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福音派基督徒正在离开新教,转向其他传统

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基督徒改信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是什么驱使他们离开的?

Christianity Today August 15, 2024
Illustration by Mallory Rentsch Tlapek / Source Images: Unsplash

近数十年来,新教徒转身加入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趋势显著,且持续成长。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川普的副总统竞选配搭J. D.范斯(J. D. Vance)。

但也不只他一位知名人物。范斯只是名单上其中一位——有越来越多高知名度、神学上保守的基督徒从原本的新教背景(通常是福音派)转身加入这些更具宗教礼仪性质,或更“高教会派传统”的信仰。

福音派神学协会(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前会长Francis Beckwith于2009年成为天主教徒,前圣公会主教Nazir Ali近期也回到他年轻时加入的天主教。其他最近加入天主教的名人包括创立Capturing Christianity(一个很受欢迎的YouTube频道)的主持人Cameron Bertuzzi、历史学家Joshua Charles,以及《First Things》网站的创办人John R. Neuhaus。过去改信东正教的知名人士则包括Hank Hanegraaff (《圣经有解答》电台主持人)、路德宗学者Jaroslav Pelikan,以及前英国主教Kallistos Ware

当然,每个趋势总是存在例外——就像着有《失望:我为什么离开东正教牧师职位和教会》的前东正教牧师舒平(Joshua Schooping),以及转信基督新教的前天主教徒卡斯塔尔多(Chris Castaldo),他于去年出版《为什么新教徒要转信?》一书。

这种现象在无宗派背景的教会内则似乎不那么显著。根据本刊之前的一篇文章报导,在过去50年里,“前罗马天主教徒”在无宗派背景的教会内比例从6%增至17%。此外,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项研究强调拉丁美洲天主教徒转信新教的逆向趋势,这表明“新教徒改信”可能是地理性的趋势(例如仅发生于北美)而非全球性的趋势。

尽管如此,罗马天主教仍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基督教传统,拥有超过十亿的信徒,东正教则是第二大基督教传统,拥有超过2.6亿信徒。根据东正教研究学会(Orthodox Studies Institute)近期一份报告,美国东正教信徒人数在过去几年间有所增加,其中多数来自前新教背景的信徒(65%),并且表示自己是基于神学理由改信东正教(60%)。同样地,天主教新闻社(Catholic News Agency)最近也报导美国许多教区的归信人数增加了30-70%。

美国有越来越多新教徒对美国的福音派感到不满,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其中当然包括因知名领袖或机构发生性侵丑闻后幻灭,以及对巨型教会和“名人牧师”运作模式里教会企业化消费主义的反感。此外,解构运动、主流进步主义,以及许多其他力量都为21世纪的新教带来压力。

但其他教会传统本身也有其吸引力。尽管我们不可粗劣的将两者混在一起看(天主教及东正教在重大的教义上确实有所分歧),但对那些对新教感到幻灭的人而言,这两个教会传统吸引人心的部分确实有相似之处。

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的基础元素包含丰富的传统及清晰的教义。相较于现代福音派,这是相当吸引人的,因为福音派甚至对自己的神学传统也常表现出一种健忘症,而这种健忘症常导致歧义与分裂。然而,我相信新教在历史上并非一直都是这种样貌,这反而是今日教会领袖之间缺乏组织领导力、教义共识和合一的心。

那些觉得天主教和东正教吸引人的人也有个共通点,就是渴望对礼拜仪式和圣礼有更深的敬畏,这两个教会传统在这些实践上往往比新教更神秘、更有神学反思、且更令人肃然起敬。除了与圣餐变体教义上的分歧外,我们都应能欣赏这种对圣餐及其他圣经规范的深深敬畏之心。然而,多数新教徒并没有意识到,许多初代宗教改革家,如路德和加尔文,对主的晚餐和洗礼也有着类似的高度重视,并且我们不用花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在新教传统内恢复这些新教历史上的观点。

总体而言,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在维系基督宗教丰富的遗产方面做得较好,他们之中更古老的教理问答(catechisms)及更广泛的神学根源回溯,对那些从新教船上跳下来的人而言很有吸引力。如果你走进典型的美国新教教会,提到除了奥古斯丁以外的教父,如金口约翰(John Chrysostom)及爱任纽(Irenaeus),我敢打赌,多数会众都不知道这些教父对基督教的贡献。然而,这些人物并非仅是天主教和东正教传统的一部分,他们也是新教传统的一部分。

可悲的是,这种无知常常被用来作为教派间争论的武器,很少有新教基督徒做好足够的准备。新教的护教学者和神学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抗无神论和世俗主义上,而罗马天主教的护教家在推广他们的传统、教义和教条时,则更倾向于宗教对话——实际例子如《Catholic Answers》,这类组织能接触到广大的人群并有影响力。

近期,在受欢迎的新教护教家弗兰克·图瑞克(Frank Turek)的播客,他与罗马天主教护教家吉米·阿金(Jimmy Akin)进行的对话里揭露了图瑞克对新教徒与罗马天主教徒在教义上的差异的无知。图瑞克说,“老实说,我很希望罗马天主教会是真正的教会。我并不反对它。我很希望它是真正的教会。只是我没有看到这一点。我很高兴知道如果我们用词准确,至少在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神学上的称义(justification)问题——我们是有共识的。”

我非常敬重图瑞克,尤其敬佩他对当前文化和社会议题的参与能力。然而,在与阿金的讨论中,我不禁觉得图瑞克完全不在同个频率上。首先,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对称义的看法不一致

这显示出,即使是受欢迎的新教发言人,似乎也无法准确分辨我们在神学上的差异,并温和地就我们在教义上的区别参与对话。新教领袖应该提供更好的范例,展现我们应如何回应非新教传统的信仰主张──无论是在讲台上还是在公共场合。否则,我们将继续看到新教的信仰危机,看到人们质疑自己的信仰身分,甚至转身加入其他基督教传统。

所以,如果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看起来有更丰富的教会体制,我们为何要继续做新教徒呢?

首先,新教鼓励参与大公教会的合一。作家加文·奥特伦德(Gavin Ortlund)在他的播客《真理合一》(Truth Unites)其中一集指出,新教传统本身适用于基督的身体在全球各地的普世性/大公性。在历史上,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信仰主张往往具有固有的排他性,并且强烈谴责圈子外的人。另一方面,新教有更大根基于信仰的理由肯定其他教会传统也持守的正统基督教教义,如三位一体、基督的复活、赦罪及赎罪的工作。

每个人的灵魂都渴求一种深刻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植根于比我们自己所能创造的任何事物还更伟大、更深刻的事物。而这种永恒的归属感,正是基督在过去两千年来透过祂的教会提供给基督徒的最大的礼物之一。在耶稣里面,我们与所有其他基督徒有永恒的连结,因为我们在同样的恩典、怜悯和救赎里同工同行在天路历程。

其次,新教信仰有来自基督教历史传统的支持,而不是反对。许多罗马天主教徒与知识不足的新教徒都相信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即认为新教与古代教会的信仰内容不一致。例如,《Catholic Answers》不断重述罗马天主教神学家卢云神父(Henry Newman)的名言:“人若深谙基督教历史,就不会再是名新教徒。”对不了解根基于基督教历史传统的宗教改革及新教论点的平信徒,这类名言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一旦我们深入检视宗教改革家的著作,便会发现故事的另一面。

事实上,与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所声称的相反,初代教会有许多教导更接近新教的教导。当路德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在16世纪反对罗马教义里歪曲的教导时,他们透过自己对教会历史的深厚知识,回溯到初代教会教父的教导。举例来说,他们谴责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在西元一千年左右开始接受圣像崇拜这种圣经教导之外的宗教操练。

然而,今日多数的新教徒在与其他基督教传统里受过良好教导的信徒讨论新教的历史时,既无能又无力。在面临着艰巨的道德及对宗教的挑战的21世纪,美国新教徒必须信实地研究教会历史,以回归我们深厚的历史根源,并恢复我们丰富的圣而公之性(catholicity)。正如本刊之前一篇文章所强调的,尽管我们在神学上有不同意见,福音派仍可向像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这样的神学家学习。

最后,开创新教的宗教改革家们在他们的努力之中达成一个重要的目的:虽然新教并不完美,但新教清除了在前16个世纪中渗入教会的非使徒教导和非圣经教导的教义和教条。我深信,如果新教基督徒研究宗教改革背后的驱动因素,他们会对那段时期存在的一些不合乎圣经的教导感到惊讶。我担心许多新教徒甚至不知道他们自己所相信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宗教改革是当时必要的矫正。

举例来说,虽然每个基督教传统都声称相信上帝的恩典,但我相信新教所提倡的最符合圣经及使徒教义的教导,就是对上帝的恩典的倚靠──作为得救的唯一条件——与人类的行为无关。我知道这可能是个有争议的声明,并且在这个议题上还有许多必要的讨论,而我们在此没有足够的篇幅探讨。但我坚信,圣经里关于上帝的恩典与人类自身的功劳无关的教义,在完整的叙事下,是你可能会因着离开新教传统而离弃的教义。

在奥特伦德的播客中,前东正教牧师舒平分享了他重回新教的故事。在他的著作《幻灭》(Disillusioned)的开场白中,舒平解释道,他之所以离开东正教会,是因为他相信教会内某些教义立场“正式地、严重地伤害了福音的纯洁”。在我自己研究过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教义后,也有相同的感受——并对宗教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及感恩。

前天主教徒卡斯塔尔多在他的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家绝非试图与基督教传统诀别,而是在寻求恢复传统,这是我们必须在我们的时代重拾并效法的遗产。他们认为,解决我们当前对新教‘失望的迷失感(disenchantment)’的方法,是更深入地‘认识宗教改革的历史,而不是逃离新教。’”他们说,“很多时候,改信者一心想要逃离他们成长时期经历到的新教,却没有停下脚步来问一问那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教。’”

对那些正纠结于是否离开新教的人,像奥特伦德即将出版的新书《做新教徒的意义:一个不停止改革的教会》,以及Matthew Barrett所著的《宗教改革即是信仰的更新》等资源,可帮助我们在考虑转身加入另一种基督教传统前,先检视并尝试了解自己的信仰传统。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神学传统没有坚定的认识,我们无法期望自己对其他种信仰主张能做出适当的回应。我想呼吁我的新教同伴们,在没有充分检视所有你即将接受的其他基督教传统的教义前,不要贸然跃进,也不要轻易舍弃那些尚未好好检视过的新教教义。

当我们为这些决定祷告和做研究时,我们都必须对圣灵的引导保持敏锐。无论祂引导我们到何处,愿我们在信念上保持谦卑,永远顺服主耶稣基督的主权。这样,我坚信祂会在恩典和真理中指引我们的脚步。

Andrew Voigt 是一位作家、记者,也是神学和教会历史的热心学生,住在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附近。 Andrew 和他的家人都是 Providence City Church 的成员。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 简体中文》的文章,或是订阅本刊,如想收到关于新文章的通知, 可通过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elegram

Our Latest

给上帝和邻舍你的 “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而是一份帮助我们爱神、爱邻舍的礼物。

关于孤独,以及基督徒的友情

即使身为基督徒,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觉得 “一个人” 更轻松。

教会,别再给Z世代贴标签

教会常误解如何塑造这个在萤幕中长大、渴望寻找生命目的年轻世代。

如何成为一间 “没有屏幕的教会”?

当基督的身体聚集一起时,他们不该感觉自己只是某个乐团或脱口秀的观众。

身处 “脑腐时代” 的教会

我们可以透过自身的行动来见证:即使在这个数位网络时代,活出一种 “与世界截然不同的基督徒共识”,是可能的。

年轻人不需要一个“柔化​​版”的福音

Z世代对耶稣敞开,但对 “宗教” 保持戒心,因为宗教看起来既虚假且与现实脱节。

News

研究显示:Z世代的教会出席率领先其他世代

美国会友平均每五个主日只参与其中两次,但年轻人的出席率正在上升。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