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Z世代留在座位上,新加坡一间教会让他们带领主日聚会

这间教会还发现,让z世代与年纪较长的会友共处并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有助于z世代留在教会。

新加坡上帝之心教会的年轻人负责周末崇拜的所有方面。

新加坡上帝之心教会的年轻人负责周末崇拜的所有方面。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12, 2023
Courtesy of Heart of God Church

自从新加坡上帝之心教会(Heart of God Church,以下简称HOGC)20多年前成立以来,他们成功地吸引了一个难以捕捉的人口群体——其会友的平均年龄稳定接近22岁左右。

今天,每个星期日约有5000人参加HOGC的聚会。该教会的共同创始主任牧师,即被亲切地称为利亚牧师的塞西莉亚·陈(Cecilia Chan)指出教会的策略:“青少年首先需要被人邀请、有归属及参与感,然后他们的生命才会被(信仰)影响及挑战”。

这意味着,即使年仅12岁的青少年也被赋予了设计主日ppt、操作教会现场直播、音控,甚至协调设计主日礼拜的流程等职责。同时,他们有也来自较成熟的会友给予的人生指导。

新加坡的教会和世界各地的教会一样,在为了让Z世代参与在教会所做的各种努力上有类似的挣扎,因为这群生长于数位时代的年轻人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干扰,分散着他们的注意力。许多年轻人对性行为或家庭结构等议题的看法不再由亚洲传统的社会规范来界定。 2020年的一项人口普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15-24岁)说他们没有宗教信仰。这个数字从2010年的21%上升到2020年的24%。

以考试成绩名顶尖而闻名的新加坡学生,也会因追求学业成绩而感到高度焦虑和压力。在父母和同学的压力下,学生们在课后花时间参加补习班或家教。在他们所剩不多的空闲时间里,许多人把时间花在手机上。那些让人能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以学校作业为重点的活动能为他们带来新鲜的空气。

《今日基督教》采访了三间有着篷勃的青少年事工的新加坡教会,了解他们是如何接触这群数位青年。这些教会让年轻人参与在教会事工里,提供跨时代互动的机会,建立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关系,和他们一同深入地探索为何圣经和上帝值得信任。

“我感到很有力量”

19岁的Xin Yi六年前加入HOGC教会,因为学校一个朋友邀请他参加复活节聚会。他说:“能在学校和(家教)中心以外的地方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很有趣。”

身为一名新成员,他参加了教会的事工培训项目,认识到教会里有80多个他可以参与的服事。同时,他也参加了查经班,以进一步认识上帝。

Xin Yi最后选择在教会的直播团队服事,并在16岁时成为摄影指导。如今19岁的他是媒体运营的小组长,负责带领50人团队的服事。

“参与服事让我有一种归属感,”Xin Yi说。 “我感觉被赋予了权力。我感觉到被信任,有操作非常昂贵的设备的机会。”

HOGC会众里有80%以上的人在不同的事工中服务,共“七代”的领导人一起服事。每一代人大约相差三到五年,并形成自己的青年团契。第一个世代包括30多岁成长于此教会的牧师,而最新的一代则包括年仅13岁的小组长。

在Xin Yi的案例中,他的导师是一位27岁的组长,这位组长领导整个300多人的媒体团队。而Xin Yi本人则与12、13岁的青少年一起服事。

“他们提供了非常直觉的想法和新鲜的观点,”Xin Yi提及他带领的学员。 “我喜欢赋予他们权力,就像我以前在他们这个年龄时就被赋予责任一样。”

左图:HOGC聚会的现场。右图:三代人一起担任摄影培训师、工作人员和监督员。Courtesy of Heart of God Church
左图:HOGC聚会的现场。右图:三代人一起担任摄影培训师、工作人员和监督员。

利亚牧师指出,给年轻人带领及培训他人的机会有助于保持他们的参与度。 “老一辈的人没有被取代,而是随着年轻一代的加入而更有能力”,并能与年轻人一起服事,她说。

在教会里找到家

在诸圣堂(All Saints Church)华语部,教会领袖用了不同的策略来接触年轻人。这间教会面临的挑战是,新加坡的年轻人更习惯说英文而不是中文,所以年轻人通常会选择去讲英文的教会。

然而诸圣堂华语青年事工(目前有70名成员)每年以大约6%的速度增长。该教会以其身为跨代同堂教会的优势为基础,为青少年和熟龄会众创造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

例如,诸圣堂每年会为与其教会有联系的圣公会中学的学生办夏令营。教会较年长的成员会在夏令营期间提供食物、为学员祷告,而较年轻的成年人则负责执行夏令营的活动、带领夏令营里的小组。

“在我们这样的华人教会,更看重家庭文化和传统,”诸圣堂负责华语青年事工的副牧师Fu Weikai说。

据Fu Weikai所言,一些年轻人在教会里找到了在他们自己家里缺少的亲情或家庭连结感。 “我们有一个叫做‘与长老共进晚餐’的活动——50多岁的夫妇向年轻人开放自己的家,跟他们一同晚餐和团契。”

29岁的Clement Ong在16岁参加圣公会高中的夏令营后加入了教会。今天,Clement服事于教会的青少契。他观察到,在一些双薪家庭里,孩子主要的心理支持来源已从自己的家庭转移至教会家庭。

“因着Instagram和其他社交媒体,我们这些小组长能更容易关注到青少年的生活,”Clement说。 “当我们看到孩子某些生活状况的更新时,我们能更频繁地关心他们,给他们发讯息,与他们一对一吃饭聊天。”

但这样的科技也有其反面效果。 Weikai指出,许多年轻人的世界观是透过他们的智慧型手机形成的。

“他们对自己朋友的了解来自Instagram和TikTok影片,”Weikai说。 “一些青少年在真实的社交场合表现得很尴尬,因为多数的人的交流都是虚拟的。”

这也是为何Weikai和教会其他领袖更重视建立真实人际关系的原因。教会里有个空间,供圣公会的高中学生聚会,并在课间休息时认识一些教会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有空调的环境里,学生们还可以玩现场的吉他或爵士鼓来放松自己。

考量到年轻人都是如何接触信息的,Weikai也改变了他在青少契讲道的方式及内容。 “我不能对他们唠叨整整40分钟,”他说。 “在以前的时代,当我们要求青少年跳起来时,他们会问‘要跳多高’?但现在的青少年会问‘为什么要跳’?”Weikai说。

他将讲道时间的上限设在20分钟左右,并且没有“该做和不该做的清单”。例如,当他讲到与骄傲有关的主题时,他不能仅仅告诉青少年要停止骄傲。 “重点在于解释骄傲的严重性,承认我们生命里存在骄傲的事实,以及如何倚靠上帝的信实来拯救我们。”Weikai说。

回答青少年的“为什么”

Faith Methodist Church的牧师Eddie Ho负责教会里约有200名成员的青年事工,他说,年轻人经常问他,“我为什么要相信圣经?”

这与过去很不同。以前的青少年会更愿意接受父母和老师告诉他们的东西。如今,由于能轻易接触到网路,年轻人会寻求其他的观点和视角。

“我们不能假设他们相信圣经是真理,”Eddie说。 “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圣经为什么是真理’。我们需要告诉他们神的诫命背后的原则。”

例如,Eddie的讲道深入探讨了耶稣为什么吩咐祂的门徒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的问题。 “因为我们都是按照祂的形象创造的,”Eddie说。 “若我们爱上帝、爱祂的形象,我们也会爱我们的邻舍。”

他的教会每个月举办一次青少契聚会,由不同的讲师组成小组来探讨与青少年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在教会里的服事、社交媒体、网络游戏、性、护教学。聚会结束后,会有个时段让学生讨论和思考这些话题,他们有时也会一起吃饭。

Eddie认为,在这个年轻人希望能快速得到答案的时代,一对一的事工很重要。 “我们需要装备好的青年领袖,以便与青少年建立连结,特别是在这个青少年宁愿采纳朋友的意见也不愿听父母意见的年代。”

然而,即使父母和教会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年轻人仍然可能远离教会和上帝。 Eddie鼓励那些有不听话的孩子或亲人的人:“往远一点的未来看,有些年轻人也许现在不想去教会,但我们身为父母及属灵上的父母、家庭,应该继续展现我们的爱,在他们心里播下种子,并祷告、等待神亲自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做工。”

翻译:Yiting Tsai

如想收到关于中文新译文的通知,请通过简讯FacebookTwitterTelegram关注我们。

Our Latest

为愤世嫉俗的心找到解方

当基督徒专注于眼前的邻舍,能带来更实际的改变、成为公共广场的一道光。

基督徒应是公共广场的光芒

在最佳状态下,基督徒的见证能够照亮公共领域;但在最糟状态下,我们让自己成为狡猾的政治利益的道具。

将临期与“世界末日”息息相关

盼望来自于人类历史外的某种事物,超越乐观及绝望的循环。这种盼望存在道成肉身的上帝之中。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