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将他最重视的书信交给一名女性

认识罗马书的第一位解经者非比。

Christianity Today January 22, 2024
Source Image by ZU_09 / iStock / Getty

有时,生活中某个平凡的时刻会让人永久记得。我记得七岁时和妈妈一起出门办事的情景。我们在银行停了下来,按照当时的习惯,妈妈称呼自己为“x太太”(x是爸爸的名字),然后再报上爸爸的全名。 “x太太”——爸爸的名字加上“太太”的组合在我听来很怪,我忍不住笑出声。 “妈妈,那是爸爸的名字耶!”我坚持的说,百思不得其解。 “妳有自己的名字!”我还记得她和银行出纳员惊讶地看着我的样子。我们之间的互动是整个20世纪美国世代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早在美国文化开始研究如何为女性的名字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前,圣经就已经走在前面了。事实上,圣经ㄧ直在挑战其所处时代的文化习俗:在书页中记录普通女性的名字。在上帝创造和救赎的宏大叙事里记录普通女性的名字,是“圣经文本连贯性”里最少人提及、但极为值得关注的一部份。

当然,有些女性的故事在圣经中比其他故事更容易理解。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如果没有新约的专业知识,“非比”(罗16:1-2)这个名字更容易让人联想到NBC热播剧《六人行》中那个可爱、呆萌的金发音乐家,而不是罗马书提到的那位女性。但任何一个寻求理解自身信仰的人总会想进一步探究文本。非比是谁?她与这封最具影响力的书信有什么关系?

最纯正的福音

所有的经文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但并不是每一本书卷都能像罗马书一样在教会历史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们很难量化这封信对教会神学及其领袖结构所带来的震荡性影响。阅读罗马书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基督教历史上,罗马书曾改变过一些最重要的教会领袖的生命。当奥古斯丁听到细微的“拿起来读”这声音时,在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时刻,他打开罗马书13章13节。罗马书透过彼得·伦巴德写的《Four Books of Sentences》塑造整个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在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崭露头角前,这本书一直是中世纪的神学教科书。

在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对保罗书信的兴趣与日俱增,受益于印刷术,光是罗马书就出版了70多本注释书。马丁路德自己生命转变的经验发生在读了罗马书1:17关于神的义的问题。他在序言中强调罗马书的重要性:

这封信确实是新约圣经中最重要的作品。它是最纯正的福音。它非常值得基督徒不但逐字背诵它,而且每天用它来充实自己,就好像它是每天灵魂的食粮那样。我们永远不可能读这封信读太多遍,思想它太多遍并足够理解它。我们越是与它打交道,它就越珍贵,越有味道。 ⋯⋯它本身就是一盏明灯,几乎足以照亮整本圣经。

几个世纪后,约翰·卫斯理(Wesley)于1738年5月24日在奥尔德斯盖特街聆听马丁路德为罗马书所写的序言,他的心“奇异地温暖了”,他的信仰也发生了转变。再往后,瑞士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从新教自由派转向“圣经里的奇异新世界”后,在《罗马书释义》(Römerbrief)一书里简述自己的转变,这本书也被誉为“神学家操场上的一颗重磅炸弹”。

每当人们想到罗马书,就会想起从奥古斯丁直到巴特以来的教会巨头。然而,第一位对罗马书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人正是传送这封信的人,她的名字叫非比。

开拓罗马道路

在新约圣经里,只有两节经文提到这位保罗委以重任的女性,但保罗透过这一节经文留下对初代基督徒群体的深刻洞察。

在这封十分有份量的神学书信结尾处,保罗的语气变得无比私人。他提到29个人,问候了其中28名,并推荐其中的一位:非比。向别人推荐某人就是为他担保,与他站在一起,证明他值得信赖。而保罗以他使徒的身份推荐非比。

从保罗说的话来看,她似乎已证明自己配得上保罗的赞扬。她是基督的跟随者(保罗称她为“我们的姊妹”),是“在主里”的一员,值得以圣徒的身份被人接待。保罗用两个具体的称号来形容她:diakonosprostatis

这两个称号是什么意思?非比的角色是什么?

第一个字diakonos是希腊文仆人一词的阳性形式,我们的英文单字deacon(执事)就是从这个字而来,这表明她经常帮助他人,如同耶稣的教导(马可福音9:35; 10:43)及祂亲自实践的(罗马书15:8)。这也可能表明,她在哥林多以东几英里的港口城市坚革良(Cenchreae)教会担任执事。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描述担任这一重要职位的资格时,也是用这个字(提前3:8-13)。无论英文圣经翻译使用的是“仆人”或“执事”,唯一不符合新约圣经的翻译就是“女执事”。在圣经文献中不存在女性化的性格特征或职位形式。有些后来的教会认为女执事的角色从属于男执事,这在圣经里是找不到依据的。所有的仆人或执事,无论男女,都平等地跟随耶稣的脚步,耶稣就是来服事所有人的。

第二个字prostatis在整本新约里只有出现在罗马书,但在希腊罗马世界却广为人知。在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中,这个字可以表示领袖。然而,保罗说非比是他的prostatis,而保罗通常坚定表示自己在“神的带领下”与他人共同领导。使用这个字的基本意思可能是说,非比帮助了别人,但多数人认为保罗确实是按照他那个时代世俗文本里常用的方式来使用这个词的:她是个恩人,一个使用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影响力为他人说话的人。

这一切都引出另一个问题:非比在罗马具体扮演什么角色?

解经家普遍认为,保罗把非比放在名单的第一位,是介绍非比是这封信的携带者。虽然在我们的现代文化里,我们会感谢邮局员工的辛劳,但我们并不需要了解他们的背景,以确认我们可以信任他们带过来的信件。保罗用好几句话来描述非比,并用了几个强调性的短语来告诫在罗马的基督徒要善待她,这表明她不仅仅是个传送信件的邮递员。她将在他们如何理解这封信的过程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保罗希望他们信任她。

由新约学者赖特(N. T. Wright)推广的一种观点认为,身为送信者,非比也会宣读这封信。他说:“通常是由送信人向收信人宣读并解释信的内容。”

彼得·海德(Peter Head)等学者对赖特结论的第一部分提出质疑。海德在分析古代书信时指出,几乎没有证据显示送信人是书信的宣读人。相反的,收信群体的成员会大声朗读信件。

这是否让非比重新成为一个沉默的助手?

完全不会。海德承认,即使她不宣读这封信,她“也会在解释罗马书的内容方面发挥作用。”身为保罗的代表,她会在场回答有关罗马书的问题。数年之间,人们对这封信会提出一些问题,可以这么说,非比是第一个回答这些问题的人。

对描述非比的词汇的不确定性不应掩盖对她角色的共识。争论非比在教会内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会分散我们对这些经文里更有意义的现实的注意力:保罗信任非比能为他解释罗马书的内容。如果我们不承认非比在此处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我们会错过什么呢?

从罗马到宗教改革

虽然保罗将非比的名字与“仆人”(diakonos)的阳性形式搭配,但在教会传统里,这个词很快就被女性化为“女执事”。重要的是,金口约翰(John Chrysostom)和教父俄利根(Origen)都解释罗马书里提到非比是女性被按立为教会执事这一特殊职位的证据。

女性执事职位在不同程度上一直存在于教会职位中,直到六世纪。圣拉德贡德(Radegunde)在六世纪在法兰克人中为基督教的扩展做出贡献,她是最后一批由主教按立的著名女执事之一。在中世纪时期,执事职位被归入罗马天主教(男性)神职人员的按立程序中,进一步失去其独特性。

到了宗教改革时期,非比的地位再次被凸显,部分原因是罗马书得到圣经释经学者过多的关注。此外,教会传统里,传道人逐节阐释经文(称为lectio continua)的做法肯定会让她直接出现在大家视野。最终,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的日内瓦教会在各种新教传统里率先恢复女性执事的职位。

根据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教会的四重职务——牧师、长老、执事、医生——代表加尔文的教会学(ecclesiology)里的支柱,在执事的范围内,女性并没有被排除在行列外。身为“基层教会传道人员”,执事有别于长老。此外,加尔文也从罗马书12:8汲取灵感,将执事分为两种不同的角色:施舍穷人,和照顾穷人和病人。加尔文根据他对提摩太前书5:9-10这段经文的解读,将第二个角色归结为寡妇的工作,而这段经文在罗马天主教传统里,是修道院誓言的基础。在日内瓦市探索如何照顾从欧洲各地(尤其是法国)途经该市的成千上万宗教难民时,设立向女性开放的执事职位,为该市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在加尔文的领导下,宗教改革涉及明确各种领袖的责任,将他们与政治统治者区分开来,因此,执事职位是一个教会职位,加尔文认为其中应包含女性。尽管女性执事并不局限于日内瓦,但正如埃尔斯·麦基(Elsie McKee)的著作所指出的,“加尔文改革宗下的执事制度,是新教或再洗礼派教会体制里,唯一在女性事奉者(于从属的)的职位上包含教导的职责(如果不是经常实践的话)的制度”。因此,加尔文带领的日内瓦教会是“认真看待非比”的榜样及例外。

非比的重要性在法国改革宗圣经中得到进一步的强调。新约圣经每封信的结尾都印有被称为“colophons”的部分,提供关于每封书信的作者和地理位置的资讯。从 16世纪到18世纪,非比与罗马书的特殊关系在colophons里被描述为教会的送信人、仆人或女执事。在改革宗新约书信的colophons传统里,她是唯一一个以这种方式被人纪念的女性。 (编按:colophons在此可以理解为书信介绍。

传承

尽管今日的学术界对非比的重要性仍存在争议,但对非比身为送信人的角色达成的共识让人以无法忽视的方式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首先,如“保罗禁止所有女性参与释经学和神学讨论,甚至教导的角色”之类的结论被排除了。虽然这在神学不同的教会和机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非比的故事不会让任何努力在历史背景中理解圣经的基督徒认为,身为女性就没有资格进入神学领域。如果保罗没有贬低女性谈论最复杂的神学文献的能力,我们也不该这样做。

非比的名字和她身为福音传递者的角色再次提醒今日的教会,圣经如何强调女性同样是上帝透过祂的儿子耶稣基督实践的救赎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忠心贡献者。当保罗将非比介绍给罗马教会并鼓励那里的基督徒荣耀地接待她时,他也是在向我们介绍她。我们同样被要求欢迎她带来的一切。正如加尔文所写的,“基督的仆人若不向她表示尊敬和亲切,是不恰当的。既然我们应以爱包容基督的所有肢体,我们当然也应敬重——尤其是爱和尊敬在教会任职的人。”

此外,透过委托非比来传达这封信的内容,保罗开创了ㄧ个先例,今日我们每次聆听经文的诵读和解释时,都遵循着这个先例(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透过他人的声音听到上帝的话语,就像非比向罗马教会讲述和解释保罗的话语一样。任何拿起罗马书并与他人分享的人都是走在第一位解经者——非比的脚步后。

保罗想在罗马书中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在这封信中,他的目的是回应当地教会的问题,并解决他自己的问题,但他以同样肯定的答案来回应这两个问题——关于他们所面对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共处的挑战,以及保罗自身忠心传扬福音时的挑战:上帝是值得信赖的。

罗马书以其崇高的属灵真理而闻名:上帝在罪的问题、死亡的威胁以及所有人的终极救赎方面都是值得信赖的。既然这是真理,保罗在罗马书中也论证,在分裂和焦虑等较平凡的现实问题上,上帝也是值得信赖的。罗马书的讯息就是,我们可以信靠上帝来处理这一切。

这一讯息在传递它的使者身上得到共鸣。因为上帝是可信赖的,保罗可以信任一个令人惊讶的人,让她来传递这个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他既没有为她争辩,也没有为她的能力或智慧辩护。他对她的介绍简洁有力,无需特别恳求。保罗信任她,因为她信靠上帝,这就够了。当我们每个人——无论我们是谁——都信靠可靠的上帝时,我们就能像非比一样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

事实是,每个信仰基督的人都有责任将这个好消息传递下去。借着这行动,身为所有基督徒的祭司,我们活出在基督的身体中,靠着永生上帝的大能,跨越时空彼此连结的意义。我们的女儿和儿子都应得到充分的装备,以了解蕴藏在他们心中的盼望,因为上帝将派他们以福音传递者的身份走向世界,人们将向他们询问关于我们神圣的经文的迫切问题。

当我们传递福音时,我们不仅继承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等作家的属灵遗产,我们也在继承抹大拉的马利亚传给楼上房间的人、百基拉传给亚波罗、非比传给罗马教会的属灵遗产。

我们同是使徒线上的信差,这条线追溯至上帝启示的恩赐,也正是我们见证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所带来的盼望的基础。

珍妮佛·鲍威尔·麦克纳特(Jennifer Powell McNutt)是惠顿学院圣经和神学研究富兰克林·S·戴恩斯讲座教授、伊利诺伊州格伦艾林第一长老会教区助理以及麦克纳特谢尔牧师公司的共同创办人。

艾米·贝弗里·皮勒(Amy Beverage Peeler)是惠顿学院新约副教授和伊利诺伊州日内瓦圣马克教会副主任牧师。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简体中文》的文章,或是订阅本刊,如想收到关于新文章的通知, 可通过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Our Latest

那间改变我生命的 “和平教会”

重洗派已有五百年历史。他们在圣经、群体等方面展现的独特见证,是值得守护的珍宝。

安静的见证,反而更响亮

如但以理示范的那样,“立志做安静人” 反而能开启那允许我们 “大声传讲福音” 的门。

基督徒,别被恐惧扭曲了

恐惧会扭曲我们的感知、缩窄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转离对上帝与邻舍的爱。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