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选择透过母亲执行祂的计划

圣经里有不少故事显示母亲在上帝的使命里的重要性。

Christianity Today April 29, 2023
Edits by Christianity Today / Source Images: WikiMedia Commons

虽然美国的母亲节只有大约100年的历史,但几千年来,许多人类文化都有特地向母亲致敬的日子。

对基督徒而言,这类的庆祝活动,我们透过上帝在我们信仰里的视角来敬重我们的母亲们。圣经揭示了人类自被创造以来,上帝如何将母亲纳入祂神圣目的的一部分。

上帝最初的计划是让人类充满全地并管理它 (创1:28)。如果没有母亲,这个计划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母亲生下人类,使我们持续耕耘着上帝的美好创造。即使在第一个被造的女人 (和男人) 因不顺服而玷污了这个计划的真善美和单纯性后,上帝也从未放弃她,也从未放弃这个计划。

正是在人类犯错和进入痛苦、分裂甚至将面对死亡之后,亚当在他的伴侣身上看到了上帝恩典的证据——恰如其名的夏娃 (创3:20)。因为她将成为活着之人的母亲 ( “夏娃” 和 “活着” 两字在希伯来文里有密切相关的意义)。死亡没有最终的决定权,上帝计划里的盼望将透过她继续下去,因为她能不断带来生命。旧约叙事者描述夏娃在孩子出生的那刻,赞叹了上帝的恩典 (创4:1, 25)。

虽然多数的家谱都集中在父亲和儿子身上——但若没有母亲,这些家系不可能延续下去。并且,上帝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女性参与到祂神圣的生命计划里。

并且,有些时候,圣经叙事的焦点完全落在母亲身上。虽然我的脑容量让我无法记住圣经里每一个听到、接受,并加入上帝使命计划的母亲,但有些故事实在太精彩了,不能不提到他们。

在人类历史初期,神圣的创造计划集中在一个家庭,而且是一个不完美的家庭——诚然,亚伯拉罕和撒拉是这出戏的焦点,但有段时间里,夏甲抢了风头。

她不仅不是上帝所拣选的家庭出身,还是他们的奴隶。作为奴隶,她对自己的身体毫无自主权,只能被迫扮演撒拉无法完成的母职角色。她的故事是痛苦的、令人愤怒的,比我相信自己能忍受的处境还要复杂。她理应列名于 “信实的母亲” 的名册之中。

夏甲和儿子被逐出家门时,上帝亲自差遣天使向她显现。正如亚当因着夏娃带来的盼望而为她命名,夏甲也因着对上帝的盼望而认出上帝、宣告上帝的真实——称祂为 “以勒·罗伊”,意思是 “看顾人的神” (创世记16:13)。

上帝垂听夏甲的呼求,拯救她和男孩脱离死亡,使他也能繁衍众多、充满地面。上帝看见并顾念了这位被鄙视的埃及奴隶母亲。

若我们快转到圣经叙事中另一个时刻,此时埃及人已不再是奴隶,而成为了奴役者,又有一位母亲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约基别在自己的种族遭遇大灭绝的时代怀孕了——但她没有把新生儿扔进尼罗河,而是把他藏了整整三个月

除了产后初期的身体疲惫与失眠,约基别还时时背负着担忧儿子性命的重担。当她再也无法掩盖他啼哭的声音时,她再次抗拒死亡的势力,将儿子放进一个亲手编织的蒲草箱,安置在尼罗河岸边。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举动,因为法老的女儿常常在那个河段沐浴。

但约基别决定回到家等候消息,留下她的女儿看守。身为一个母亲,我能想像她不忍心站在一旁听着越来越饿的孩子的哭声。我也可以想像,当她的女儿米利暗带着兒子回来,并说:“他还活着!” 时,这位母亲在情感上和身体上所得到的解脱。并且女儿说:“你可以继续乳养他,而且还会有报酬!”

身为一个蒙主恩有机会乳养自己孩子的母亲,每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真是无法再更感同身受了。约基别保护她的孩子摩西——这个名字的发音非常接近希伯来文里的“引出”——而个婴儿成为上帝拣选的人,带领以色列人民摆脱奴役的生活。然而,如果没有约基别的聪明才智、关爱和勇气,上帝透过摩西带来的拯救就不会发生。

在圣经故事的另一个关键时刻,一位妇人的切切祈祷为以色列的王开启了道路。 《撒母耳记上》的序幕是哈拿的故事:她是一位不能生育的妇人,年复一年,带着眼泪与呼求,向上帝倾诉自己渴望为人母的心。她在圣殿中痛哭祈祷时,情绪之激动,竟让祭司以利以为她喝醉了。当上帝垂听她的祈求,使她怀孕,她就照顾儿子直到他断奶,然后将他献给上帝,让他在圣殿中事奉主。这个孩子对上帝的声音十分敏锐 (身为 “特别能祷告” 的妈妈之子,这个特质实在不能更贴切了),成为了上帝的先知,并循着祂的话语膏立那位日后成为以色列王的牧羊少年:大卫。

哈拿的祷告因儿子的诞生得到回应,而她自身的忠心也造就了儿子的属灵洞察力。她不仅在撒母耳的故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唱出了一首有力且影响深远的赞美诗歌 (撒上2:1–10)。上帝将这位母亲的话语纳入圣经,使之成为圣言——千百年来勉励着读者要颂赞那位使卑微人升高的神。

在新约中,耶稣与数位母亲有过互动——其中与一位腓尼基妇人的对话尤为引人注目。

这位没有被记载名字的妇人一听说耶稣来到她的地区,立刻去找祂,恳求医治她的女儿。起初,耶稣似乎拒绝她,将她与以色列的儿女区隔开来,甚至比喻她如同家中的狗 (可7:24–29)。

但这位 “母熊般” 的母亲毫不退缩。为了女儿,她坚定不移地回应耶稣的比喻——如果耶稣真的是带来丰盛的主,那么连桌子上掉下来的碎屑,也应该足够让狗得以饱足。

耶稣因此赞美她的信心 (太15:28),并医治了她的女儿。她那份大胆的谦卑——既俯伏在耶稣脚前,又敢期待神必按照祂的本性行事,像诗人那样的悲叹 (诗篇42) ——成了我们理解 “什么样的信心能讨神喜悦” 的模板。她的信心,正如福音书中许多人的信心一样,为基督恢复上帝美好创造的工作铺路。

事实上,这名妇女说的话如今仍每周被全球各地的基督徒在〈谦卑人的祷告〉(the Prayer of Humble Access) 中诵念:「主啊,我们不配如此拾取祢桌下的碎屑,但你仍是那位常施怜悯的主。」这位妇人所展现的谦卑而大胆的姿态,不仅为她自己,也为无数后人立下榜样,教导我们如何祷告求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若要默想并颂赞圣经中每一位母亲的故事,所需的时间远超过日历上的一天。尽管她们的故事常令人着迷,也在上帝的计画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中许多母亲的英勇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 “必要”。

上帝原可以拣选另一个人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而不是那位凭母亲智慧才得以幸存的摩西。祂也完全可以透过别人——而非那位锲而不舍的腓尼基母亲——来教导我们那种谦卑而大胆的信心。

然而,上帝主动选择 “透过这些女性来传递并完成祂神圣的计划”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女性身上的上帝形象 (imago Dei),透过她们参与建立上帝的国度而真实体现出来。

在这一切之先,是夏娃——万物之母,为后世每一位母亲树立了原型。上帝在创造生命时的精心设计,使女性成为延续人类的必要条件。母亲献出她们的身体、精力、时间和爱,使新的人类能够生存和繁衍。

而我们在永恒里的生命也是如此。

当上帝选择以耶稣基督的身份成为人时,祂选择的是以受造物的身份进入世界,从而拯救这些充满错误、自我腐败的受造物——这便是我们得救赎的根基。 《创世记》3:15通常被称为 “前福音 (protoevangelium)”,即福音的前奏。在这段经文里,上帝对夏娃说,诱惑者将攻击她和她的后代,但她的儿子将粉碎敌人的头。

上帝本可以选择以任何符合其神性的方式来救赎世界,但祂选择了化身。祂选择邀请马利亚,一个贫穷的年轻犹太妇女,参与这个过程。三位一体的上帝选择拿撒勒的马利亚作为耶稣的母亲,即永恒的独生子,经由她的身体,上帝有了肉身。在她的母乳里上帝得到了喂养。在她的教导下,神子的智慧和在天父和同侪之间的地位不断提高(路加福音2:52)。

上帝本可以选择以任何符合祂神性的方式来救赎世界,但祂选择了 “道成肉身”。祂选择邀请一位贫穷的年轻犹太女子马利亚参与这个神圣的行动。三位一体的上帝,选择拿撒勒的马利亚做耶稣的母亲——那永恒的独生子。经由她的身体,上帝有了肉身。在她的母乳里得到养分;在她的教导下,上帝之子在智慧、身量和人际关系上日渐增长,在神和人面前蒙喜悦 (路加福音2:52)。

圣经中关于母亲的不同层次的故事,最终都连结于同一个核心。正如约基别曾保护她的儿子免于死亡的威胁,马利亚也是如此;正如哈拿曾歌颂上帝的荣耀,马利亚也曾这样歌唱。她在身体与心灵上倾全心付出的母职,是上帝借着弥赛亚耶稣——神的儿子、马利亚的儿子——成就救赎计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督徒不应仅仅视 “母亲的身份” 为一种文化或家庭层面的议题。“母亲的身份” 是上帝所拣选、用以实现救赎世界的途径。“女性议题” 不是基督教神学的附属品——它们就在我们信仰故事的核心!

庆祝母亲的身份是一种基督教行为。我们不仅为我们的生命感谢上帝,及因着母亲使我们的生命成为可能,并且我们也赞美上帝接受了马利亚坚韧的信仰——使用她的身体传递那股引领我们我们至永恒生命的源泉。

母亲们,上帝敬重妳们。妳们的身体、灵魂和精神——这些别人看不到的无声的牺牲——妳们的天父看得到,并喜悦的样的献上。因上帝正是使用这些看似微小的奉献,来实现祂那持续不断、使万物和好的伟大计画。

艾米·皮勒(Amy Peeler)是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新约副教授,也是伊利诺伊州日内瓦市圣马克主教堂的副主任。艾米能完成这篇文章是因为她的妈妈来探望她并打扫她的厨房。艾米也是《马利亚,妇女,及上帝的性别》(Eerdmans,2022年10月)一书的作者。

点此阅读更多《Christianity Today》简体中文文章,如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可免费订阅通讯或追踪我们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Telegram

Our Latest

诚实面对你参加 “短宣队” 的动机

短期宣教相当复杂,而且常常不尽人意,但若以智慧和透明的态度进行,仍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News

美签不确定性打乱中国基督徒家庭的计划

一些在家自学或在基督教学校就学的学生,开始寻找其他国家的大学就读。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以修士的姿态生活

若不想随波逐流地被文化所设定的社会规则牵引,就要选择一种 “有意识地跟随主” 的人生愿景,让基督的主权覆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Review

如何在忙到无法思考时仍忠心于主?

当我们忘记上帝是一位什么样的神、忘记我们被造的目的时,会过着一种 “浪费的人生”。

放下效率至上的 “伪福音”

我们拼命追求效率最佳化,上帝却选择以更缓慢的步调在我们生命中工作。

Review

基督徒的首要呼召与职业无关

我们需要重新塑造我们对 “工作” 与 “呼召” 的理解。

Review

我们渴望世界无法给予的东西

《传道书》为一个不快乐的世界指出一条通往有韧性的喜乐之路。

Apple PodcastsDown ArrowDown ArrowDown Arrowarrow_left_altLeft ArrowLef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Right Arrowarrow_up_altUp ArrowUp ArrowAvailable at Amazoncaret-downCloseCloseEmailEmailExpandExpandExternalExternalFacebookfacebook-squareGiftGiftGooglegoogleGoogle KeephamburgerInstagraminstagram-squareLinkLinklinkedin-squareListenListenListenChristianity TodayCT Creative Studio Logologo_orgMegaphoneMenuMenupausePinterestPlayPlayPocketPodcastRSSRSSSaveSaveSaveSearchSearchsearchSpotifyStitcherTelegramTable of ContentsTable of Contentstwitter-squareWhatsAppXYouTubeYouTube