他们回避自己的情绪或冷静下来。耶稣深爱这些焦虑的人,理解他们的焦虑——无论是否是洽当程度的焦虑——都是能促使人们在那些困境下寻找祂的正常感受。

当我们以耶稣看待我们的恩典视角来看待焦虑的自己时,焦虑就会在我们的基督徒生活中占据其应有的、服事于我们的位置。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服事耶稣所深爱的这个世界了。

J.麦可·乔丹(J. Michael Jordan)是霍顿大学神学副教授,2013-2024年担任该校礼拜堂主任。他着有《焦虑时代的敬拜:教会如何创造疗愈空间》一书。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简体中文》的文章,或是订阅本刊,如想收到关于新文章的通知, 可通过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Our Latest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别整天把 “复兴” 挂在嘴上

我们也许承受不起真正的复兴。因为真正的复兴不只是人数的增加。

带着虚假的灿烂笑容牧会

多年事工生涯中累积、深埋心底的伤口,会以我们没意识到的方式影响我们。

Review

“内向的基督徒” 在教会的纠结

内向的人不需要变成外向的人。但有时,我却让自己的内向成为借口,逃避了我应当去爱上帝子民的责任。

不要以世界的方式对抗世界

身为教会,我们能如何更健康地回应那些常使人分裂的议题?

News

越来越少香港青年对神学院有兴趣

许多年轻人对教会在过去几年动荡中的消极与缺乏行动感到失望。

Review

当我们对上帝失望时

虽然我们的属灵旷野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上帝有的是时间。

“工作” 让你的爱具体可见

我学会即便在贫瘠的农场,也能透过日常繁琐的工作来尊崇上帝并爱邻舍。

当基督徒 “无法跟从主的道”

多数的基督徒并不是修士、宣教士或殉道者。我们既平凡又软弱、不完美,却因上帝那令人震惊的恩典而得救。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