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饶恕”的危险

我们必须警醒,千万不要错误地曲解圣经教导来堵住受害者的口。

Christianity Today June 30, 2023
Illustration by Nate Sweitzer

恕是上帝救恩历史的核心,也是耶稣门徒应有的美德。然而,有些人却会利用此教导来控制和操纵别人,扭曲福音的样貌来服事自己堕落的目的。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历过这种情况。她度过一个地狱般的童年,被包括父亲在内的几个家庭成员虐待。没有任何人伸出援手或为她说话。成年后,她终于鼓起勇气面质施暴者。然而这些人滥用圣经,曲解神学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并要求她不再发声。

施暴者引用以弗所书4:32和歌罗西书3:13,强迫她必须饶恕,因为“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他们坚称,上帝为我们承担刑罚并赦免了我们,因此她应该要“饶恕并忘掉”,不去向警方报告他们的罪行。在最初“饶恕了”家暴她的人后,我朋友便与家人保持距离。但当她这么做时,他们却说她的行为是不饶恕且充满苦毒,这加剧了她的道德冲突感。

我朋友不是唯一一个案例。在各个基督教宗派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听到“饶恕”的概念被用来为施暴者平反 ,以及堵住受害者的嘴。一旦这种“强迫性的饶恕”发生,似乎就不可能收回了,这也是为什么施暴者会利用饶恕来堵住受害者的口。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饶恕”不再成为一种武器呢?我认为教会至少有四种方法,可以破解施暴者的假饶恕武器,同时又持守真正的饶恕在基督信仰里的核心位置。

首先,教会可以帮助幸存者们增加他们的自主感(sense of agency)和自我价值感。自1980年代以来,赫曼(Judith Herman)和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等研究人员已证实 ,儿童时期经历性侵会严重破坏受害者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如果一个人的自主感和自我价值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恢复(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在爱中被人支持、辅导和内心的努力),“饶恕”的行为往往无法是出于自主意识的控制,并会延续性侵害的影响力。

只有当受害者开始真实医治的过程,重新获得自我价值感,并独立于犯罪者的影响范围外,这样的饶恕才是上帝所乐见的。正如哲学家沃尔特斯托夫(Nicholas Wolterstorff)所,“表达饶恕”是在向犯罪者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对我做了错误的事,你不公义的侵犯了我的权利。”对犯罪者及其罪行表达适当的愤怒,意味着受害者尚且保有其自我价值感,这种方式非但不违背饶恕的概念,反而是饶恕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必须明白,饶恕并不意味著作恶者不需负任何责任或不用受到惩罚。公义的行为本身展现了圣经所教导的“对邻舍的爱”。饶恕是爱的一部分,是律法的实现,是上帝透过基督和圣灵的力量赐给我们的(罗马书13:8,马太福音22:34-40)。

保罗在罗马书的爱的篇章一开头便劝勉读者们当以善胜恶(12:21),不可自己寻求报复,而要“听凭主怒”(第19节)。对保罗来说,爱仇敌包括放下复仇的想法。然而,非常重要的是,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他人行为的问责。

在罗马书13:4里,保罗形容政府是上帝的仆人,负责对作恶者施行惩罚。虐待儿童既是一种罪,也违反了法律(crime),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既然违反了法律,政府就需要让犯罪者付上代价,因为政府是人民的化身及上帝的仆人。换句话说,“听凭主怒”和“要求身为上帝仆人的政府施行惩罚”是完全一致的。

事实上,报案举发性侵/性骚扰是一种爱的行为。对受害者来说,报案意味着受害者在上帝眼里是珍贵的,并宣告性侵是不公义的行为。因此,报案能纠正性侵事件里权势上的不平衡。一个公正的判决能驳回费尔波特(Daniel Philpott)所称的“作恶者不公义的永久性胜利”(the standing victory of the wrongdoer’s injustice)。透过谴责性侵犯的行为,整个社会为受害者平反,一同证明加害者才是做错事的那一方。

报案也是一种对更广泛的群体的爱的行为,因为它可以防止施暴者继续伤害别人。报案也可以是对施暴者的爱的行为,因为它让施暴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引导他或她悔改。

第三,当我们能正确的理解“和好(reconciliation)”的意义时,也能减少滥用这个概念的可能性。施暴者往往会强调和好的必要,使受害者的良心受到谴责,迫使他或她不敢出声。面对不公义的行为,最正确的回应不是和好,而是悔改。

真正的和好要求施暴者完全承认其暴行里的罪恶,以及所造成的伤害,并对自己的罪行展现出积极的悔改、赔偿受害者。这些行动并不会阻碍两人和好,反而应是和好的前提。如果施暴者拒绝面对自己的恶行,这证明他们尚未完全承认受害者的人格尊严、自己犯下的恶行,以及造成的痛苦。

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也是类似这样。只有当我们承认对上帝所做的恶、积极悔改,并将生命交托于基督为我们赔偿时,我们的生命才能蓬勃发展(箴言 28:13)。

唯有透过悔改,我们才能经历上帝的赦免,并预备我们的心去等待——当我们的罪(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罪)再也无法使我们与上帝的关系隔绝的那天。那些试图强迫受害者饶恕的人,不仅对受害者进行了二次伤害,还操纵了圣经,违背基督的教导,并逃避去做他们真正应该做的事:负责任、悔改及赔偿。

最后,一个真正悔改的施暴者会认识到,“饶恕”是他不配得的礼物,必须由受害者在自由的状态下给出。施暴者无权“要求”上帝或上帝以祂的形象所造的人饶恕自己。这种要求是种胁迫。

但上帝从不会胁迫软弱的人。相反的,祂承诺会保护他们、医治他们,并邀请他们进入祂丰盛的国度(诗篇37:27-29)。教会必须为祂的福音作见证,使饶恕不再被用来遮掩罪恶、阻止受害者发声。

德弗里斯(Wilco de Vries)是荷兰坎彭乌得勒支神学大学(Theological University of Utrecht Kampen)的助理教授,也是杜克大学神学院的研究员。本文改编自德弗里斯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信仰与繁荣研讨会:如何预防儿童受虐并医治受虐儿童”(Symposium on Faith and Flourishing: Preventing and Healing Child Abuse)。 Speaking Out是《今日基督教》的特邀专栏。

翻译:思慕 / 校编:Yiting Tsai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 通过订阅通讯email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关注我们。

Our Latest

犹尼亚,为福音被囚的“女使徒”

古代教父认为,这位为主戴枷锁的女性一定极为有智慧,使她配得使徒的称号。

母职并非女性最高的呼召

母职是值得尊敬的,但成为耶稣的门徒才是每位女性首要的圣经使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伯利恒之星”取代了所有星座

那颗星星所指向的盼望,颠覆了试图赋予我们虚假意义的宿命论。

Review

关于“属灵权力”的真相

如何知道教会是否正确地使用上帝所赐的权柄,还是错误地行使 “施加于人的权力”?

“主祷文”的真实意义

主祷文是个邀请我们加入一个“逆文化而行的群体”的邀请函。

Public Theology Project

让天和地啼哭吧!

那使天地万物存在的“道”竟然成了肉身——从和我们一样的起点开始,成为一个只能以啼哭表达自己的婴孩。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